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发布的《深圳市培育发展激光与增材制造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2-2025年)》提出,到2025年,产业增加值达到140亿元,新增10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独角兽”企业。
激光是光、机、电、材料及检测等多学科的综合技术,激光制造系统与智能技术相结合可构成高效自动化加工设备。而增材制造技术集物理、化学、光学、机电、材料、控制、信息等多学科于一体,是突破传统制造方式的核心动力源泉。
作为我国重要的激光与增材制造产业集聚区,深圳已初步形成覆盖材料、器件、软件、设备和应用服务全链条的产业生态体系,在多模块连续光纤激光器、高功率激光切割头、电池焊接装备等产品类别处于国内一流行列。丰富的制造业应用场景,为激光与增材制造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机遇。据统计,2021年深圳市激光与增材制造产业增加值达到73亿元。
此次出台的行动计划,为深圳加快培育激光与增材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促进产业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转型擘画了路线图。
深圳提出,到2025年,在基础材料、核心零部件、支撑软件、高端器件等关键领域取得实质性突破,新增1家省级或以上制造业创新中心、10家企业技术中心,创新能力稳步提升。
同时,行业应用深度融合。到2025年,围绕3C电子、新能源、新型显示等优势领域,打造一批“激光+”和“3D打印+”智能制造应用示范项目。建成若干检验检测、试验验证、应用研发等产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推动专业展会、高端论坛等行业活动的开展,形成覆盖源头创新、智能制造、创新应用的产业发展生态。
为实现这一发展目标,深圳部署了多项重点任务和重点工程。其中,在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工程方面,重点开发激光晶体、特种光纤、变频晶体、高熵合金粉末、梯度材料、复合材料、生物材料和陶瓷型芯材料等,推进增材制造的高频超声检测技术及装备材料、纤维增强材料激光并行制造工艺及装备激光制造基础材料等项目建设,加快提高材料供给水平和能力。推进核心器件产业化建设,重点攻克高性能激光芯片、光调制芯片、高功率光栅、光束整形镜、扫描振镜、超高功率激光切割头、3D打印头、高亮度泵浦源等核心器件,提升关键核心器件研制水平。
企业反响之海目星激光智能装备:从源头器件控制上下功夫
6月7日,深圳市海目星激光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特别助理、战略企划部总负责人黄健宏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深圳市培育发展激光与增材制造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2-2025年)》是一份非常有指导性的文件,既突出各项重点任务,又明确指出产业中存在的不足,以及未来需要重点补齐的短板,让包括海目星在内的众多设备制造企业能够有明确的发力方向,配合政府的产业布局,更积极高效地开展资本、技术研发上的投入。
行动计划中提出攻克基础关键核心器件,实现基础支撑软件自主可控。这让黄健宏印象深刻,“提升一个产业,不仅仅是把规模做大,而且要把它做强、做精。创新之路不仅仅是满足市场的需求,同时也要从源头上的器件控制,或者是装备的自主化上下功夫。”
他指出,行动计划中提出实施产业链现代化工程,有利于帮助企业精准锚定目标,充分利用各类创新资源,结合各自强项进行创新或突破。
黄健宏表示,公司将在核心硬件研发、应用场景上增加投入,寻找更多的共性技术平台,与高校、科研机构开展从学术探讨、理论原型验证,到工程化实验,再到产业化落地的产学研用合作。
(原标题《政策亮点之激光与增材制造产业集群 | 将新增10家制造业“单项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