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清明前夕,今年91岁的吴焕章老人给我们寄来了他的一篇文章。老人家乡在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退休后随子女迁来深圳定居。文中讲述了革命先贤对他的精神鼓舞,以及他挖掘家乡红色资源,传播红色故事的往事。悠悠岁月,思念愈浓。今日清明,我们一起来共读这篇质朴之辞,致敬英贤先烈。
撩开历史尘烟 追思先贤烈士
——一幅横披翻开我对先烈的思念和感怀
■ 吴焕章
清明时节,风凄柳翠,雨泣黄花。泪雨纷飞中,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又一次在我脑际悠悠展开。一张张老照片、一幅幅条幅横披、一桩桩难以忘怀的往事,带给我深沉的温情和感动。
此时此刻,我的目光又一次凝视在这幅珍藏了42年的横披上。这幅横披是著名书法家李铎赠给我的其中一幅珍品。横披上他书写着陈毅元帅创作的著名五言绝句《幽兰》。
幽兰在山谷,本自无人识。
只为馨香重,求者遍山隅。
42年来一次次欣赏李铎古拙沉雄、舒展流畅的可贵墨迹,我也一次次陷入对《幽兰》的沉思。陈毅元帅借物抒怀,诗句虽字少行短却气概浩然,吟读之余,一次次拍打着我的心灵,冲刷着我的思绪。
42年前即 1980 年的春天,偏远的大埔县革命老区迎来了一批来自北京的远方客人。他们沿着南昌起义的路线,考察历史、纪念南昌起义伟大历史事件。客人中有一位,正是当年南昌起义军战士、亲身参加三河坝战役的幸存者赵镕将军。
大埔群山巍峨,万壑纵横,虽是人文荟萃,民风淳朴的一方红色热土,但在那久远的年代,它仿如陈毅元帅诗句中歌颂的幽兰那样,虽然馨香却无人相识。
客人们的到来,受到了大埔人民的热烈欢迎。我有幸被抽调参加了这次接待。
那一天,我们陪同客人来到了三河坝战役的主战场笔枝尾山。在登山时,年高80周岁的赵镕将军身体健朗惊人,一边手持拐杖,攀爬那 288 个台阶的陡坡崎路,一边以洪亮的声音讲述着当年与敌人抢占山头的故事。来到烈士纪念碑前,在那无声的缅怀中,我仿佛听到了战场上的厮杀,看到了残阳如血的画卷。我默默地拜祭着长眠在笔枝尾山上英烈们的英风和忠魂。
笔枝尾山上没有兰花,但在陈毅元帅的笔下,幽兰成了千千万万烈士的化身。长眠在这山野沟壑中,烈士们显得那么悲壮和孤独。但如今他们已为人所识,活在了人民群众的心坎上,一如兰花的馨香,永留天地。
至此,我才真正领悟到陈毅元帅《幽兰》的深邃涵义。在陈毅元帅想象力丰富,比喻得当,生动活泼,恣肆挥洒的浪漫主义色彩诗篇之外,更为彰显的是陈毅元帅为苍生、为社稷之大情怀。学习它,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学习它,让我们活着的人深切怀念英烈先贤们的丰功伟绩。
我不是党史工作者,也不曾担任党报党刊的专业记者,学历浅更无甚文化修养。但我是一名党员,在革命实践中,不停学习历练,从1954年入党之日起,党就赋予了我学习和继承发扬先烈前贤革命精神、挖掘红色资源、宣扬红色故事的义务。几十年来,我利用下乡工作机会,利用节假日余暇时光,走访了一批革命前辈,诸如土地革命年代的所谓“罗明路线”中的罗明、青溪交通站负责人卢伟良以及青溪交通站的原址交通站沿线的老赤卫队员、交通员。现在,他们都已离开人世,但我抢在时间前头,写下所见所闻,视若珍珠,并组成稿件。
我的家乡大埔是一块充满魅力的红色热土。早在土地革命年代,便有了党的组织,成为中央苏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时期全县有四万多大埔儿女为创建苏区献出了宝贵生命,不少老区成为无人区。长征时期,大埔又有数以百计的儿女奔赴长征。其中留下名字的便有二十六人,居广东之首。大埔的革命历史非常丰富,它是卷帙浩繁的中国革命历史画卷中一幅壮丽的图画,是漫长浩瀚的中国革命历史长河中的一朵浪花。
2009年 1 月 8 日,大埔县被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确认为中央苏区县,这是大埔革命历史原本面目的还原,大埔从此不仅是革命老区,还是全国少有的中央苏区。时至今日,大埔作为幽兰的化身已经“走出山谷”,让全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认识了大埔。
研究和学习党史让我获得了人类精神中最宝贵的自信和乐观。我常常反躬自省,我的一生庸庸碌碌但却没有愧对党,没有愧对为革命逝去的烈士先贤。我创作的一首诗,说明我的心迹:
入党六十年感赋
牢记誓言诵真经,
践行理想梦飞萦。
去来寒暑迎丽日,
变幻风云洗俗尘。
信仰无偏唯亮节,
为民俯首但求真。
莫忘先哲铭中诲,
史载昭昭警梦人。
作于 2014 年刊于 《大埔党史(总第二十七期)》
转眼间,我已经活到了91岁。这一生支撑我变得越来越成熟的,是党的教导,是踏着先人的足迹,在不断进阶的年华中修养品性的宝贵历练。这是我写出本文的目的所在。
向英贤先烈们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