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思想引领新时代 |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深圳当发挥引领与示范作用
张继海
2022-06-07 15:09

提要

结合“双区”建设,深圳不仅要在粤港澳大湾区区域一体化发展中打破“行政区经济”格局,扫除区域行政壁垒,更要通过在区域市场一体化中建立健全区域合作机制,积极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做法,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形成发挥引领与示范作用。

近期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下称《意见》)明确,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制度规则,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当然不是要建设所有事情都由中央统一决策的“新计划经济”大市场,而是要建设由市场机制统一配置商品要素资源的一体化、开放化、竞争化、有序化的大市场。这样的大市场能够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和有效配置,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将要素市场化配置作为经济体制改革重点的具体举措,也是2020年5月份《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中关于建立健全统一开放的要素市场、推进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和创新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要求的后续落实,因此,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在改革脉络上具有前后一致性、连贯性且步步深入。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完善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中央审时度势提出了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重中之重就是要形成全国统一大市场。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完善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然要求具有高标准的市场体系。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历史证明,市场机制是一种有效的资源配置手段,其内在要求是要有高度的流动性。高标准市场体系本质上应该是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但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市场基础制度、联通水平、要素流动和监管水平等方面与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加快建设超大规模的国内统一市场能够实现在更高层次上的分工协作和要素资源整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夯实基础。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构建新发展格局需要将供给侧改革与需求侧管理相结合,只有国内市场高效联通才能形成供需互促、产销并进的动态良性循环关系,才能扩大国内市场规模容量,进一步发挥市场促进竞争、深化分工协作的优势,进而形成强大的国内市场,以国内经济的内循环推动和衔接国际循环。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推动我国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由“大”向“强”转变的重要举措。在以往的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以廉价商品要素资源、丰富劳动力资源和牺牲生态环境为基础的“世界工厂”的角色定位,虽然曾经带来巨大的发展红利,但随着国际政治格局和经济形势的剧烈变化,这种处于全球产业链末端的分工已不再符合我国在新形势下的战略定位和战略选择,迫切需要转换为以主要利用和依托本国市场为特征的“主场经济全球化”战略,将我国具有超大规模市场作为在全球产业链分工中的资源禀赋优势,利用本国统一大市场规模形成新一轮国际竞争中的优势地位。

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优先开展区域市场一体化建设工作

《意见》提出,鼓励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在维护全国统一大市场前提下,优先开展区域市场一体化建设工作,建立健全区域合作机制,积极总结并复制推广典型经验和做法。

粤港澳大湾区的“区域性”与全国统一大市场的“统一性”是辩证统一关系,即使强调“优先开展区域市场一体化建设”也并不是说区域要进行所谓的自我保护或自我封闭,而是说国内每个区域都应该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的经济一体化之中,各个区域要避免在发展中“贪大求全”,避免低层次的重复建设和同质竞争,要按照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结果形成区域间的分工协作和产品的差异化。

作为区域协调发展的粤港澳大湾区之所以能够上升为国家战略,就是要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通过集聚资源,利用有利的区域优势,集中有效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先培育出一个高质量的区域市场,其最终目标是不断做大做强,不断扩大区域范围,进而打破区域经济格局,打通区域间的壁垒,在市场一体化基础上推进区域统一市场建设,而且要发挥区域统一市场的示范和引领作用,通过区域统一市场相互间的进一步开放,为全国统一大市场形成做好充分准备。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有利于深圳产业集聚

深圳既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也是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在多重政策红利叠加下,深圳凭借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开放的制度环境、完备的产业体系、良好的创新土壤和发达的金融市场环境,作为连接国内外市场的重要平台已成为国内循环与国际循环的结合地与对接区。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意味着深圳面临的市场腹地更大了,双循环的平台更广阔了,深圳的企业发展机会也更多了,更有希望依托国内统一市场的规模效应逐渐形成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强优势。

