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地铁停运、小区封闭管理、人员非必要不外出……在疫情防控的战场,一群在志愿服务一线奋斗奉献的年轻人,正在快速成长。刘汉涛,就是其一。
刘汉涛是西九龙出入境边防检查站的一名“95后”民警。平日里,刘汉涛腼腆内敛,工作中总是话不多,是队里的内勤,为大家忙前忙后任劳任怨。休息时,他最喜欢看电影和品尝美食,也喜欢在跑步中享受内心的平静。
就是这样一个大家心目中的大男孩,在得知深圳边检总站工会征集疫情防控志愿者时,抢先报名并且成功入围。来到香蜜湖街道金众小区志愿服务第八小组,移民管理警察这个身份标签,让他被推选为小组长。执勤一线抗疫的经验、内勤工作的磨砺,成了他带领团队的法宝。
“首先就是确保大家安全,这时候在闭环执勤的经验就很管用了!”刘汉涛回忆起刚到社区报到分组,马上就要带领团队进入封控区。临阵不乱,自己凭借规范的防护服穿脱消毒流程,迅速取得了小组成员的信任。
接下来几天时间里,刘汉涛的指挥调度愈发熟练:编配人手、分配任务、把握进度、区分重点、谈心沟通……他带领的小组配合越来越默契,工作效率不断提高,氛围也越来越好。
“我们团队都比较年轻,而且我当内勤时看着队领导根据民警特点来排班,自己也是照葫芦画瓢,大家都比较认可。”刘汉涛说。
除了带领团队,刘汉涛的群众工作也做得十分出色。他所负责的楼栋,住户较多,还有幼儿、独居老人等特殊群体。通过两三天的“扫楼”,他掌握了楼栋情况,并且发挥自己的耐心和亲和力,逐渐成为居民群众的“邻家哥哥”。
“警察叔叔,三个人都是绿码,家里没啥需要的。”刚敲开38栋7楼的一户人家时,4岁的辰辰跑到家门口对着刘汉涛高兴地喊道。日复一日的“上门”服务,让辰辰对这位穿“大白”的警察叔叔逐渐亲近起来,他对敲门后要回答的几个问题早已熟稔于心。
这时,38栋居民联络群里一位业主发信息求助,“家中有人急性过敏急需用药,药被放在封控区外围的药店门口了,请问谁能帮忙送进来?”因身着防护服不能随意进出,刘汉涛立刻上报社区网格员协调,在与外围的社区工作人员接力合作下,不到20分钟,刘汉涛就亲手把药送到该业主手中,并细心嘱咐道,“还有其他需要,随时联系我。”
“汉涛真的是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成长!”刘汉涛所在执勤队的教导员,同时也是此次深圳边检总站志愿服务队队长吴浩表示,刚开始还担心他经验不足,没想到他很快就能独当一面,干得有模有样,一点也不比其他经验丰富的老民警差。“这一次汉涛真是经了风雨,见了世面!”吴浩说。
(原标题《西九龙边检刘汉涛:战疫中的成长,不会慢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