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粤商文化贡献
张 麒
2022-05-17 09:17

岭南是文化的绿洲,在学术上,它吸取由中原传入的儒、法、道、佛各家思想并进行创新,孕育出不同风格的思想流派。

粤商在许多人的心目中,似乎只会赚钱、讲究吃穿、追求时尚,没有多少文化可言。这是多有误解,是不了解粤商,不了解广东的商业史所致。

传统社会的文化发展与传播,离不开纸质媒介——书籍,而粤商恰恰在书籍的整理、刻录、印刷、传播上不遗余力,尽别人未尽之功,给后人留下不可磨灭的记忆。清末重臣张之洞在《书目答问》一书中,专门讲到清代十三行时期大名鼎鼎的红顶商人——怡和洋行的伍家。伍家在广州从事刊刻的商人中,首屈一指,独当一面。

粤商伍秉鉴的儿子伍绍荣所经营的怡和行,其财力在当时富可敌国。但他就是个热爱文化的儒商,是著名的藏书家。伍绍荣因藏书、刻书而建造的粤雅堂、远爱楼,经常成为中外官员、商人交往的重要场所。他平生刊刻了大量典籍,将之命名为《粤雅堂丛书》,为中国出版业和中国文化的累积作出了贡献。他对广东历代图书典籍尤为重视,把这些地方文献分别以《岭南遗书》《粤十三家集》《楚庭耆旧遗诗》等名目刊刻。刊刻巨型丛书,使伍绍荣名声大振,后人将其列为“广东四大藏书家”。

伍绍荣等一批粤商,本着“天下莫秽于聚财,莫雅于聚书”的理念,积极投身于文化建设,造福后人,功德无量。他们刊印的书籍,有“粤东文献”的美誉。广东商人亦贾亦儒,商士合一,促进了广东地区文化的发展。

广东儒学大师陈澧题签的书名——光绪刻本《驻粤八旗志》卷23《人物》中就记载了八旗子弟樊梦蛟(他生活在乾隆时期),曾在科举考试途中,与一商船相遇,并于商人唱和诗作,引发了人们高度评价:“往时商贾类有士夫之风,近日士夫类有商贾之行。”可见粤商是多么看重文化。

说到伍绍荣的刻书业绩,不能不提到一个人——谭莹。他和伍绍荣一个出钱,一个出智,实现了财与才的完美结合。可以说。没有谭、伍的精诚合作。就没有广东辉煌的刻书业。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

岭南是文化的绿洲,在学术上,它吸取由中原传入的儒、法、道、佛各家思想并进行创新,孕育出不同风格的思想流派,如江门学派等。在近代,岭南得风气之先,中西文化交流,孕育和产生出以康有为、孙中山等为代表的近代中国的一代先进人物。岭南的文学艺术雅俗并茂,岭南画派、粤剧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诗人张九龄、陈献章享誉全国,电影最先从岭南传入。岭南教育更领教育革命之先。佛教、伊斯兰教较早从海路传入岭南,惠能创中国化佛教——禅宗南派,影响了全国乃至全世界。这些都说明广东的文人气很重,文化实践多元广阔,文化成果十分突出。这对今天的广东来说,应该有所启发。

(作者系中国中小企业研究院研究员)

(原标题《近代粤商文化贡献》)

编辑 特区报-王子烨审读 韩绍俊审核 编辑-郑蔚珩(客户端)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