2019年全年,在“深圳信用网”平台上,企业公共信用信息查询报告累积下载量约为18.2万份。而仅2020年1月至6月疫情期间,信用报告查询下载量已突破17.6万份,同比增长159%,30.4%的信用报告用于信贷与尽职调查,这是记者从从深圳市公共信用中心(以下简称“信用中心”)了解到的新信息。
根据信用中心披露的数据,信用报告在尽职调查、申请贷款、招投标等经济社会活动中应用日趋广泛。2020年上半年被下载的信用报告中,有30.4%的企业信用报告应用于尽职调查,18.7%应用于申请银行贷款,12.2%应用于了解公司情况,7.6%应用于招投标(政府采购),5.95%应用于申请政府资金。
据悉,今年上半年深圳企业信用报告查询下载量大幅增长的背后有诸多因素。一方面,在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恢复的关键阶段,深圳市推出一系列复工复产助企扶持补贴。深圳市市场监管局积极履行市信用办职责,以市信用办名义发布了《关于加强信用体系建设积极推进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明确疫情防控期间9类良好行为,在评优评先、行政管理、金融服务、招投标等多个方面给予优惠优待,这些正向激励企业的措施要求申请企业提供信用报告。
同时,针对疫情对第三产业,尤其是零售批发、餐饮住宿、客运物流等小微企业的负面影响,深圳市鼓励并推动金融机构基于公共信用信息适当降低贷款利率,加快对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投放。企业申请一些如“信易贷”、“深信贷”等金融信贷支持项目也需提供信用报告。
另一方面,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确定影响,让许多企业积极复工复产的同时在商事活动中也更加注意风险防范,通过信用报告提供的综合信用信息,为合作和交易提供重要的决策参考,减少不必要的风险和损失。
深圳市公共信用中心主任潘建珊告诉记者,2020年深圳市还将重点推进个人公共信用报告的开发。目前,深圳相关部门正在审慎地进行完善个人信用目录内容、归集个人信用数据、制定个人信用报告格式及系统开发等各项工作,预计将于年内推出。
编辑 秦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