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自3月17日起,2022年全国社会工作主题宣传活动和2022年第十五届深圳社会工作主题宣传活动正在进行中。罗湖区民政局梳理了罗湖社会工作的前世今生,从2007年借鉴香港社工经验起步、2012年开展党政社群共治和社会建设“风景林”工程、2015年完成83个社区服务中心建设、2016年“三社联动”、2020年“双百”社工建设,到2022年“五社联动”的发展历程,加深公众对社会工作的认识,以及对社工群体的关注与认知。
继往开来,砥砺前行。近年来,罗湖区以提升社会工作服务水平、推动社会工作服务高质量发展为核心,深化服务体系、运行机制、社工人才的培养使用、行业监督等工作实践,建立起一支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社工人才队伍,打造社会工作的“罗湖样本”。
推进社会工作职业化专业化 不断健全完善服务体系
在制度建设方面,从2007年深圳市委市政府颁布“1+7”文件到2021年颁布“1+4”文件,罗湖区结合区情,积极探索实践社会工作服务体系建设和服务机制,通过不断开发新的服务领域和岗位,逐步形成了“综合+专项”的兜底民生服务全领域覆盖社会工作服务体系。2012年,出台《2012年度罗湖区社会建设“风景林工程”项目推进方案》,推动罗湖社会工作建设的项目化、品牌化。
在队伍建设方面,2008年,罗湖区第一次通过购买服务方式向民间社工组织(社工服务机构)购买了54个岗位的社工服务,分配到民政、司法、教育、妇联、残联等五个领域。2015年开始,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设为契机,以购买服务的形式给每个社区引进5—6名社工;2019年,全区专项领域岗位社工超过300余名,覆盖民政、教育、司法、禁毒、精神卫生、反邪教等16个行业领域。截至目前,全区共有715名社工,他们致力于为困难群众、社区提供政策落实、心理疏导、能力提升、社会融入等专业服务,为基层民生保障贡献着力量,推动社会治理精细化发展。
在民政、教育、司法、禁毒、精神卫生、反邪教等16个行业领域,都有罗湖社工的身影。
在阵地建设方面,2011年,全区试点成立了12家社区服务中心,扎根社区,面向老弱病残等16类特殊人群提供专业社会工作服务; 2015年,实现社区服务中心83个社区全覆盖,2016年,社区服务中心更名为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明确了社区党委在社会建设中的领导作用;2020年,翠竹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作为“广东省社会工作改革试点单位”正式挂牌成立,启动“民生兜底服务双百工程”;2021年10月,全区10个街道81个社区全面完成“双百社工”服务站(点)挂牌,以社工服务站(点)为专业支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节点、以专项领域岗位社工为补充的“综合+专项”社会工作服务体系初具规模。
罗湖的社工服务站和党群服务中心
全面开展民生兜底“双百工程”,致力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米”
2020年以来,罗湖区民政局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以点带面、循序渐进、全面覆盖”原则,通过整合街道和社区资源,按照“有场地、有设备、有人员、有服务功能、与工作流程、有规章制度”的“六有”标准推进辖区“双百工程”社工服务站(点)建设,为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提供政策落实、心理疏导、资源链接、能力提升、社会融入等服务,打通为民服务的“最后一米”。实现街道社工站(点)100%覆盖,致力于实现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社会工作服务100%覆盖。
翠竹街道社工站作为广东省社会工作改革试点单位,按照“双百工程”部署,针对辖区低保、低边、困境妇女、特困人员等群体累计完成“一对一”帮扶建档108份,服务覆盖达90%以上。创新推出“12345+N”工作法,建立服务分级对标服务供给模式,建立辖区社区资源图表;聚焦民政重点服务和民政兜底对象,打造“一平台四中心”社会救助模式,打造社工服务枢纽平台,推动专业社工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整合基层公共服务资源,链接社会力量,促进公众参与,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翠竹社工站组织社工及志愿者挨家挨户走访慰问独居老人
从“三社联动”到“五社联动”,全面深化社区治理联动机制
