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光明区党代会】之①八个“聚焦”解读:光明接续奋斗迈出坚实步伐的2021年
深圳特区报记者 王奋强/文 通讯员 游高聪/图
2022-04-15 18:00

4月15日召开的光明区一届四次党代会总结认为:过去的2021年,光明区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认真落实省委“1+1+9”工作部署和市委“1+10+10”工作安排,锚定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奋斗目标,以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建设为总牵引,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攻坚克难、真抓实干,推动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聚焦讲政治、筑忠诚,“两个维护”入心入脑,前行方向更加笃定。党的政治建设持续发力。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对广东、深圳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逐项实施“两个维护”十项制度机制,把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落实到具体行动上,乡村振兴、风险防范、污染治理等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取得积极成效。党史学习教育不断深入。建成全市首个区级党史馆。在全市率先出台“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1+4”方案,高质量完成79项民生实事。党员区领导带头讲党课39场次,开展“百名青年讲党史、千名书记办实事、万名党员在身边”等各类活动5835次,学党史、听党话、跟党走的氛围更加浓厚。

——聚焦集中度、显示度,创新要素加速集聚,科学氛围更加浓厚。顶层设计持续完善。《深圳光明科学城总体发展规划(2020-2035年)》等文件印发实施。《深圳经济特区光明科学城发展促进条例》列入市人大常委会立法预备项目。市领导强力统筹、市区紧密联动的协同推进机制高效运作。创新载体加快建设。合成生物研究、脑解析与脑模拟等2个大科学装置和综合粒子设施首栋建筑完成土建主体建设。国家环保产品质检中心等6个前沿交叉研究平台投入运营。深圳湾实验室入驻科研团队超过80支,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深圳)第一届理事会首次会议顺利召开。中山大学深圳校区一期全部交付使用,深圳理工大学过渡校区投入使用、永久校区动工建设。人才工作更有成效。编制光明科学城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21—2035年)和急需紧缺人才引进目录,打造“规划+计划+办法”人才政策体系。举办大湾区专家座谈会光明专场等系列主题活动。全区高层次人才、博士人才、留学回国人员总量实现“三个倍增”。

——聚焦高质量、高颜值,发展格局全面拉开,城市形象更加靓丽。“双高”行动初见成效。出台专项实施方案,细化分解58项具体任务,推进落实工程质量全流程监管等8大工作机制,组织开展城市名片塑造等12大专项行动。在全市率先出台高颜值城区建设标准。攻坚克难任务有序推进。13号线车辆段片区拆迁面积突破百万平方米,光明燃机电厂等一批重大项目完成土地整备,薯田埔连片产业空间土整项目提前启动搬迁清拆。全年消化拆除违建525万平方米,城市更新供地31.9公顷,整备土地352公顷,土地整备考核连续6年排名全市第一。区域交通更为通畅。赣深高铁开通运营,光明城站全面升级。轨道13号线北延、6号线支线南延全面施工,6号线支线完成铺轨。公常路下穿改造工程主体完工,中心区“三横两纵”道路陆续完工,长松路等6条断头路建成通车。城区环境再添新颜。科学城大装置区等6大景观提升重点片区完成主体工程。虹桥公园成为2021年春节期间全国十大热门景点,科学公园完成总体设计、顺利开工,凤凰公园等19个公园投入使用,全区公园总数达279个。东明大道、华裕路等30条道路完成提升。全区河流水质整体达到近20年来最佳水平,茅洲河碧道光明段被评为广东省五星级碧道。

——聚焦稳增长、激活力,产业基础不断夯实,发展动能更加强劲。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实施“大抓项目、大抓固投”“大干60天、决战940”攻坚行动。GDP增长12.9%,增速全市第一,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长11.4%,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6%,全口径税收增速全市第一。新增152家规上工业企业、183家国高企业,“专精特新”企业达到84家,贝特瑞成为北交所开市市值最高企业。发展后劲不断增强。编制实施《光明区“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安排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超6亿元。完善“1+4+N”产业政策体系,率先发布全国首个合成生物领域专项扶持政策。筹集高标准产业保障房512.9万平方米。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完成248个工业园区转供电改造。蓝鲸世界、光明云谷国际会议中心等服务配套建成开业。开通“智慧光明”企业服务门户,747项政务服务实现“一网通办”,110项服务实现“秒批”。2021光明招商大会成功举办,现场签约42个重大项目,计划投资额超900亿元。全年开展投资推广活动42场,出让7宗产业用地共47.9万平方米,引进用房项目超200个。

——聚焦增福祉、促均衡,民生事业大步向前,人民生活更加幸福。教育发展量质齐升。引进市二幼等6所市属公办园打造特色幼教集群。与南方科技大学、深圳大学、深圳技术大学3所高校联合办学。市教科院光明实验学校等6所学校建设稳步推进,光明高中园教学楼工程封顶,全年新增公办学位10440个。成为广东省首批中小学“三全育人”体制机制建设实验区、全市唯一科普教育学分制试点区。医疗事业均衡发展。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临床与转化基地落户光明。中大附七医院二期、国科大深圳医院新院区动工建设,深圳市中医院光明院区顺利封顶,区妇幼保健院项目稳步推进。住房保障持续加强。全年供应商品房面积134.7万平方米、销售面积超100万平方米。开工建设公共住房7916套、供应3289套,市考核区安居工程任务连续三年排名全市第一。社会保障更加有力。白花社区获评全市唯一一个国家级充分就业社区。全区首个残疾人服务平台动工建设。文体特色更加鲜明。规划建设西方美术馆、科学城体育中心等光明区“十大文体设施”。举办首届光明城市赛艇挑战赛等赛事活动。深圳市青少年足球训练基地一期场地顺利通过国际足联认证,获评“首批全国县域足球典型”荣誉。

