坪山街道把退役军人先锋力量融入基层治理

深圳特区报记者 吴璇玲
2022-06-02 13:04
收录于专题:专题 | 坪山大事
摘要

为奋力跑好建设创新坪山、打造未来之城“第一程”,坪山街道突出党建引领,大胆改革创新,用心用情用力做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不断激发辖区退役军人“红色潜能”参与基层治理,把退役军人先锋力量转化为基层治理新优势。

打造深圳首家退役军人“红星堡垒户”,架通党群“连心桥”;成立全区首个退役军人“红火苗”宣讲团,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进千家万户;成立红星志愿服务队,让“退伍不退志,退役不褪色,离军不离党”的精神在一线闪耀。

奋斗新时代、奋进新征程。为奋力跑好建设创新坪山、打造未来之城“第一程”,坪山街道突出党建引领,大胆改革创新,用心用情用力做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不断激发辖区退役军人“红色潜能”参与基层治理,把退役军人先锋力量转化为基层治理新优势,让基层治理不断焕发新活力、展现新气象。

红色阵地——打造首个“红星堡垒户”

在坪山街道和平社区,退役军人老党员潘运财的家访客不断,这里是全市首家退役军人“红星堡垒户”,以零距离、接地气的家庭服务模式吸引一批老党员、退役军人、老干部和群众聚集,在联络感情、收集民意、传递信息、讲解政策、化解矛盾、互帮互助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坪山街道“红星堡垒户”邀请53年党龄的退役军人彭子科讲述革命故事。

“红星堡垒户”的成立,是坪山街道拓展建设红色文化阵地,坚持“党建+退役军人”工作理念的创新实践。作为东江纵队的策源地,坪山曾涌现出大批为民族独立解放作出重大贡献的“堡垒户”,为传承红色基因,坪山街道以退役军人党员家庭为依托,创新打造新时代退役军人“红星堡垒户”,将其打造成为政策解读的“宣传堡垒”,联系群众的“服务堡垒”,化解纠纷的“调解堡垒”,解难帮困的“帮扶堡垒”。

“感谢‘红星堡垒户’解决我燃眉之急!”不久前,红星堡垒户创始人潘运财积极链接各方资源,在12小时内为退役军人袁叔筹得善款,让其感动得热泪盈眶。除此之外,红星堡垒户还帮助群众解决车辆乱停放等问题,提供“四点半学堂”等服务。坪山街道红星堡垒户的率先设立,为全市提供先行经验,为各区提供示范样板。

小堡垒发挥大作用,像这样的退役军人服务阵地,在坪山街道星罗棋布。坪山街道紧握群众需求,构建以街道服务站为中心和五个社区服务站为枢纽的“五星阵地”,开展特色服务的品牌活动,努力形成一社区一品牌一特色,打造退役军人服务的崭新名片。

依托深入基层毛细血管的“五星阵地”,以及辖区分布的坪山革命烈士纪念碑、东纵纪念馆等红色阵地,坪山街道深挖退役军人党员在党史学习教育、国防教育、红色文化宣传等方面独特的引领示范作用,大力弘扬红色文化。2021年,坪山街道在六和社区成立全区首个退役军人“红火苗宣讲团”,广泛开展党史宣讲活动,创新宣讲载体和途径,讲好红色故事,传承革命精神。

坪山街道六和社区开展“传承红色文化,重走长征路”主题党日活动。

“我们宣讲团成员均是退役军人,通过自荐或他荐方式产生,我们鼓励他们发挥宣讲团队伍力量,广泛宣讲退役军人坚守初心、奋进前行的典型事迹。”六和社区退役军人“红火苗宣讲团”有关负责人表示。一堂堂开在家门口的退役军人生动党课,一个个结合自身革命经历的红色故事,把更多正能量传递到居民群众当中,充分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爱国爱军热情。

红色先锋——发挥退役军人先锋作用

退役不退志,建功新时代。坪山街道辖区现有户籍退役军人490人,其中党员292人。街道突出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注重发挥退役军人优势,凝聚基层社会治理合力,促使他们成为推动辖区和谐发展最具活力的“红色细胞”。