从2019年开始,罗湖区探索以满足居民需求为导向,建立以社区为平台、社工专业人才为支撑、社会组织为载体,撬动慈善资源,打造多元共治“三社联动”社会工作服务项目。2021年7月,全区“慈善+社工+社会组织”社会治理模式获得2021年深圳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治理创新示范项目”。10月,该案例又获得“2021年度广东省社会救助领域创新实践优秀案例”称号。
“慈善+社工+社会组织”社会治理模式获得荣誉
在基层实际中,黄贝街道积极探索,聚集老人关爱,凝聚社区、社会组织、社工、社区志愿者“四社联动”合力,取得了初步成效。通过社工引领志愿者、志愿者协助社工“双工联动”模式,开展“敲响心门,温暖到家”入户探访及主题联谊会,开展调研问需27场次,收集群众生产生活中各类痛点、难点问题167项,其中独居老人关怀项目尤为突出。围绕独居老人安全、健康、生活、精神等多层次需求,社区链接深圳市北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正阳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等社会组织开展独居老人关怀项目,通过入户走访、“一人一档”、科技赋能等方式为166名老人提供日间照护、心理关爱和健康监护等服务。
罗湖社工为老人详细介绍智能手环和开展健康监护等服务
在疫情防控工作中,“三社联动”“四社联动”也暴露出社区治理的一些短板,比如人手短缺、资源不足、居民参与不足、精准社区服务缺乏等。罗湖区民政局结合社区实际,探索推进“五社联动”机制,发挥社区、社会工作者、社区社会组织、社区志愿者联动作用,通过慈善资金和民生微实事资金,增加社区一线疫情防控力量,为社区居民尤其是康复患者、病亡者家属、因疫情致困的特殊群体、抗疫一线工作者等开展物资帮扶、情绪疏导、关系调适、能力提升等服务,给“事多人少”的社区补充了社会工作人才力量。
据统计,今年以来,罗湖区超过500家社会组织参与社区防疫,85万余元防疫和爱心慈善物资充实到社区一线。成立了10家街道统管的社区慈善资金,筹集资金500余万元用于扶弱助困。
读特新闻+
疫情当下,616名社工坚守抗疫一线发挥专业力量
今年3月13日以来,全市疫情防控形势严竣、复杂,面对新一轮疫情,罗湖社工积极践行“先锋精神、奋斗文化”,坚守“战疫有我”的使命担当,坚守在抗疫前线,持续以专业力量助力疫情防控工作的推进,谱写了“最美逆行社工”新篇章。据不完全统计,1月7日以来,全区616名社工在社区一线,联动志愿者累计服务超30万人次。
社工陈奇润:24小时在线的大望“机器人”
“哪里需要,我们就在哪里!”东湖街道大望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社工团队已经在社区一线奋战了近2个月,协助核酸检测30余万人次。陈奇润社工是服务中心的主管,每天最早到最晚走,主要负责大数据人员的对接采集信息收集整理、核酸检测、入户排查等基础工作,同时还负责社区19个500人微信群的信息发布和各方的协调沟通工作。他带领团队协助社区和医护人员一个下午完成社区6个幼儿园及2所学校的入园入校核酸检测,最多一天接待了60个单管人员。居民都称他是“24小时在线的大望‘机器人’”。
社工李倩:自创流调流程保证“三个准确”
翠竹街道社工站李倩自疫情以来一直拨打着一个个流调电话,一遍遍询问着同样的问题,手持电话一打就是一天。为了让流调工作更高效准确,李倩还发明了一套自己的流调流程,对名单原有信息核实及新增内容记录更高效,让信息流调保证“三个准确”:“信息核对准确、信息记录准确、名单传递准确”,为疫情防控抢占时间。
社工潘宇欢:流动小分队“一对一”入户核酸采样
“参与防疫我们是专业的。”新兴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社工主任潘宇欢针对辖区的行动不便、高龄独居老人核酸采样需求,与医护人员、社区工作人员建立“流动核酸小分队”,进行“一对一”入户核酸采样服务,打通老人等特殊人群核酸检测的“最后一米”,同时为因疫情焦虑的老人、行动不便的居民群众现场提供心理疏导和暖心帮助,为老人提供专项暖心上门服务。
社工梁嘉丽:主动亮明党员身份守护罗湖
作为一名党员,梅园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社工梁嘉丽主动亮明身份,广泛发动号召社区辖区内的志愿者和老党员,共同加入到“守护罗湖”志愿行动中,协助社区组建起了一支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伍,细心梳理防疫志愿者的各项服务流程和步骤,“手把手”“点对点”地指导帮助社区志愿者、党员志愿者迅速参与防疫工作,及时为社区防疫工作补充人力。
编辑 刘思凡 审核 谭凤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