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验如火,正在淬炼真金——封管控区青年突击队工作纪实
深圳特区报记者 黄子芸
2022-03-24 23:13

“我是党员,我先上!”

“疫情在哪里,我们就要战斗在哪里!”

“防控一线正是检验我们初心和使命的地方!”

......

中国中铁支援深圳战疫第一线党员青年突击队出征。深圳特区报记者 周红声 摄

誓言铮铮,丹心闪耀。面对严峻复杂的深圳疫情防控形势,团市委紧紧围绕防疫中心工作,坚决贯彻落实市委部署要求和市疫情防控工作会议精神,第一时间组建青年突击队下沉各区参与抗疫,霎时间,来自各行各业的突击队员纷纷在党旗、团旗下宣誓出征,形成一股股激扬豪迈的请战之风。

突击队被派驻的地方,往往都是疫情最为严峻、任务最为艰巨的封控、管控区,一个工作细节疏忽,就会功亏一篑,一个防范措施不到位,随时都会有“中招”的风险。尽管如此,仍无一家单位停步,无一名队员退缩,即便知道等待他们的将是一场硬仗,这一批批平均年龄不到26岁的群体仍然做出了他们的选择:到最危险的地方去,到最需要他们的地方去!

截至目前,深圳共青团系统在此轮疫情期间已组建1399支青年突击队,共3.8万余名队员下沉全市各重点封管控区参与志愿服务。其中,超过50家驻深央企组建完成青年突击队;30家市属国企选拔、派出5700余名青年突击队员;31家市直机关单位(含中央驻深、事业单位)派出2400余名青年突击队员。

考验如火 正在淬炼真金。这一次,从社会到个人,都在考验中历练,在考验中成长。我们看到一群人为一群人守护,一群人为一群人拼命;我们又一次深刻认识到,主动将个人“小我”融入国家和民族“大我”之中,正是当代青年在抗疫大战中对爱国主义精神具体的、现实的诠释。

速度:星夜出征 以初心赴使命

疫情的“压力测试”,测出了吾辈青年的韧性与厚劲。

时间的指针拨回3月13日晚上8:30,团市委接到福田区关于急需补充防疫力量并当晚到位的需求后,立即紧急协调各方支援,来自中广核、中建三局、人才集团等公司的青年人闻令而动,星夜出征,从集结到作战,短短2个小时,8支青年突击队133人“一夜成军”。

磨炼是青年最好的“成长礼”。突击队员纷纷拿出硬作风,落实硬任务,他们是核酸检测现场的维护者、一线防控的突击者、保障生活的服务者,用实际行动为人民群众筑起了一道道“抗疫防线”。

“当前深圳疫情严峻复杂,为疫情防控尽自己的一份力是我们年轻人的光荣和责任,我们有信心和能力圆满完成此次支援深圳抗疫任务。”中建二局二公司青年突击队队长高进说。

“深圳壬寅年的春天,有点艰难,有点黯淡……但无论如何,希望我们微弱的火光能多照亮一些地方。”这是来自浦发银行青年突击队队员韩睿佳的朋友圈里的一句话,配图中,一位位突击队队员穿上防护服,奋战在核酸检测、扫楼流调、物资转运的最前沿,以贴心服务、无私奉献成为疫情防控的最美风景线。

“就让我们来守护大家的春天!”来自中广核财务有限公司的李琳琳只有23岁,是该批队员中年龄最小的。她说,刚来深圳工作,得到很多人的关心和帮助,现在深圳有需要,作为一名共青团员,也当义不容辞,为防疫出一份力,让社会看到现代青年人的担当。

古语有言:“千人同心,则得千人力”。一批批青年突击队正如一道道抵抗疫情的“人心长城”,形成患难与共的坚强合力和一往无前的钢铁洪流。

力度:集聚合力 掌握高效“密码”

