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区卫士丨郑旭升:穿不够的是“警服”,放不下的是“自家人”
​深圳特区报记者 戚金城 通讯员 边夏 谢燕 文/图
2022-05-24 10:37
收录于专题:特区卫士

【核心提示】社区民警的工作和生活,没有刀光剑影,没有惊心动魄,更多的是家长里短、柴米油盐。但就是这样的一位位民警,为维护社会稳定,为守护深圳百姓安宁,长期扎根基层,真情守护“责任田”里的安定祥和。本周《特区卫士》走近深圳公安社区民警,聆听他们的平凡故事。敬请关注。

郑旭升(右)到工地走访。

从香蜜湖地铁站走出,穿过一小片树林,“藏”在居民楼里的小小警务室才现出真身。香蜜社区警务室对于首次到访的市民可能不好找,但住在附近的许多居民都知道这间警务室,还知道警务室里有一间“金牌调解室”。深圳市公安局福田分局香蜜湖派出所香蜜社区警务室警长郑旭升联合香蜜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打造的这间调解室,解决了一个个陈年矛盾纠纷。

虽说被居民称作“金牌调解室”,倒不如说是郑旭升在香蜜社区的一间临时办公室。这里的环境却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一方办公桌,桌上放上茶具,再拉上几把椅子,就组成了一个“调解平台”。笔者赶到时,香蜜社区物业管理处的负责人正和郑旭升讨论着群防群治的工作。

香蜜社区警务室和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联署办公。郑旭升说,把调解室设在党群服务中心,也是为和更多的居民接触,多唠家常,让矛盾在轻松的环境中“唠”开。遇到居民因纠纷或求助报警,郑旭升常常带着社区党委相关负责人一起到现场了解,倾听诉求。“我们一起了解什么原因导致纠纷,抓住主要矛盾点,物业管理处、社区党委和警务室‘三方’合力解决。”

联动多方化解陈年积怨

香蜜社区一栋居民楼里有两家住户,楼下的刘阿姨总觉得楼上邻居拿个铁锤敲地板,发出“咚咚咚”的响声。然而,楼上住户没有铁锤,更没敲地板。刘阿姨觉得楼上故意找茬,气不过,就买了个震楼器装上。楼上也觉得无辜,又跑下楼,踢了刘阿姨家的门。双方因为此事反复折腾,一直没解决。

郑旭升来到香蜜社区警务室后听闻此事,觉得如果这样闹下去,两家人积怨只会越来越深,需要“根治”。郑旭升在平常走访中格外关注刘阿姨,和她聊天后,郑旭升猜想她出现“幻听”可能是患有神经衰弱,于是等待着调解的最佳时机。

刘阿姨的儿子回国后,郑旭升联合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处和社区党委相关负责人在夜间上门,与母子俩一起听楼上的“声音”。“你有没有听到‘咚咚咚’的声音?”郑旭升问刘阿姨的儿子,得到的答复是“没有”。为对症下药,郑旭升又请刘阿姨的儿子给母亲做做工作,慢慢打开母亲的心结。最终,这场积怨七八年的矛盾通过多方合力化解。

还有一个多年矛盾,把几家人搞得很疲惫,最终被郑旭升轻松化解。辖区居民张阿姨已经80多岁了,喜欢在楼顶养花种菜,但浇花用的肥料散发恶臭。张阿姨又因腿脚不便,拿着肥料往楼上走时,把肥料洒在楼道里,引起楼上的住户诸多不满。几家人因此事结怨,这一闹就是好几年。

物业管理处也曾参与处理此事,但都无果而终。将张阿姨家的情况反映给郑旭升后,他和社区党委书记上门去看望老太太,和张阿姨唠起了家常:“阿姨啊,你不能这样做,上面是消防通道,是不能种这些的。”郑旭升又协调物业管理处,在小区楼下找了一小块空地,一起把张阿姨的花花草草搬了下来,让她有地方侍弄花草。从此以后,张阿姨和其他住户多年的矛盾被化解了。

香蜜社区成了第二个家

“我只是作为一个‘中间人’,纠纷的调解,凭的是平时工作中与辖区居民积累的感情。”郑旭升说。前几年,因为香蜜湖度假村纳入城市改造范围,存在纠纷隐患。每来一个工程项目,郑旭升就找到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负责人一起上门,和包工头加强联络。工地上有很多潮汕人,作为汕头人的郑旭升也不说普通话了,把工友们当作“胶己人”(自己人),一起“食茶”(喝茶)。

对此,香蜜社区警务室助理张迎秋深有体会。他说,和郑旭升共事6年,作为东北人的他也已经会说很多潮汕话了。“郑警官除了工作和踢球,就没别的爱好,休假也来警务室,值完班就在警务室睡下,醒来后又起来工作,香蜜社区就是他的第二个家。”

其实,郑旭升家离警务室很近,路程不过3000多米。在50多平方米的警务室里,郑旭升的办公室很小,办公桌旁放着一张折叠床,这是他以社区为家的“家当”,便装更是少穿。张迎秋表示:“和郑警官共事这么多年,很少看到他穿便装,制服几乎不离身。”

“社区的活,只要用心去干,永远都干不完。”郑旭升说,长期和老百姓打交道,怎么也得对得起身上这身警服,对得起人民警察这个光荣称号。

(原标题《特区卫士丨郑旭升:穿不够的是“警服”,放不下的是“自家人”  》)

编辑 编辑-张克(客户端)审读 吴剑林审核 编辑-郑蔚珩(客户端),特区报-张雪松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戚金城 通讯员 边夏 谢燕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