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任何一个产业的高速发展都离不开研发与产业的深度融合,中试成果转化是决定这个融合成败的关键点。”正在召开的2022年光明区两会上,特邀光明区界别政协委员田芳带来了题为“强化中试转化平台创新支持,加速构建生物医药产业创新生态”的发言。
针对生物医药成果转化几个重要的特点:1. 转化率低,平均转化率只有大约10%;2. 转化周期长,中位的转化时间也需要3-5年,中试转化的投入也就相对高。鉴于中试成果转化对于整个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田芳表示希望以下三个方面能够引起足够重视:
(一)金融。任何一个产业的高速发展,金融都是重要的催化剂,而在生物医药产业,这是一个严重的痛点。生物医药行业技术专业度非常高,技术分工非常细,因此投资机构对项目的调研成本和鉴别难度都非常高,导致金融机构的支持服务信心不足。
(二)生态。光明区的医药产业虽然在逐步聚集,但没有形成生态,因此也就没有形成合力。
(三)环境。光明区对于科技创新一直是非常包容、开放的态度,但现在的政策比较偏向“转化后”补贴,对“转化前”的支持比较有限。
同时田芳还提出三点建议:
一是必须加大金融支持。建议探索形成以中试转化平台企业为主体,其它资本包括财政资本、产业资本、社会资本共同赋能,推动平台企业快速发展,形成一种利益共享的创新运作模式。
二是建设一种创新的产业生态。随着生命健康产业的大幅升级,市场需求的多样化,研发技术的深度和广度也复杂了很多。因此中试成果转化对于将技术落地成为真正的产品,就起到了更大的支撑和推动作用。建议牵头搭建中试平台企业与科研院所、上下游企业的创新合作机制。
三是强化政策的顶层设计和统筹。建议借鉴合成生物创新支持的成功经验,完善科技创新和政策创新的“双轮驱动”。围绕生物医药转化平台,一方面加强金融服务,另一方面兼顾各个中试平台企业的特点实施“一企一策”,推动中试平台企业快速发展,放大转化平台的价值效应、社会效应和集聚效应,加速构建生物医药产业创新生态。
编辑 刘思凡 审核 麦苗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