脱下绿军装、穿上红马甲,坪山街道红星志愿服务队成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基层治理新格局的重要力量。这支志愿队在街道党工委指导下成立,已吸纳退役军人33名,将志愿服务与军人本色相结合,把继承优良传统与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相结合,发挥余热、奉献爱心,成为街道退役军人里一道亮丽风景线。

在坪山街道这片红色土地上,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退役不退志,退伍不褪色,离军不离党”的铮铮誓言:在坪山河边,六联社区红星志愿者巡河、护河,不断奔忙,在汛期保住社区一方平安;在疫情防控中,六和社区红星志愿者主动冲锋到抗疫最前线,上门筛查、运送物资、24小时在线服务不打烊,成为抗击疫情中一支不可或缺的突击力量……告别军营、走进社区,他们处处展现党员先锋形象,时时彰显军人本色。

退役军人是宝贵的人力资源,引导他们参与“创新坪山、未来之城”建设,对于促进基层治理,以及更好实现退役军人自身价值,都具有重要意义。在坪山街道,优秀退役军人党员纷纷立足岗位和自身所能,积极为街道发展和“创新坪山、未来之城”建设贡献力量,以实际行动展现新时代退役军人风采。

退役女兵曾丹带领坪山街道行政服务大厅团队创新政务服务模式,推出“五零”工作模式,推出全区“7个首创”,在全区全市政务系统中被广泛推广;六和社区面塑匠人马洪淼将其所能与社区所需、群众所盼紧密结合,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创作《中共一大会址面塑模型》优秀作品,获得全区比赛一等奖;曾在部队多次立功受奖的和平社区基层干部胡泽森,既当疫情防控“侦察兵”,又当社区事务“保障兵”,获得群众好评。

一个个榜样力量充分发挥优秀退役军人独特示范引领作用,为街道做好疫情防控、民生服务、平安建设等工作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劲动力。

红色双拥——用心用情用力做好退役军人服务

“切实把广大退役军人工作和生活保障好,激励他们为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积极贡献。”如何做好新时代退役军人服务工作、提升退役军人服务保障的精准性?坪山街道精准摸清需求,坚持分类施策,及时解决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增强退役军人获得感、幸福感。

帮老兵找工作,请名中医优先诊治,汇聚社会力量关爱援助困难退役军人……以实际需求为导向,把退役军人和优抚对象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坪山街道在退役军人服务创新的道路上,迈出坚实的“三大步”。一项项暖心又精准的服务相继落地、渐次开花,让广大退役军人获得感成色更足,在全社会掀起关爱之风。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坪山街道当好“服务者”,着力构建全周期的就业创业支持性体系。以“政府推动、政策优先,市场导向、需求牵引,自愿选择、自主作为,社会支持、多方参与”为原则,开展坪山街道“拥军铸梦·公益同行”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公益支持项目,多渠道、多维度、全周期为有需求的退役军人提供精准培训、就业创业服务,“一条龙”的贴心服务获赞无数。

如何更好守护退役军人的健康?坪山街道积极“牵线”,链接中医优诊服务。街道携手北京中医药大学坪山国医堂,共同成立坪山街道“拥军优属名中医优诊服务站”,为军人军属、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提供优先的健康服务,以及专业化、个性化和精细化的医疗服务,让军人军属大呼暖心。

一枝一叶总关情。为拓宽帮扶困难退役军人的渠道,坪山街道创新关爱帮扶新方式,融合街道和社会各界力量,协同做好、用好“深圳市坪山区慈善会·坪山街道退役军人专项关爱公益基金”,通过链接各方慈善资源,发挥第三次分配调节机制,奋力绘就共同富裕的幸福图景。

生活在坪山街道,经常可以感受到良好双拥氛围。街道充分发挥辖区红色资源优势,开展清明、七一、八一、930等多个纪念教育宣传活动,还深入开展春节、“八一”等系列拥军优属活动,努力让退役军人成为全社会尊重的人、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为推动服务专业化、社会化,坪山街道及社区服务站还通过购买社工服务,强化服务能力。

一系列实实在在的暖心措施,正逐步惠及每一位退役军人,激励他们肩负起时代新使命,凝聚力量、勇毅前行,为奋力跑好建设创新坪山、打造未来之城“第一程”贡献力量。

编辑 李依林 审核 谭凤希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吴璇玲)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