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深圳城市自然挑战赛”盛大落幕,585名市民提交近5万条记录

读特记者 张越洋 通讯员 林吴颖
2022-06-06 16:54
摘要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2022年深圳城市自然挑战赛”也这一天盛大落幕。超过200名自然保护者、研究者、爱好者齐聚深圳书城中心城,参加2022深圳城市自然挑战赛颁奖盛典,共同见证了深圳一年一度的自然观察盛典盛大落幕。

视频来源:读特融媒实验室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2022年深圳城市自然挑战赛”也在这一天盛大落幕。超过200名自然保护者、研究者、爱好者齐聚深圳书城中心城,参加2022深圳城市自然挑战赛颁奖盛典,共同见证了深圳一年一度的自然观察盛典盛大落幕。

闭幕盛典现场大合影

闭幕盛典现场分为“深圳城市自然展示舞台”和“2022深圳城市自然挑战赛颁奖盛典”两个环节。其中,“深圳城市自然展示舞台”由11组嘉宾从不同角度展现了深圳的城市之美和自然探索的可能性,这些嘉宾来自不同行业和背景,有的是母亲带着孩子的亲子家庭,有的是关注视障人群的团队,有的是民间物种鉴定达人,有的是自幼探索自然的学生,还有来自挑战赛伙伴的公益行动分享。颁奖盛典部分发布了挑战赛的重要发现,并揭晓了本届大赛的多个团队奖项和个人奖项,以感谢每一位参与者对探索和保护深圳生物多样性做出的贡献。

颁奖盛典活动现场


585名参赛者,足迹遍布深圳各角落

今年是深圳城市自然挑战赛的第二年,在10天的比赛期内,46支完赛参赛队、585名市民共同提交了近5万条有效自然观测记录。与2021年的17支参赛队、268名参赛者、17632条有效记录相比,2022年的参赛人群覆盖面、市民参与积极性、提交的记录和发现物种数、活动影响力等都有大幅提升。经过一年的沉淀,深圳城市自然挑战赛为这座山海城市带来了更多活力和可能。

46支有效参赛队来自深圳的不同区域,从福田的公园到大鹏的山海,从南山的湿地到盐田的绿道,从市民公园到滨海碧道,从小区花园到马路绿化带,自然观察在深圳的不同角落上演。挑战赛为市民走进自然、探索自然打开了新思路,深圳的自然之美不只是在荒野里,也在市民生活的附近,社区的行道树上也许有荔蝽在慢慢长大,雨后的公园有黑眶蟾蜍路过,海边还有弹涂鱼在跳跃,甚至家中的阳台和墙壁上都有野生动物的身影。

自然观察活动现场

参赛队的成员组成多元,来自深圳的各行各业,以朋友组队、家庭出动为主。有学校组织出动,小学生们成为提交记录的主力;有自然导览员与视障伙伴携手,以特别的探索方式去认识深圳自然之美;有亲子家庭结伴同行,在深圳的各个公园不停发现。参赛者的脚步遍布深圳的各个角落,在提交的记录中,以福田区和南山区为热点区域,市民公园、湿地公园、社区花园、绿化带、郊野绿道等城市绿地都是观测记录的高频地点,这些地方有着意想不到的生物多样性和市民可及的自然观察点。

大鹏分赛区自然观察活动人员合影

48432条数据,发现深圳新记录

经过工作组和鉴定顾问团队的数据核查,2022年深圳城市自然挑战赛共计在10天的比赛期内收集了48432条有效观测记录,经鉴定共计发现了5164个物种,远超2021年的17632条记录和3348个发现物种。本届挑战赛的近五万条有效自然观察记录中,有81.06%的记录得到鉴定,57.93%的记录为野生生物,展现了深圳丰富多元的野生生物资源。

在数据量大幅增加的同时,今年的挑战赛期间也发现了许多值得关注的特别发现。其中,有两个物种为深圳的新记录:参赛人员梅子和李峰分别在5月3日和5月8日独立提交了深圳的新植物记录——临时救(Lysimachia congestiflora);参赛人员桃李提交了深圳的新爬行动物记录——眼斑水龟(Sacalia bealei)。这两条记录成为深圳城市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发现,也让市民参与生物多样性记录的价值得到很好体现。

临时救Lysimachia congestiflora© 李峰

眼斑水龟 Sacalia bealei © 桃李

同时,经过仔细核查,本届挑战赛记录中有鼬獾、花面狸等少见的哺乳动物,香港马兜铃、香港木兰等珍稀濒危植物,以及包括长茎羊耳蒜、及己、变色夜蛾、白弄蝶、新平焰美蛛等多种深圳少见物种记录,都值得特别关注。除此之外,挑战赛期间还记录了新几内亚扁虫这一值得留意的外来入侵物种。这些记录都为未来的科学研究和自然保护提供了重要依据。当市民们成为深圳城市生物多样性的记录者,越来越多的少见物种将被发现。而这样的发现也需要我们更加强调自然观察中的环保原则,只有我们更好的保护深圳的生态环境,才有可能为这些重要的物种保留长久生存的栖息家园,才能够通过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城市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才能够让人与自然更加和谐共存和可持续发展。

