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尺讲台育新苗 居民区里洒满爱 南山华侨城中学教师志愿者抗疫最前线“扫楼”
深圳特区报记者 王慧琼 通讯员 陈琪薇
2022-03-23 16:01

早上7点半,年过半百的刘国安驱车四十公里,准时赶到南山区沙河街道党群服务中心,与周海涛一起继续“扫楼”。

“扫楼”就是到居民区入户核实人员居住情况。从一楼开始,刘国安和周海涛两个人他们深入每一家每一户,核实每位成员的核酸检测情况。如果没有核酸记录的居民,需要指导注册健康码,引导其马上进行核酸检测。

刘国安是华侨城中学党办主任、侨城部校办主任。周海涛是华侨城中学侨城部教科室主任,南山区名师、优秀班主任。与刘国安、周海涛一同加入志愿者的共有8位华侨城中学的老师。刘、周两位老师是侨城初中部的,还有深湾高中部高占、范兵、任芝鹏、刘湘军、程昌利、侯文6位老师。

从南山区志愿者征集开始,华侨城中学已经有50多位老师报名参加社区服务。3月15日,南山区委组织部、南山区教育局再紧急发出召集令,他们8人挺身而出,走上了抗疫最前线——管控区的街道。接到通知一个小时内,他们整装完毕,第一时间到达沙河街道党群服务中心集合。此后多日,侨中的8人组总是到的最早、最齐的那个团队。随着初中部黄兴列老师的加入,侨中志愿者分队日益壮大,变为了9人小组。

侨中志愿者小队,负责区域为塘头村4期和沙河公寓14栋无电梯的居民楼,有600多户人家,人口密度极大。他们2人一组,每天要“扫”8栋楼,每栋楼6-8层,相当于每天要爬5、60层楼,核查几百人。

老旧居民楼道灯光昏暗,他们拿着手电,借着微光,认真核实每一层楼的信息。房间、洗手间,厨房、阳台,连储物间都不放过,即使没有人居住的楼层,也仔细查验每个空间。

炎热的天气,密不透风的防护服,汗水经常打湿他们的眼镜,但是他们仍用极致的仔细和认真,不想放过一个“漏网之鱼”。刘国安、周海涛一组果然查到一个住户信息不符的情况,一个本轮疫情开始从没有做过核酸检测的人员躲藏在该住户中。他们马上把这个情况向街道办做了反馈,街道办非常重视,安排专人跟踪,确保核酸每天一检,不漏一人。

600多户几千人的小区,形形色色的人都有。有些居民并未意识到防疫形势的严峻,偶尔还有人与“扫楼”的志愿者“捉迷藏”。有的住户住着老年人,他们有的听不太清楚,有的不会说普通话。志愿者们要弄清楚每一个家庭成员的信息就要想尽办法。如果会写字能写字的老年人,就请他自己写;不会写字的,就根据读音在手机上打出来请老人家识别。他们还协助医生入户做核酸检查,小心翼翼地保管核酸样品。

集中点的配餐已经变冷,任务未完,不能按时就餐是常态。走不动的时候,就在台阶上稍稍休息一下,中午只能趴在桌子上小憩,若有纸盒子或者其他平整一点的地方必然倒头就睡。

刘国安说,吃饭不及时、睡觉不伸展都能克服,难的是不能喝水。有的居民会热情地拿出冰箱中的矿泉水,即使口干舌燥,他们也不敢喝。水喝多了,上洗手间的次数就多,每次上洗手间都可能弄坏价值300多元的防护服,一般都连续工作四五个小时,休息时再喝水、上洗手间。

有很多像刘国安这样的教师在抗疫一线:高占身为团委副书记、高二年级长,行政事务繁杂;刘湘军作为英语科组长,要组织线上教学备课;范兵老师每晚要给学生线上答疑;程昌利夫妻二人都是志愿者;任芝鹏是班主任,自己的孩子还在读幼儿园的年纪,每天闹着要爸爸;候文来学校报到仅一个月,就冲上了前线。学校领导问他们有什么困难,他们不假思索地说:没困难,我们不会给侨中丢脸。

夜里11点半,一天的工作才结束。刘国安驱车40公里原路返回,到家已经超过十二点了。范兵打开电脑,查看学生的留言,录制答疑视频;任芝鹏看着熟睡的孩子,忍不住要亲上一口;程昌利夫妻互相交流一下一天的见闻;高占、刘湘君还要处理白天未及处理的事情……第二天早上7:30,他们又会准时出现在工作现场。

(原标题《三尺讲台育新苗  居民区里洒满爱  南山华侨城中学教师志愿者抗疫最前线“扫楼”》)

编辑 编辑-高原(客户端)审读 吴剑林审核 编辑-郑蔚珩(客户端),新闻网-曹亮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王慧琼 通讯员 陈琪薇)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