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除了寓意网络情人节的满满爱意,还预示着每年度的中国互联网公益峰会的到来。据悉,今年5月20日,中国互联网公益峰会将在线上举行,主题为“数字有新益”。
其中,上午场的主论坛通过主旨演讲、圆桌对谈的形式,邀请来自全球的各领域嘉宾,把目光放在数字技术在公益领域的应用现状及潜力等前瞻性深度话题,探索公益的未来。下午的分论坛则是本次峰会的一大亮点:届时,1场99公益日规则发布+9场公益领域垂直议题,共10场大阵容的分论坛将在线上同步呈现,形成各方共建态势,探讨行业以及社会最关注的话题。
10场分论坛、10个议题,聚焦互联网公益发展
分论坛是在主论坛聚焦的议题之外,结合社会各界关注的问题,筛选确认的话题点,邀请公益组织和相关专家进行探讨。本届峰会的分论坛多达10场,充分让参会者对公益的每一种好奇和想法都有的放矢。
分论坛的议题,有针对“数字时代的公益生态圈与价值共创”的研讨,有关注基金会数字化通用工具的需求与发展,也有针对智慧公益人才发展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探寻解决方案。当然也聚焦技术公益、企业家与社会责任——企业公益体等。
10场分论坛的10个议题都聚焦互联网公益发展,探索数字化在公益事业发展中的推动作用。其中,聚焦“智慧公益人才发展”就是一个热门议题。不久前,腾讯公益平台上“满天星公益图书馆”项目的捐赠人,通过腾讯会议邀请爱心网友参会,对自己捐助的项目展开问询,有网友发现,公益组织的人员年薪只有9万多,低于去年广州社会工资。
对公益组织自身而言,他们大多数面临人、财、物等资源限制,很多还挣扎在生存的“生死线”上,难以扩大服务规模。而有志于从事公益事业的人,通常身兼数职、琐事缠身,导致公益服务人效比低,公益人才流失率高,流程缺失不标准,知识生产无沉淀,严重限制组织运营效率。
公益组织的“人才困境”需要被社会各界看见,需要更多的关注与支持,需要更多的科技型人才走进这个行业,深入了解后才能更好地投身其中。
不少公益人士解读峰会的分论坛就是“接地气”的重要环节,摊开大众关注的行业问题,让大家对公益所好奇的感兴趣的有疑惑的点,都能找到答案。
另外,互联网公益时代,数字化工具在公益组织工作中的运用也是一个备受关注和呼声很高的话题。
2021年99公益日期间,腾讯基金会和腾讯研究院联合发布的《公益数字化研究报告2021》数据显示66%的公益组织投入数字化的金额仅在总募资额的1%以下。有业内人士指出,究其原因可以归结为,人才、资金、产品等多方掣肘,如果公益行业不进行数字化改造,就无法与当前的社会大环境在同一个时空中对话。
而数字化可以破解公益运作痛点,帮助公益行业用数字科技可持续创新社会价值。
此次峰会,腾讯提供了资金、技术和传播等资源,支持多组织、多议题,同步线上“开台”,形成广泛行业影响力,力求能对这些备受关注的议题有所推动。
疫情防控期间,数字化成为公益的强助攻
技术浪潮改善了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效率,从社交到娱乐,从购物到出行,从信息获取到个人发展,这些关乎我们日常生活的每件大小事,都在被数字化改造和重塑,数字化也已经被广泛应用到公益事业中。
疫情以来,老年人群体苦于不擅长运用智能手机,配合防疫工作有较大困难,扫健康码、出示核酸码,线上消费等,都是老年人非常陌生的操作。银发青松助手是一款专为老年用户打造的微信小程序,帮助老年人更好地使用智能手机应用,享受数字化生活的便利。
“银发青松助手”小程序为老年用户量身定制了多个互联网产品使用教程,涵盖了社交、娱乐、出行、医疗等多个领域。此外,小程序中还接入了健康码、行程码、生活缴费、点外卖、寄快递等高频使用的场景。点击对应小程序即可一键跳转,充分满足老年用户的日常生活需要。
在珍稀动植物的保护方面,数字化技术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联合祁连山国家公园、世界自然基金会及深圳市一个地球基金会组成联合调查队,共同发起雪豹保护项目。
以祁连山为试点开发的雪豹及其栖息地的智能识别及监测数据管理云平台,通过AI技术智能识别物种类别、空镜图片等,极大减轻巡护人员的审核工作,提高数据处理效率,更高质量地协助科学家及专业保护人员做好物种监测及样线调查。
互联网技术发展已成为推动整个社会公益事业创新发展的强大引擎,正在全面助推公益的质量、效率和动力变革。与此同时,技术的便利性也在推动越来越多人参与公益,保持对公益的好奇和探索。
(原标题《1+9场分论坛,今年中国互联网公益峰会聚焦各界最关注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