冠萼线柱苣苔 Rhynchotechum formosanum © 梅子

长茎羊耳蒜 Liparis viridiflora © 大飞

市民们走入自然,一笔一笔的记录为深圳的城市生物多样性本底积累添砖加瓦。透过比赛中提交的记录,我们也看到,深圳的城市自然还面临着各种严峻的挑战,比如入侵物种的广泛分布、外来物种和栽培物种对本土物种生存空间的挤占、以及气候变化对于本土生物物候的影响。

自然展示舞台,11种探索城市自然的可能

闭幕盛典的上半场为深圳城市自然展示舞台,11组不同身份、背景的展示者从不同角度展现了深圳市民和自然守护团队在自然探索和保护中的多元可能。他们代表了参与挑战赛的不同群体,从合作伙伴到参赛者,从普通公众到资深观察者,他们向我们呈现了11中探索城市自然的可能。

展示舞台的分享者合影

展示舞台由小学四年级的沈子骁开场,他从二年级开始观察自然,在学习物种知识中不断成长,从一位好奇者逐渐成为了小小自然观察达人。作为热爱自然的深圳市民,沈子骁从小在父母的陪伴下不断探索深圳的绿地,从山林到滨海,丰富多样的深圳自然也带给他探索的可能。

沈子骁(独角仙)小朋友分享舞台

从热带雨林回归城市自然探索的小朋友,到一路升级打怪成为植物半行家的工程师,从母亲与女儿在自然里的有趣互动,到在自然里感受美与生命力的昆虫爱好者,从探索和记录海洋生物多样性的蓝蹼生态团队,到开启短视频守护自然可能性的抖音,从日常生活中记录自然的梅沙书院学生,到带领视障伙伴探索自然的公益团队……城市自然展示舞台的每一组展示者都以独特的视角和亲身的体验,让到场的观众体会到城市自然与每一个的连接,也让大家看到记录和保护自然之美是每一位市民都可以参与的。

牧虫者分享最离谱鉴定

然然与王娇的母女舞台展示

本届挑战赛的参赛队——BRIGHTEST STAR以一场精彩的舞台剧带来了展示舞台的亮点时刻。四位小学生以四种不同的植物口吻,讲述了不起眼的小草也是生态平衡中的重要一环,本土物种的保护也值得关注。

BRIGHTEST STAR舞台展示

荣誉揭晓,一年一度自然观察盛宴落幕

在十天的挑战赛期间,参赛队和参赛者的积极观察和记录也为他们赢得了最终荣誉,年度十佳团队、个人记录前三十榜单揭晓,筹备期超过3个月的2022深圳城市自然挑战赛也落下帷幕。

最终,深圳湾小园丁、欢乐公园之友城市自然探索队、BRIGHTEST STAR这三支参赛队成为年度综合排名前三的队伍,分获年度最佳团队奖、年度卓越团队奖和年度优秀团队奖,以表彰这些参赛队在动员参赛人数、观测记录数和发现物种数上的突出表现。

年度团队奖,获奖者合影照片

个人参赛者中,王娇、余家嘉、刘燕分别成为最佳记录个人奖、卓越记录个人奖、优秀记录个人奖获得者,他们的观测记录数和发现物种数都在五百多名参赛者中位列前茅。而李盛桂、肖玉梅两位因其积极而高品质的物种鉴定获得了“鉴定达人奖”。还有五位参赛者金莹、陈莲、李峰、陶雪、王小鲁由于精彩和高品质的物种记录和发现,荣获“特别发现奖”。

年度个人奖,获奖者合影照片

除此之外,今年还在排名奖项之外增加了特别奖项,鼓励以不同形式为挑战赛和深圳城市自然保护带来可能性的团队和个人。其中,野鹭子参赛队因为低碳出行和积极传播自然保护理念获得环保先锋团队奖和最佳传播团队奖,绿色营深圳小分队因其连续两年的积极参与和不断进步获得砥砺前行奖,行走的街猫团队因开拓视障伙伴体验自然而获得特别体验奖……

鉴定达人奖获奖者合影

2022深圳城市自然挑战赛在深圳市规划与自然资源局的指导下,由爱栖自然承办,由万科公益基金会、阿拉善SEE深港项目中心和深圳市社会公益基金会·爱栖自然保护行动者公益基金年度支持,红树林基金会、深圳市绿色基金会、蓝蹼生态协办,并获得了十多家行业内伙伴的同行支持。本届挑战赛还在深圳市社会公益基金会·大鹏半岛生态文明建设公益基金的支持下首次探索大鹏分赛区的举办,以及与字节跳动公益合作增开了“抖音特别赛道”,让更多人有机会参与更加丰富的自然观察活动中来。本年度挑战赛主题为“让城市回归自然”,秉承着零废弃、低碳、无痕山林、生态友好和公益五大原则,希望推动全民自然观察。通过鼓励公众走进自然、观察自然、爱护自然,挑战赛的探索在深圳引起了非常积极的社会影响:不仅收集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数据,积累了更多公众参与基础,也更深入链接了深圳关注自然的公益伙伴,为未来更广泛的公众参与城市生物多样性调查与保护奠定实践的基础。让我们期待在未来,有更多的深圳市民加入城市生物多样性记录和保护中,为守护生态深圳共同努力。

(部分图片来源:爱栖自然)

(作者:读特记者 张越洋 通讯员 林吴颖)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