《意见》在强化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方面进一步强调要完善统一的产权保护制度和维护统一的公平竞争制度,也就是“中性保护”和“竞争中性”。两个“中性”将从基础制度构建方面为深圳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进一步发展提供各类主体一视同仁、平等对待的市场竞争环境。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破除地方保护和区域壁垒,有利于深圳产业集聚。深圳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电子信息、通信、高端制造装备、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集聚效应。产业集聚以有效的市场化分工为基础,市场范围越广阔,区域分工协作越深化,产业集聚效应也将越显著。如果有关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产业政策是各地各行其是、各自为政,那么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市场就不可能是统一大市场,而是被行政分割的区域性、碎片化市场,难以发挥产业集聚效应。《意见》明确要发挥市场促进竞争、深化分工等优势,在深度和广度上扩宽市场范围,破立并举,破除各种封闭小市场和自我小循环,这意味着深圳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面对的是更广阔的市场领域。

要利用大市场规模优势激励企业科技研发投入。科技创新一直是深圳最靓丽的城市名片。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题中之义就是要通过科技创新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科技创新以大量的科技研发投入为基础,没有科技研发投入就无从谈及科技创新,但科技创新本身就具有探索性和试错性特征。科技研发投入属于沉淀成本,研发投入具有很大的风险性。从激励角度,更大的市场规模将提高企业科技创新成功后的市场回报。此外,更大的市场规模能够提高企业现有科技创新成果的市场收益,使得进一步反哺未来科技创新和研发投入成为可能。

深圳应为全国统一大市场形成发挥引领与示范作用

结合“双区”建设,深圳不仅要在粤港澳大湾区区域一体化发展中打破“行政区经济”格局,扫除区域行政壁垒,更要通过在区域市场一体化中建立健全区域合作机制,积极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做法,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形成发挥引领与示范作用。

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为抓手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今年1月,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发布《关于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放宽市场准入若干特别措施的意见》(下称《深圳特别措施》),要求和指导深圳在放宽市场准入限制、优化市场准入环境、破除市场准入壁垒等方面有具体针对性地先试先行。《深圳特别措施》目前来看与《意见》要求内容相契合,因为,《意见》要求应从制度建设着眼,坚持破立并举,在完善市场基础制度规则、推进市场设施高标准联通、加快要素和资源市场建设、推进商品和服务市场高水平统一、提升监管治理水平等方面出台有效的政策措施。从《深圳特别措施》内容来看,已经能够明确到具体产业、具体目标、具体内容、具体措施手段和具体责任部门等层面。因此,深圳能够具体落实《深圳特别措施》就是完成《意见》所要求的立。

以深圳国际仲裁院为综合改革试点,充分发挥国际仲裁在粤港澳大湾区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作用。商事仲裁作为国际通行的商事纠纷解决方式,在法律交流合作和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的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是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市场一体化建设中的重要方面。深圳国际仲裁院是粤港澳地区第一家仲裁机构,经过多年发展,成绩斐然。依托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深圳国际仲裁院应进一步发挥“跨境管辖案件、跨境适用法律、跨境执行裁决”的独特功能,更高标准建设面向全球的国际仲裁高地,为商事仲裁制度规则率先联通、融通、贯通港澳和国内国际市场更好相互衔接获取更多经验。

以促进粤港澳大湾区政府间公共项目合作,消除制约产业集聚和人才流动的障碍。在推进市场一体化进程中,深圳如果要进一步强化高端产业和人才集聚,就要充分发挥大都市圈效应,突破土地资源和公共服务供给瓶颈的制约,从破除政府公共项目的合作障碍开始,逐步消除户籍、医疗、教育等民生领域的障碍和难点,继续大力推进大湾区区域内公共服务均等化。

(作者系深圳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原标题《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深圳当发挥引领与示范作用》)

编辑 编辑-许家宜(客户端)审读 韩绍俊审核 编辑-郑蔚珩(客户端),特区报-张雪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