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声音③ | 王立平:以脑与类脑智能科技布局为抓手培育发展未来产业
深圳特区报记者 周宏博
2022-04-18 19:45

“我相信,光明区定能在未来产业发展风口形成之初,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真正成为未来产业策源地,成为深圳经济发展的后起之秀。”正在召开的光明区两会上,科学技术界委员王立平围绕“以脑与类脑智能科技布局为抓手,培育发展未来产业”发表了自己的建议。

王立平谈到,国家“十四五”期间,脑与类脑等新兴产业将成为区域竞争的重点领域。近年来,光明紧跟“中国脑计划”重大战略决策,抢抓“双区”建设和科学城建设的重大机遇,推进脑设施建设,建设光明脑科学技术产业创新中心,有望为在深圳布局脑与类脑智能产业提供重要的人才、技术和基础条件支撑,努力打通源头创新与产业痛点之间的“梗阻区”,加速重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王立平同时表示,光明区的脑与类脑等新兴产业目前也面临创新资源整合不足、产业所需的人才储备不足以及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不够突出等问题。因此,光明区发展未来产业潜力巨大、适逢其时,应早作部署、统筹推进。对此,他提出以下意见建议:

一、发挥大科学装置平台作用,提高未来产业发展的原始创新供给能力

一是打造具有影响力的脑科学创新平台。将深港脑科学创新研究院作为脑设施的运维主体,促进硬件优势与人才、技术优势融合发展,力争在较短时间内产出一批有影响力的科研成果,推动科学城品牌建设。二是建立创新资源“三共享”机制。面向社会有偿开放脑设施,实现技术共享、人才共享、仪器设备共享。三是发挥大科学装置的虹吸效应。依托脑设施和脑创中心,面向脑科学、生命健康、生物医药等领域,提供专业实验室定制、科研项目定向服务等扶持政策,吸引技术、智力、资本集聚光明,为未来产业发展提供高质量的供给体系。

二、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为未来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一是打通人才引进培养全链条。理性面对“将科学家变为企业家”这一趋势,鼓励科学家利用技术特长为特定产业方向提供技术赋能与增值服务;在吸引培养科学研究人才的同时,还应注重引进金融、法律、管理等科技服务人才。二是营造有利于国际科技创新人才定居与发展的环境。在科学城片区建设“大湾区国际科技社区”,增加对外籍人才的吸引力;加强粤港澳大湾区的人才交流,推动“港澳与深圳的科学家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探索设置“脑设施专项基金”、“光明脑健康公益基金”,支持依托脑设施的产、学、研深度融合项目。三是加大未来创新人才的培养力度。依托深港脑科学创新研究院与光明教育机构,建立“青少年心智发展与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将大脑认知的科学原理与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与学生情绪缓解密切结合,为大湾区培养下一代高社会适应性的创新性人才提供示范。

三、实施脑与类脑智能产业重大专项,前瞻布局开展技术研究和产业培育

一是做好产业发展顶层设计。聚焦国家脑计划战略需求与深圳脑科学研究及产业布局情况,明确光明区发展定位,制定光明区脑与类脑智能产业专项发展规划,提前布局全产业生态链,锻造“杀手锏”技术,避免产生新的“卡脖子”区域。二是培养未来产业发展的土壤。依托光明深港脑科学创新研究院+脑设施,脑科学技术产业创新中心,建设“类脑智能与未来数字产业园”,支持建设“国家智能生物融合产业创新中心”;结合脑认知的规律,开展“脑认知训练+新价值发现”的亲社区科学养老模式研究;加快培育一批引领未来产业的发展期企业,探索“产业和企业出题,科研人员答卷”的创新合作模式,实现“创新、创投、创业”三创合一融合发展,打造“沿途下蛋+聚集效应”的产业发展生态。三是出台持续稳定利好的政策措施。出台支持脑与类脑智能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明确支持重点、支持方式、支持政策;针对“知识产权保护”、“赋能价值分配”等政策模糊的领域,由相关职能部门制定配套政策,消除产业发展的壁垒,形成比较优势。

编辑 姚静霞 审核 汪新林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周宏博)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