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三篇文章 答好时代答卷 吉华街道全力建设高品质现代化生态智慧新城区
深圳特区报记者 罗实宜 通讯员 凌海英 陈瑜 冷佳
2022-05-24 16:35

位于深圳市龙岗区的吉华街道,总面积约18.9平方公里,东至布澜路、西至清平快速东侧、南至西环路、北至甘坑社区。辖区自然生态资源丰富,区位交通条件优越,客家文化底蕴深厚,街道从成立到现在,经过5年的发展沉淀,城市建设发展正逐步进入快车道。

鸟瞰吉华。

五年来,吉华街道按照省委“1+1+9”工作部署、市委“1+10+10”工作安排,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举起了担当大旗、扛起了吉华责任,坚持以党建引领锻造了一支敢啃硬骨头的党员干部先锋队,以强大的执行力打赢了疫情防控、经济复苏、土地征拆、治水提质、民生建设等一个又一个硬仗——甘坑古镇成为中组部革命老区村党支部书记培训班现场教学点,全省首批、全市唯一“广东省家教家风实践基地”落户吉华,完成“国家应急产业示范基地”验收,全市率先试点“无讼社区”,地铁10号线通车、南京师大附中开学、10所公办园开园、街道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成使用、甘坑河碧道建成等一大批喜事、实事惠泽民生,30万吉华人幸福指数节节攀升,向区委区政府及辖区群众兑现了“新街道展现新气象、新作为力促新突破”的庄严承诺。

展望未来,面对深圳“双区叠加”的发展黄金期和龙岗区“一芯两核多支点”战略机遇,吉华街道以高瞻远瞩的谋划奏响高质量发展强音,立足自身特色,坚持绿色发展,瞄准产业前沿,全面提升吉华发展定位,将吉华打造为龙岗区“都市科技绿芯”,奋力做好“党建吉华、文化吉华、科创吉华”三篇文章,书写时代精彩答卷,全力建设高品质现代化生态智慧新城区,努力打造龙岗西核心的宜居宜业宜游新高地,在龙岗全面推进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深圳东部中心建设中展现吉华担当作为。

党建吉华:以高质量党建推动高质量发展

漫步在5月的吉华大地,阳光明媚、人和业兴。辖区面貌日新月异、疫情防控有效有力、民生工程硕果累累、群众幸福指数节节攀升……一份份优异的答卷、一幕幕温暖的瞬间背后,凝聚着吉华基层党建工作迸发出的磅礴伟力。

吉华街道党员干部在疫情防控一线重温入党誓词。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基层党组织是党的“红色细胞”,是党联系服务群众的基本因子,是党的力量所在,正是由于这些“红色细胞”的高效运行,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才得以有效发挥。

“党建+疫情防控”,彰显党组织堡垒作用。针对疫情防控复杂性、艰巨性、反复性的严峻形势,吉华街道以党建为引领,落实群防群控、联防联控等工作机制,积极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全面筑牢抗疫防线。在“5·21”“6·14”“0107”“0115”多场疫情大战大考中,该街道坚持把党旗插在最前线、把指挥部设在最前沿、党员带头上火线,毫不松懈打好疫情防控硬仗。

“党建+基层治理”,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去年以来,吉华街道持续完善共建共治共享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全面铺开共计33个新时代“枫桥式”基层单位创建,全市首创“无讼社区”,创新诉源治理新模式,实现社区“零诉讼”,并成立首支群众自治的居民志愿者队伍,创新打造“三联于民”“物业众议庭”等28项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特色项目,用心用情打造全链条式“暖蜂”服务体系,推动新就业群体融入城市基层党建和基层治理格局,实现了党建“一子落”,治理“满盘活”。

“党建+品质提升”,推动城区环境蝶变。吉华街道坚持高端规划引领城市建设、下足绣花功夫管理城市品质,高标准打造甘坑新镇,全力推动“一镇两园两村”建设,完成甘李二路西段、联创路全部拆迁工作,开展“清爽吉华”百日攻坚行动,深化“党建+城市管家”模式等,全力打造“日清日新、洁净有序”城市环境,为居民群众营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幸福家园。

