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提升营商环境的“深圳秘密”:给企业提供“五星级服务”

读特记者 胡蓉
2020-07-09 19:34
摘要

哪里不足补哪里,这种以结果为导向的提升方式,有力促进了深圳营商环境的整体提升,337家商事主体给深圳投下的“赞成票”就是明证!

“数说深圳40年”显示,截至2020年5月底,深圳累计共有商事主体337万户,创业密度稳居全国第一;而在1979年,深圳企业总数仅为501家。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年来取得的发展成就,也在这两个数字中得到精彩体现。

2013年3月1日正式启动的商事制度改革,更成为激发创新创业活力的“催化剂”:这一年,深圳商事主体突破100万。这个100万,深圳用了30余年;改革启动后,2015年8月,深圳的商事主体总量达到200万,用时不到2年半。

说起深圳的营商环境,可以想起很多形象的关键词,比如 “秒批”“零成本”“零跑腿”“不见面审批”等;还有很多排名足以说明,在近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编撰发布的《2019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报告》中,深圳就位列前三;探讨和总结深圳营商环境的文章更是不计其数,高水平的政务服务、公平的市场环境、良好的法治水平等特点世所公认。但是,深圳还有一个“秘密”。

前不久,某市女企业家讲述其来深投资的经历引起高度关注。这位企业家在深圳注册了一家半导体公司,上午注册完,下午就接到相关工作人员的电话,指导她如何领取政府产业补贴;第二天,又有工作人员带她去看可以优惠租给企业的写字楼。她无意中提到准备上市,有工作人员当即表示,如果来深上市,可以提供上市前分析辅导。在整个过程中,工作人员对深圳多种奖励政策的精准介绍,也让她感到暖心,她由此感慨获得的“简直就是五星级服务”。

这个“深圳秘密”就是——始终把企业感受当作提升的目标与动力。说到底,营商环境不是为了评比,而是为企业服务,它们的感受才最重要,也将影响它们的选择,因此深圳格外注重从企业角度出发去提升营商环境。

2019年4月1日,《人民日报》刊发了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的文章。文章提出因为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导致复印件需要反复提交的现象要坚决扭转,“一张小小的复印件,是群众对窗口服务最直观的感受,背后折射的是一个城市营商环境尤其是政务服务水平。” 深圳市市长陈如桂多次主持召开优化营商环境座谈会和企业面对面交流。上行下效,那位女企业家获得“五星级服务”也就不令人意外了。

说它是“深圳秘密”,因为它不在各种排名指标中,不大引起人们注意;但它又不是秘密,因为每个深圳企业都能感知。哪里不足补哪里,这种以结果为导向的提升方式,有力促进了深圳营商环境的整体提升,337家商事主体给深圳投下的“赞成票”就是明证!

(深圳商报供稿)

编辑 李耿光

(作者:读特记者 胡蓉)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