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期头条 | 《中国的孩子》润物细无声
深圳特区报 周纪鸿
2022-05-28 14:00

六一国际儿童节就快到了,一本好书是给孩子们的最佳礼物,比如著名作家曾平标、廖子馨合著的儿童报告文学作品《中国的孩子》。

《中国的孩子》 曾平标 廖子馨 著 新蕾出版社 2022年4月版

首先,这本书题材的独特性难能可贵。儿童报告文学作为一种新兴的儿童文学体裁。对于广大少年儿童来说,从小就确立正确的国家观、人生观、世界观,“系好人生的第一颗纽扣”,是最重要的事情。《中国的孩子》以敏锐的眼光,抓住澳门少年儿童对国家、民族的深切认同、澳门教育部门培养孩子从小就有一颗“明亮的中国心”等重要环节,打开了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加强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一扇窗口。澳门少年儿童热爱祖国、认同民族意识的时代课题,显示了作家的爱国主义情怀,也证明出版人的眼光和智慧。

其次,《中国的孩子》书写的是澳门回归20多年来,澳门特区政府关于孩子们对祖国认同的教育,对爱国主义精神的执着和民族文化的坚守。聚焦于少年儿童的爱国主义教育主题,具有毋庸置疑的创新性、独特性和重要性。

曾平标、廖子馨用儿童的语言来讲述儿童报告文学,是以儿童的故事沟通儿童的心灵世界,这种真诚的沟通讲述,是一种血肉心灵的温暖沟通,把发生在孩子身边的真事讲给更多的孩子们听,从而让心灵交换心灵,真诚辉映真诚,激情点燃激情。

在我看来,《中国的孩子》包含有三层意思:第一层意思,即澳门是中国的“孩子”,众所周知,澳门是被葡萄牙掳走而离开祖国母亲怀抱的游子,著名爱国诗人闻一多先生的《七子之歌》之一,就唱到“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第二层意思,表达澳门的孩子不仅是澳门的,也是祖国的孩子。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的孩子》不是一般教育意义的“小作品”,她以小见大、举重若轻地从孩子的视角,来反映国家的意志和民族的希望。也因此,这部儿童报告文学,体现出强烈的爱国情怀和高度的政治自觉。爱国主义是我们的核心价值观中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生生不息的价值追求。

第三,《中国的孩子》运用少年儿童所熟悉的思维习惯来展开自己的形象报告,以审美的姿态讲述爱国主义教育的新鲜内容,用很强的故事性增强文学性和易于接受性。创建于1932年的濠江中学九十年来,以爱国、爱澳、为社会培育了大量人才,具有良好的公众形象。杜岚校长“绣国旗”、升国旗,以及学校“授国旗”的故事,感人至深——原来,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山县才配发三面国旗。杜岚校长找人拍下五星红旗的照片,买来红、黄布料,亲手缝制了五星红旗。1949年10月1日下午三点,杜校长带领师生在校内升起国旗。那时澳门没回归,澳葡政府拒绝学校的升旗,甚至把杜校长“请”到警察局,杜校长据理力争,最终五星红旗在澳门上空飘扬了三天!这个故事给孩子们带来了“国旗永远飘在心中”的震撼效果。孩子们以亲手升起国旗为荣,纷纷争当升旗手。“东望洋、西望洋,五星红旗升起永世不忘!”作家还选取了重大的新闻事件为背景的故事,让少年读者历历在目,生动有趣,深受感动。如《国家的礼物》《解放军叔叔来了》《课本里的祖国》等故事,巧妙自然地传承了爱国爱澳的民族认同,弘扬华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中国的孩子》是一部主旋律突出、正能量十足的优秀儿童报告文学作品。

《中国的孩子》作为一种新的儿童报告文学出版物,在插图艺术、装帧设计、印刷品质等方面均体现出编辑的匠心独运,视觉文化和审美能力的提升,使其出版在总体上接近或达到国际水准。

曾平标、廖子馨《中国的孩子》通过“润物细无声”的讲述给广大青少年读者以深刻的思想启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必将在新时代的少年手中实现。

(原标题:《中国的孩子》润物细无声)

编辑 编辑-许家宜(客户端)审读 吴剑林审核 特区报-张雪松
(作者:周纪鸿)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