青年突击队所到之处,往往会带来超高的工作效率,能有效地缓解了医护人员和社区工作人员的压力。

高效,亦源自每一位队员的全身心投入。陈纪森是深铁抗疫先锋队指挥部物资组组长,他的主战场处在疫情防控的“暴风眼”——上沙封控区,除了要做好居民的日常物资保障,他还要兼顾6000多名志愿者的一日三餐及防疫物资的发放。

团结一心且富有活力的团队,往往能激发出强大战斗力。陈纪森不断思考如何能在封控区发挥出更多的力量。他告诉记者,在短短三天里,他同组员们一道为上沙社区居民建立“楼栋群”“栋长群”“志愿者网络群”,拉近与居民的距离,增加彼此信任感。与此同时,还组织建立了封控区的孕妇互助群,邀请深圳市妇幼专业医生进群线上服务,帮忙配送紧急爱心药物,把居民“烦心事”办成“舒心事”,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每个人有自己的特长,当所有人把智慧无偿贡献出来,这个集体就是战无不胜的。”在陈纪森看来,这就是团队的“高效”密码。

不怕风浪高,重在桨要齐。虽然来自不同单位,但浦发银行突击队员小吴发现,大家既仔细又认真,配合起来非常默契,遇到特殊情况马上有人补位。“大家的目标都只有一个,就是让市民们安全快速地完成核酸检测”,小吴说,“旁边的志愿者一直在帮助我,刚开始以为是同事,后来才发现并不认识。只不过,大家一起‘流流汗’就熟起来了”。

在时间紧迫、任务繁重的核酸检测中,深圳始终保持了“快测快出”的硬核速度,这里面少不了突击队员们相互配合,一环扣一环有序衔接。“简单的工作也可以优化很多细节”,突击队员小萧表示,“我会根据不同医生的采样速度进行分流,这样排队的人都能少等一些时间。”

“必须有绿码才能通过”、“72小时核酸会有不便,以后要一天一检”、“打卡场所是为了应对出现病例的突发情况”……为了高效回答大家的困惑,小张和小伙伴们还整理出了一套话术。

温度:细嗅蔷薇 下足“绣花针”功夫

防疫工作,靠的不仅仅是一颗热心,还需要不怕麻烦的耐心、同老人打交道的细心和沉着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责任心。

上岗第一天,来自中建二局青年突击队的张乃丹就遇上了难题,她带领着14人奋战在上梅林新村防疫管控区,为1400余位居民提供“一对一”“点对点”的暖心服务。

“我主要负责区域内两栋楼居民的核酸检测及相关管理工作,这其中难度最大的莫过于协助社区完成网格化管理。”对没接触过网格管理工作的张乃丹而言,眼前的工作就如同一道道“摩斯密码”。

关关难过关关过,越是艰险越向前!

张乃丹意识到,想要彻底掌握人员信息,必须从“扫楼”做起。找到了方法,就不愁解决问题!张乃丹和小伙伴们挨家挨户地与居民们核对信息,并要求居民们完成信息填报。很快摸清了两栋居民楼共计147户、400余名居民的名单。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同一时间,市税务青年突击队的梅争春也在接受“扫楼”的考验。“我所支援的小区属于老旧小区,没有电梯,老人较多,群居房多,这给我们的行动带来了不少困难,第一天由于不熟悉情况,直到凌晨3点才结束工作,脱防护服时,才发现防护服脚底的部分已经磨破了,这让我深刻感受到医护人员的辛苦与不易。”

当人的物理位移严重受限,心灵的距离却无限趋近于无。梅争春说,小区常有不会操作手机的老年人,需要帮助他们填写信息以及处理一些其他事项。有位独居老人因不会手机购买物品,没能吃上米饭。我们便马上打包好饭菜,我一路小跑为她配送。当我把饭菜递到她手上的时候,她激动地说:感谢你们,你们太好了!那一刻,我觉得所有汗水都是有意义的。

(原标题《考验如火,正在淬炼真金——封管控区青年突击队工作纪实》)

编辑 采访-黄泽霖审读 吴剑林审核 新闻网-曹亮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黄子芸)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