——聚焦守底线、优服务,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基层治理更加高效。群众诉求服务迭代升级。打造全国首个区级工会劳动领域风险隐患预警处置体系,构建“纠纷调处-法律咨询-心理咨询”服务闭环,全区信访总量不到全市1%,获评2021年度首届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市、区)。平安稳定局面持续巩固。全区政治安全事件“零发生”。圆满完成建党100周年等20个重大节点维稳安保任务。第一批国家信访局交办104宗重复信访案件全部结案。创新实施劳资纠纷“红黄绿白”四级分类管理措施,成功化解多个重大劳资纠纷风险。到市“两个大门”形势始终保持在全市最低位。法律服务送到百姓身边。搭建“1+6+31+N”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全市率先建立区级互联网公证处、首创社区法律顾问“1+1+N”服务模式,“四个一”未成年人综合司法保护闭环机制运作成效明显。社会治安形势稳中向好。“雪亮工程”一类点密度由每平方公里22个提升到58个。18项主要警情指标首次实现全线下降,电信诈骗、盗窃等突出警情分别大幅下降45.2%和35%,辖区命案连续2年保持较低水平。安全生产基础更加扎实。全市首创小散工程“扫码备案、智慧纳管”平台,全区危险边坡全部销号,安全教育基地投入使用,全年实现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自然灾害伤亡事故、火灾死亡事故“三个零发生”。

——聚焦揽全局、聚合力,深化改革蹄疾步稳,民主法治更加健全。改革工作纵深推进。全市率先揭牌综合改革示范点项目8个,实施区级重点改革项目26个,形成制度性成果30余项。“楼上创新、楼下创业”综合体模式成为国家发改委推广的创新举措。人大政协工作扎实开展。支持区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职,高标准打造人大代表履职平台,正式上线“智慧人大”系统。高质量建成区政协“委员工作站”,开展“深聊会”等活动,区政协民主协商、建言献策、服务大局成效更加明显。司法工作深入推进。区人民法院、区人民检察院全面独立办理案件,印发实施《关于加强光明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工作的意见》,光明科学城检察官工作室挂牌成立,街道巡回法庭实现全覆盖。大统战格局全面拓展。“光明杯”海峡两岸慢速垒球友谊赛被国台办认定为“对台交流重点项目”,多党合作、民族宗教、民营经济、为侨服务等各领域统战工作创新推进。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改革深入推进,党管武装、国防动员、双拥共建、退役军人服务保障等工作取得新进展。

——聚焦筑堡垒、强引领,干部活力充分迸发,党的建设更加有力。思想建设常抓不懈。建立和落实《党员干部首课主课学习制度》等系列制度。区委开展“第一议题”学习56次,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19次。组织“院士进光明”培训10期,全覆盖轮训1.3万余名党员和千名党支部书记。宣传工作亮点纷呈。推出全市首个掌上理论学习平台“理响光明”,“科学城之声”新闻发布厅正式揭牌。精心策划“十大攻坚克难”等系列主题宣传。14次亮相中央电视台,在人民日报等主流央媒刊登稿件200余篇。组织建设创新推进。圆满完成31个社区“两委”换届。科学城党建特色品牌获评广东省市直机关“先锋杯”工作创新大赛一等奖。“环保顾问”党建品牌荣获“新时代全国机关基层党建新成就”全国百优奖。成立区互联网行业党委,组建先进制造等7个产业链党组织,推进党建进住宅小区。深入推进街道机构改革和事业单位改革,精简压缩事业单位45家。队伍建设卓有成效。打造“知事识人、序事辨材”调研区级版。精准招录90名急需紧缺专业公务员,全年提拔重用100余名区管干部,涌现出“全国最美信访干部”“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等一批先进典型。高标准完成政法队伍教育整顿,被市委评为“优秀”等次。正风肃纪反腐纵深推进。全面落实审计查出问题整改销号,上缴及盘活财政资金9.65亿元。高质量完成一届区委巡察全覆盖,推动落实整改措施2678条。强化作风建设,全年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18起27人、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59宗59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全年查处案件285宗,排查廉政风险点1529个,建成使用廉政教育基地“廉明馆”。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2021年一年来,光明区始终把疫情防控作为重中之重,坚持科学精准、严谨细致、紧张有序,妥善应对“5·21”“6·14”疫情,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不断完善指挥体系。实行区领导“双包干”街道制度,各工作组、各专班、各街道紧密协作、联防联控,全年稳妥规范处置42名阳性入境人员。快速开展排查管控。全市首创区级疫情防控大数据系统,累计核查重点人员13.6万余人,实现24小时落地核查率、核酸检测率、数据匹配率“3个100%”,相关经验在全市推广。超额完成市下达疫苗接种任务,各项接种指标在全市排名靠前,3-11岁人群全程接种率全市排名第一。织密疫情防控网络。2600多名党员干部日夜奋战在隔离酒店一线。卡口管理“六规范、六步法”在全市推广。跨境货物作业点压减幅度排名全市前列。开展实战演练1000余次,及时处置了澳门返深密接人员等涉疫事件,经受住了疫情考验,交出了优异答卷。

编辑 昌慧 审核 汪新林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王奋强/文 通讯员 游高聪/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