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管家”张红安:带领医护一鼓作气,又快又好完成采样任务
​深圳特区报记者 罗立兰 通讯员 王霏
2022-03-08 09:51

晚上2点半睡觉,早上6点起,开启一天的核酸采样和医护工作……这是自“0215”疫情以来,深圳市前海蛇口自贸区医院超声诊断科科室主任张红安医生的日常,她没空回家,每天晚上只能窝在办公室的小沙发上睡三四个小时。5日上午,在做好安全防护前提下,记者来到管控区招商街道花果山社区花园城3期,记录下张医生和她带领的小伙伴儿的抗疫片段。

招商街道花果山社区花园城三期小区门口

上午10点40,记者来到采访点,张红安向记者招手,原来是一个温和可亲的中年女医生。交谈中,记者知悉张红安今年49岁,2004年入职前海蛇口自贸区医院超声诊断科,目前担任科室党支部书记和科室主任。

抗疫工作中的张红安医生

在张医生带领下,记者进入小区内,中庭还有部分市民正排队采样。“我们早上7:30到点,今天上午这里的采样任务已经快完成了”,张红安解释,9:30当时人正多。原来,此前,张医生和记者约好9:30采访,那会儿依旧忙不过来,她临时告诉记者晚一个小时来。

“能上的都上,这次我们科室有13个医生在点上,负责花果山社区其中10个点的采样工作,每天采样超12000人次”,她介绍。张红安是采样队队长,再次当上大家的“大管家”。

“大管家”要统筹整个社区15个点的物资调配工作。“15个点,每个点要多少量,每个医生手套和防护服要什么码数”,张红安说,工作量大且繁杂,很有难度。她每天6:00起床,匆忙吃完早餐后,会和科里的医生钟美霞合力完成。

抗疫工作中的张红安医生

“提前把物资送到采样点,这样医护人员可以多休息一会儿,直接去采样点就可以采样了”,她说。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帮助下,采样工作一般7:30点开始。“一鼓作气,不磨蹭,尽量在最短时间内完成采样任务”,她说,这是我们队的工作风格,语气中透露出坚定。根据社区要求,所有采样点需在14点前完成采样工作,超声科负责的10个点均能按时完成,有时甚至能提前完成。当日花园城三期,也准时完成。

此前,招商街道爱榕园封控区的紧急采样,也多亏了张红安,作为支部书记的她临危受命,和同事一起完成了爱榕园和周边小区的“扫楼”工作。“晚上1点半接到电话,2点我们到达了现场”,张红安说,到了现场感到紧张感,穿上防护服后,就开始一户户采样,第二天上午10点才完成这个紧急任务。但是张红安也没有休息,还接着参与了第二天的日常采样工作,一直忙到晚上11点。

抗疫工作中的张红安医生

中午,在张红安的邀请下,记者有幸和采样医护一起吃盒饭。在小区物业办公室,医护人员脱下防护服,只见每个人的衣服都湿透了,脸上尽是戴口罩留下的红印子。当天,有两名女医护正在月经期,也只能忍着,等工作结束了脱下防护服才能去厕所。“明天要这样改进……”,匆匆吃饭间隙,张红安和几个医生还在交流明天采样工作事项。

吃完饭,采样任务还剩最后一个收尾工作,将剩余物资带回医院。记者也上了医院的中巴车,跟着张医生转了几个点。“为了减轻我们的工作负担,其他同事会提前把点上的物资放到一个地方”,张红安说,“很感谢同事们的积极配合,这些天,没有一个同事退缩,没有一个同事喊累。”“书记、院长们、还有王主席每天早早就都在仓库安排,帮着大家把物资抬上车;黄艺才从北京进修回来、第二天就要求参与采样;王耀文去年才做甲状腺癌手术,老婆在酒店督导,他每天采完核酸后还要回去给孩子做饭……”说到这些,张红安眼睛不禁红了。

“抗击疫情,不仅是医护人员,社区工作人员,物业等都十分辛苦”,张红安说,社区为采样工作提供了坚实保障。她和花果山社区党委书记丁元琼这次才认识,如今两位女书记配合默契,成了好朋友。“有事儿、我来,没人、我顶”,这是丁元琼对张红安工作最切实的评价。“有事电书记,书记都会尽心尽力协调”,张红安也对社区的暖心服务表示感谢。

复工才是医院的正常工作。结束当天上午的采样工作,张红安和同事们继续回到医院值下午班。1997年,张红安和好友从湖北到深圳游玩,被这里温暖气候所吸引,决定留在深圳,后在这里结婚安了家。她说,希望疫情早日结束,期待这个城市早日恢复往日温煦。

(原标题《“大管家”张红安:带领医护一鼓作气,又快又好完成采样任务  》)

编辑 编辑-高原(客户端)审读 刘春生审核 编辑-郑蔚珩(客户端),特区报-张雪松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罗立兰 通讯员 王霏)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