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路上的车辆乱停乱放,超门店经营、占道经营,看在眼里觉得特别不舒服,现在路面清清爽爽的,既干净好看又方便了路人行走。”文明城市创建让公明社区的陈女士感觉到周边环境有了明显的变化,这种变化正是公明街道大力推进市容环境卫生“社区四人小组”工作机制所带来的,而这只是该街道创新举措、全力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一个生动缩影,各种创文专项行动如火如荼地开展,城市已悄然提升了“颜值”、“气质”,文明行为融入城市肌理,文明理念融入市民血液,公明人正在用一点一滴的变化动扮靓着城市的风景。
社区四人小组:上路即上班、到岗即到位
为深入推进辖区市容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公明街道通过整合执法、市政、社区、企业(环卫服务企业)等单位四类人员组成了市容环境卫生专职巡查工作小组(即“社区四人小组”),利用各行业业务管理的优势,合力打好市容环境监管组合拳,为文明公明增辉添彩。
社区四人小组每日上午9时至下午6时负责对辖区市容环境卫生进行巡查、整改等,组员麦伟坚是街道市政工作人员,他笑着对记者说,我们的工作着眼于创文关键部位,背街小巷、公厕、垃圾分类,管得范围非常宽,凡是看见的一切不文明现象都要上前干预,就是居民之间发生了口角,我们也要上前化解,我们的工作出发点就是让公明更加文明、和谐。
社区四人小组不断释放管理和服务动能,力推一线沉底,坚持一抓到底,理顺治理链条,整合全局实战力量,依托各行业资源优势,加强动态监管,践行边巡边办,实现了“上路即上班、到岗即到位”,道路保洁实现日扫夜洗长效保洁无缝隙、全覆盖、常态化,垃圾分类实现快速清理和收集,监督管理实现快巡快检、快速整治,让问题得到闭环管控。
据悉,市容环境卫生社区四人小组于今年2月24日全员到位,平均每周监督各清扫保洁公司落实冲洗工作330个次,确保冲洗任务完成率为100%;针对辖区老大难问题点位每周完成整治至少1处,现已提出问题点位和完成整治66处。
关注“微细节”,解决城市治理“大问题”
公明社区25小区是光明区有名的美食一条街,但居住于此的居民和附近的商家却始终被一个问题困扰着——普遍存在车辆乱停乱放的现象,导致进来不易出更难,许多商家为了招揽客人常常提前“霸占”车位,为此时常发生纠纷,居民反映强烈。
因为文明产生的不和谐,要用文明的方式得到解决,一直是公明街道探索和实践的重点。为了彻底解决该问题,公明街道针对问题综合施策,重新划分路边临时停车位、新建符合消防安全规范的电动车充电桩和电动车停车区域,解决了车辆乱停乱放问题;重新划分人行道和机动车道,重新铺设非机动车道、增加消防通道区域标识牌等措施,引导提醒居民切勿占用消防通道等。与此同时,该街道市容环境卫生“社区四人小组”在文明实践活动中作用发挥明显,通过不间断巡查,一边发现问题一边整治问题,现今该小区“人车争道”问题已得以根治。
针对天虹佳华商圈中心地段和城中村的各类“顽疾”,公明街道突出精细化治理,强调“一街一景”“一村一策”,用“绣花功夫”关注“小切口”“微细节”,解决城市治理“大问题”,持续强化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老旧城区改造、农贸市场管理、环境卫生整治、交通秩序治理等专项行动,通过“以点带面、样本带动、整体提升”的方式,让文明“风景线”向末梢神经延伸。目前,公明社区25小区、红木小镇、中心区商圈、上辇C区等文明先进典型不断涌现,各社区在文明选树上个个争先,崇德文明、见贤思齐蔚然成风。
专注打造城市风景,让居民生活在“画”中
负责金辉路保洁工作的老陈正坐在道牙上休息,他告诉记者,从事保洁行业多年,以前从早忙到晚,现在人们的环境卫生意识越来越强,也理解和配合我们的工作,乱扔垃圾的人非常少,我们现在是精细化靶向作业,确保让干净的道路变得一尘不染,你看这条路越来越漂亮了,看在眼里也舒服!
创文带来的变化让公明人民看在眼里喜上眉梢。公明街道通过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推进文明创建全民参与行动,探索出一套共建共治共享新模式,坚持问题及效果导向,精准发力、精细管理、精致提升、精品打造,围绕主线不动摇,狠抓文创不松懈,通过打造“门前三包”样本街、文明示范小区,商家和居民朋友认真履行文明创建主体责任,越来越多的居民成为环境整治、城市管理和文明城市共建共治共享的的助力者、参与者和享受者,文明城市创建让人与人、人与景、公共设施与环境得到了协调融合发展,让今日的公明美得像一幅画。
公明街道文明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打造样本街、示范区不是最终目的,切实改善人居环境,让居民共享文明创建成果才是我们工作的目标。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永远在路上,只有心挂民生,才能不断夯实创文工作基础,铸就温暖、祥和、幸福的文明城市新高度。
编辑 姚静霞 审核 汪新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