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港同心,艺情战疫情!深圳交响乐团推出抗疫交响《拥抱春天的阳光》

深圳特区报记者 张锐
2022-03-14 19:52
收录于专题:以“艺”战疫
摘要

3月14日这一天,春光和煦、日光暖人。

3月14日这一天,春光和煦、日光暖人。齐心抗疫的深圳进入7天“慢生活”状态。面对疫情的“倒春寒”,深圳交响乐团推出抗疫作品《拥抱春天的阳光》,用交响乐这一世界语言,为深港人民加油,为抗疫注入精神动力。

《拥抱春天的阳光》由刘元举作词,姜万通作曲,深圳交响乐团在音乐总监林大叶的执棒下倾情演绎。深交驻团作曲家姜万通将贝多芬第三、第五、第九交响曲的音乐动机穿插于其间,如“命运的敲门声”“欢乐颂”等经典旋律经其艺术处理,自然融入全曲节奏氛围,将齐心抗疫,拥抱希望的人文关怀层层递进。

深圳交响乐团团长聂冰表示,香港与深圳一衣带水,休戚与共,面对疫情的冲击,深圳交响乐团希望以亲切可感的表达方式,借以交响乐这一世界语言传递力量。“贝多芬的交响,是人类面对困境的宝藏,激发勇气和力量,带来战胜疫情的美好希望。贝多芬作品中所颂扬的英雄,是每个人心中的英雄。这不仅是深交一直以来歌颂英雄的创作传统,也借由贝多芬经典作品中的人们耳熟能详的音乐动机,加以亲切温暖的歌词,传达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更大格局,和对深港一家亲的更温情的诉说。”

聂冰

该曲集合了交响乐、朗诵、男女声独唱、男女声二重唱及混声合唱于一体,姜万通称这种糅合了丰富表演形式于一体的体裁为“交响综合体”。“它的呈现是我和词作者在多次交流和构思中逐步完善的,是灵感在服务于主题过程中的有感而发。”

姜万通

姜万通与刘元举是多次合作的老友,两位“50后”彼此欣赏敬佩,相似的时代感受和文化的抒情经历,让他们的合作行云流水。姜万通在一次出差返程的途中接到刘元举的词作,他思绪万千,当晚11点飞机落地后二人便打通长途电话沟通艺术思路,在不断对细节的斟酌打磨中,他们短时间内便完成了《拥抱春天的阳光》的全曲创作。

“距我们最近的城市是香港,跟我们最亲的河流是深圳河,

勒杜鹃与紫荆花是一对姐妹花,在同一个春天里含苞绽放。”

“深圳湾哟,香港岛,时代的大潮湾区的霞光,

同一方水源滋润心田,同一首乐曲在春天里奏响。”

在朗诵词和歌词中,刘元举将香港与深圳比作“姐妹花”,用流经两地的深圳河串联起深植于华夏血脉之中的情感纽带,书写出浓浓的“春天”意象。他表示,这得益于自己一个北方人在深圳生活工作数十年经历,让他对于鹏城春天的感受已“入骨入心”。“春天是深圳最冷的时候,又是最具希望的季节。身处时代前沿的真实体感,和跨界于文学、音乐、建筑等文化创作一线实践经验,都让我对深圳的‘春天’有着呼之欲出的感受。”因此,刘元举与姜万通一致认为:在宏大背景中融入人性的关怀,艺术作品的情感表达不应拘泥与形式规范的限制,用艺情战胜疫情!

刘元举

刘元举表示,“自然能够给予人们情怀的滋养。”在这个暂时无法亲近户外春天,他也分享了自己居家抗疫的情绪疏解之道——亲近那些能够唤醒内心激情,为精神输入能量的东西,如优秀的交响乐、文学作品等。“阅读与倾听是我们与内心交流的最好的方式,从一弓一弦、一字一句中让心灵变得更加强大。”

(原标题:深港同心,艺情战疫情!深圳交响乐团推出抗疫交响《拥抱春天的阳光》)

编辑 董雯静审读 韩绍俊审核 党毅浩,编辑-范锦桦(客户端)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张锐)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