“党建+结对共建”,创新党建融合模式。吉华街道坚持“党建+”工作主线,充分发挥党委核心引领作用,推动工作优势互补、融合互动、协调发展,全面加强与市财政局“市街联动”、与区法院“府院联治”,全面引入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优质创新资源,在全市率先打造“校街党建融合”新模式,为深圳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龙岗建设高水平深圳东部中心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举措和经验。

“党建+民生建设”,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吉华街道不断完善街道、社区、小区上下贯通的基层组织体系,在全区率先实现社区公共卫生委员会全覆盖,50个居民小区实现党组织全覆盖,消减存量违建48.95万平方米,完成蕉坑水、甘坑河综合整治和甘坑河碧道建设,水径水、鸭麻窝排洪沟碧道建设基本完工,完成街道首个“南粤家政”基层服务站建设,建设“1+7+N”文明实践体系等,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不断提升。

一项项可喜的成就,离不开吉华街道以党建引领各项事业大发展。面向新时代,吉华街道将一如既往,以坚如磐石的信心、只争朝夕的劲头、坚忍不拔的毅力,坚持对标一流、追求卓越,以高质量党建推动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党建吉华”优异答卷。

文化吉华:树立“鹏城之心”吉华城区IP

在刚刚过去的“4·23”世界读书日,吉华街道举全街道之力,精心为辖区居民安排12场读书活动,把阅读输送到街道、社区的毛细血管,涵养居民“书卷气”。在街道层面主动担当起全民阅读推广的责任,放眼全市乃至全省,吉华街道此举可谓值得点赞。

文化,不仅是一座城市的魅力名片,更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所在,是一座城市实现腾飞发展的精神助力。

如今,走进吉华大街小巷,你会惊奇地发现,这个街道在悄然发生着变化,方兴未艾的文化事业正在为这个幸福家园增添着浓浓魅力。

去年以来,吉华街道扎实推进文化建设,高标准打造甘坑新镇,推动“一镇两园”(甘坑新镇+凉帽山公园、北部都市田园)建设,打造全国首个以二十四史超级IP规划的“吉华二十四史书院”,成功举办第17届文博会甘坑新镇分会场和三联水晶玉石文化村分会场活动,“吉华八景”评选全面展示了吉华全新形象,辖区文化发展风生水起,亮点不断,越来越多的居民群众有了更多的文化“获得感”。

面临新一轮发展的吉华,持续书写好铸魂培元的“文化+”文章,筑牢和夯实吉华人民团结奋斗思想基础。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以文化自信塑造街道形象,推动满足人民文化需求与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积极塑造展现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城市文明典范。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吉华街道将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进全域全员全程全面文明创建,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围绕吉华二十四史书院,规划建设国史、党史、村史“三史合一”的吉华书院群,邀请重量级名家讲师做客书院,举办多场沉浸式、研讨型读书活动;启动吉华摄影展,进一步构筑吉华精神、展现吉华价值,树立起“鹏城之心”的吉华城区IP,为吉华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发展吉华的文化产业,就是要把文化资源深度融合和有效整合,使文化产业品牌化。于是,审时度势的吉华街道全力激发数字创意产业潜力,持续擦亮文化品牌。一方面高标准打造甘坑新镇国际化文创街区,全面融入龙岗数字创意产业走廊建设,另一方面加快推动吉华甘坑凉帽、麒麟舞、手指画、陈氏太极四大“非遗瑰宝”、三联水晶玉石等传统文化IP与数字创意、影视娱乐、未来体验等现代元素联动孵化,实现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兼容并蓄、交相辉映,让“文创经济”成为吉华产业发展的一张“烫金”名片,促进深圳东部文化高地加速崛起。

以文聚力,以文惠民。吉华街道立足满足辖区居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全力提高文化公共服务能力。以甘坑新镇为核心,规划打造“全球客家文化展演中心”文化新地标,着力打响客家文化品牌,同时进一步完善文体设施布局,加快推动吉华文体大厦建成落地,实现文化惠民项目与群众需求有效对接,让吉华逐步成为龙岗西部慢生活文化旅游休闲服务中心。

