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企科技创新引领氢能燃料“芯”突破 石墨双极板率先迭代升级为金属板
深圳特区报记者 秦绮蔚 李忠
2022-05-20 15:31

外形尺寸如电脑主机箱大小,电堆峰值体积功率密度却达到5.4千瓦/升,2.4秒内可完成怠速功率到额定功率的加载……5月19日,雄韬氢瑞在深圳发布W1.0金属板电堆新品,标志着深圳本土新能源企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氢燃料电池“芯”品,引领“碳达峰、碳中和”战略下行业突破高难度技术壁垒,从石墨双极板率先迭代升级为金属板。

深企研发的氢燃料电池新品从石墨双极板迭代升级为金属板。(深圳特区报记者 李忠 摄)

氢燃料电池,是氢通过与氧的化学反应而产生电能的装置。电堆相当于燃料电池对外功率输出的“种子”“芯片”,属于突破“卡脖子”技术瓶颈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

深圳市雄韬电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子公司雄韬氢瑞,历时一年多技术攻关,率先实现了国内氢能企业的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本次官宣的金属板电堆新品,从正式立项到技术路线敲定,技术人员没有选择国内大部分的双极板模式,而是直接挑战了单电池模式。

“新品针对乘用车的场景进行研发,还能够为商用车、物流车、通信、智慧港口绿色岸电等众多场域应用提供解决方案。”深圳市政协委员、雄韬股份董事长张华农介绍,该公司在氢能产业链上已完成制氢、膜电极、燃料电池电堆、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整车运营等关键环节的卡位布局,已累计申请“氢燃料电池电堆”“智能化制氢储氢装置”等专利达200余项。

W1.0金属板电堆新品如电脑主机箱大小,功率加载却实现飞跃。(深圳特区报记者 李忠 摄)

氢能是全球能源行业的新角力场,是中国“双碳”赛道关注重点,也是深圳“20+8”产业发展的新引擎之一。当天,深圳市科创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了深圳在“双碳”背景下,力推氢燃料等新能源,支撑节能环保、绿色低碳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和路径。国际计算机数控机床机器人自动化领域的权威专家、德国国家工程院院士葛兴福,现场点评了以雄韬为代表的深圳企业在“双碳”趋势下竞逐全球氢能产业和智慧新能源交通等赛道的发展机遇。

据悉,《深圳市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明确,氢能是新能源产业重点发展方向之一。2021年12月发布的《深圳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提出,到2025年,深圳将形成较为完备的氢能产业发展生态体系,实现氢能商业化应用,氢能产业规模达到500亿元。

目前,深圳氢能产业已初步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氢能创新体系,基本覆盖制氢、储氢、运氢、燃料电池电堆、燃料电池系统集成等领域。其中,氢能源产业链相关企业达121家,氢能领域建成国家、省、市级创新载体30余家,科研项目超过80项。

深圳在氢能产业链关键领域已取得一系列领先成果,电解水制氢转换效率优于国内同类产品15%,石墨双极板核心指标国内领先,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电解质占据全球80%市场份额。在氢能产业链的材料零部件,动力集成系统和整车的基础研究和技术攻关成果也比较显著。

雄韬作为深圳氢能企业绿色创新力量的中坚,在海内外合理规划布局,与广汽集团、盐田港集团等龙头企业强强联手,拥有了国产化氢燃料电池完整产业链,为深圳氢能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发挥良好示范作用。其在武汉、上海、广州、青岛、佛山等地已投放390辆氢能源车,应用于公交、环保、港口、物流等领域,运行总里程逾1200万公里,减排二氧化碳总量达2200万公斤,相当于植树15万棵。

德国国家工程院院士葛兴福勉励深企竞逐全球氢能产业赛道。(深圳特区报记者 李忠 摄)

(原标题《深企科技创新引领氢能燃料“芯”突破  石墨双极板率先迭代升级为金属板》)

编辑 编辑-张克(客户端)审读 韩绍俊审核 特区报-张雪松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秦绮蔚 李忠)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