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南方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超声科、介入科、肝移植科三学科联合,在复合手术室内成功为两岁半的鹏鹏(匿名)进行了门静脉狭窄球囊扩张术,患儿门静脉最狭窄处仅有1.5毫米,极为罕见。
先天性胆道闭锁 九个月大时进行肝移植
2019年12月底,鹏鹏伴着疫情出生了,在他两个月大的时候,鹏鹏妈妈带他去镇上打疫苗,被医生告知鹏鹏黄疸偏高,需要到县里进行蓝光治疗,至县医院后,抽血检查化验显示鹏鹏肝功异常,建议将其转至市医院,后被确诊为先天性胆道闭锁。
“不做手术鹏鹏会非常危险,如果做手术的话还有三分之一的机会。”听到医生这样的判断,鹏鹏家人奔着这三分之一的机会带三个月大的鹏鹏做了葛西手术,也就是肝门-空肠吻合术,这是先天性胆道闭锁的首选手术方法。主要是将肝门部胆道闭锁形成的纤维块切除,利用周边肝的创面和空肠做一个胆道的重建,让胆汁排出来。
可做完手术半年的时间恢复下来,鹏鹏术后效果不理想,必须得进行肝移植。鹏鹏妈妈在病友群里了解到马楠医生,便奔着马楠医生到杭州求医。在鹏鹏九个月大的时候,马楠医生为其进行了第二次大手术——肝移植。鹏鹏爸爸的肝左叶移植到了鹏鹏体内,延续了他的生命。
移植手术后,鹏鹏妈妈对其悉心照顾,保持着一个月一次的复查频率。2022年1月底的时候,在定期复查中发现鹏鹏的B超显示门静脉流速偏慢,2月再次复查的时候,B超显示鹏鹏的门静脉已经开始狭窄了。
超声、介入等多学科联合门静脉扩张术
因为疫情耽误了3月份的复查,鹏鹏妈妈担心会延误他的病情,听闻马楠医生从原工作单位到了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现为市三院肝移植科负责人。4月17日,鹏鹏妈妈从外地赶到深圳市三院,找到了马楠并确认鹏鹏门静脉已经狭窄了70%,直径仅有1.5毫米。
“儿童肝移植患者大多门静脉条件较差,加之鹏鹏胆道闭锁,门静脉周围的炎症较重,移植术后瘢痕增生造成了狭窄,一般来说相对狭窄的直径超过三分之二时便需要进行干预了,门静脉狭窄会导致供血不足,严重的甚至可能导致肝脏坏死,这是鹏鹏必须要解决的问题。”马楠在确认鹏鹏的病情后,4月21日立即联系深圳市三院超声科主任李志艳、介入科主任肖亮进行会诊,经三科会诊后,建议为鹏鹏在复合手术室内进行介入下门静脉狭窄球囊扩张术。
手术现场多科室共同协作
4月22日,多科室共同协作,李志艳带领团队在鹏鹏的门静脉内最狭窄处植入导丝和套管。李志艳表示:“以往这样的操作,超声科医生将导丝穿进门静脉就可以了,但鹏鹏的门静脉狭窄处只有1.5个毫米。如此狭窄的位置,介入盲穿难度太大,导丝进到门静脉远远不够,还需要在超声的可视化引导下进入到狭窄处。”
手术现场多科室共同协作
随后,肖亮主任接力,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DSA)的协助下对鹏鹏进行了介入下门静脉狭窄球囊扩张手术。考虑到鹏鹏现在才两岁多,根据他的血管实际需求使用了6毫米的球囊扩张,术后恢复情况良好。
“多学科合作实现了技术互补,大大降低了盲穿的风险,使得手术更加安全可靠。”李志艳主任介绍,这也是她从医26年以来所处理过的最细的门静脉。
复合手术室为移植患者保驾护航
此次鹏鹏的手术得以快速顺利完成,有赖于复合手术室的助力。深圳三院的复合手术室是深圳首个顶级复合手术室,可实现不同学科的医生协同作战,让各类复杂手术得到“一站式解决”。复合手术室又称杂交手术室,它把原来需要分别在不同手术室(比如手术室和介入导管室)分期完成的重大手术,合并在一个手术室里一次完成。
因其“高大上”的装备,复合手术室被誉为手术室的“航空母舰”。深圳三院复合手术室里,除了普通手术室配备的设备外,其核心设备是一台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DSA),实现了影像技术、智能化技术、一体化控制、信息技术的融合,实现了内外科手术的融合。
更重要的是,复合手术室为内科、外科、影像科等多个学科技术的交流和融合提供了平台,患者的生命安全将得到更有效的保障。在实时数字影像技术的引导下,多个学科的医生同时参与手术,手术更加精准,患者创伤少、住院时间和费用也随之减少,复合手术室真正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模式。
(原标题《两岁肝移植患儿门静脉细至1.5毫米!深圳市三院多学科联合为患儿行门静脉扩张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