作为深受市民游客青睐的“网红”街道,如何展示吉华多彩人文魅力?吉华街道努力在城市营销上做加法,走好全媒体时代群众路线,积极拓展人人创作、人人展示、人人分享的城市文化对外传播新途径,充分挖掘吉华的城市内涵和生活美学,力争把吉华故事讲得更精彩,让吉华声音更洪亮,推动吉华成为全国独一无二的“网红打卡地”。

腹有诗书气自华。人如此,城亦如此。吉华街道把文化作为精神地标,以文化产业、文化创意、文化旅游、文化服务等全力写好“文化+”文章,提升近悦远来软实力,让吉华文化春潮涌动,与时代同频共振。

科创吉华:打造龙岗西核心创新产业聚集地

2021年,吉华成功引进亚洲最大、中国区单体投资额及运营费用最高、深圳市唯一的特斯拉交付中心落户中海信产业园;清理淘汰低端企业15家;大力推动老旧工业区城市更新单元项目……

一张张“成绩单”背后,是吉华街道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提升创新体系效能,为服务吉华街道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的不懈努力。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驱动力。近年来,吉华街道把科技创新作为发展的逻辑起点、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位置,做强创新“引擎”,做大创新“载体”,做优创新“生态”,抓重点、通堵点、点亮点,为吉华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增添了新动能。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吉华街道擘画了科技创新的宏伟新蓝图:聚焦“科创吉华”,全力打造龙岗西核心的创新产业聚集地。持续发挥“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效应,加快创新要素聚合,赋能电子信息、医疗生物、高端科技制造、安全应急等相关新兴产业蓬勃集聚发展,努力打造主动承接坂雪岗科技城资源外溢的“ICT移动终端产业集聚区”,最终形成“龙头引领+孵化创新+产业承载”的多层次产业生态,树立起创新驱动发展新典范。

如何书写好创新赋能的“科技+”文章,发展和壮大吉华高端高质现代产业体系?吉华街道不断增强科创策源能力。利用中海信产业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应急产业基地”窗口效应,深化重点企业服务机制,在政策、融资、推广、培训等方面为企业提供贴心服务,力争孵化培育出更多如宏电、红门等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同时充分发挥“寻找中国创客”基地等平台揽才作用,“清单式”引进一批创新科研团队及“高精尖缺”人才,进一步提升片区核心竞争力。

五指握拳,抱团发展。吉华街道全力推动企业共建共享,着力打造科创产业集群。该街道抢抓深圳市都市核心区及龙岗区坂雪岗科技城扩容契机,积极融入世界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承载区建设。充分发挥朗田亩半导体、逗点生物等龙头企业辐射带动效应,引导一批拥有“BT+IT+低碳”核心技术的优质企业在吉华片区集聚发展,助力片区优势产业补链、强链、延链,加快形成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

产业发展进入“快车道”,全面构建科创产业体系时不我待。吉华街道还研究盘活甘坑北和吉华路周边生态线内用地,逐步推动达成、美利达等20个老旧工业区升级改造,主动为ICT产业链就近布局提供空间,扭转辖区可建设用地不足、产业结构失衡的被动局面。

值得一提的是,吉华街道不仅是深圳市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中都市核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圳“山海连城计划”构建“一脊一带十八廊”生态骨架中的樟坑径山海连廊的核心,同时也是龙岗区构建生态绿廊“一河三廊”格局,打造西核科创绿廊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该街道积极抢占新一轮创新发展和绿色发展制高点,创建绿色发展新模式,并从探索“绿色+”新模式、全域统筹推进城市综合开发、创新驱动打造绿色产业创新生态圈、打造数创产业发展新高地、智慧发展探索精明增长新机制、共建共享绿色美丽新家园等方面发力,全方位提升吉华街道高质量发展与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全力打造龙岗西核“都市科技绿芯”。

回顾过往,吉华街道把科技创新的“源头活水”逐步引入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广阔田地”,科创工作“频频告捷”。展望未来,吉华街道将把握大趋势、下好先手棋,继往开来跑赢经济产业“接力赛”。

编辑 姚静霞  审核 麦苗茵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罗实宜 通讯员 凌海英 陈瑜 冷佳)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