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 建言献策|印顺:建议立法完善长期护理险普惠失能老人

深圳特区报记者 周元春
2022-03-08 08:28
收录于专题:聚焦全国两会
摘要

住深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深圳弘法寺方丈印顺在全国两会期间提交提案,建议把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纳入“十四五”立法规划,尽快出台全国性实施管理办法,同时选择有代表性、条件许可、风险可控的农村地区开展试点工作

2021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截至2020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2.64亿,占总人口比重达18.7%,与10年前相比,上升了5.44%,这表明我国已面临老龄化社会的严峻挑战。而失能老人的长期护理也成为许多家庭的沉重负担。住深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深圳弘法寺方丈印顺在全国两会期间提交提案,建议把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纳入“十四五”立法规划,尽快出台全国性实施管理办法,同时选择有代表性、条件许可、风险可控的农村地区开展试点工作。

近年来,我国不断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自2016年6月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以来,截至2021年3月,全国已有49个城市试点长期护理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2亿,2020年深圳也通过特区立法,建立起深圳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印顺建议,在探索总结各地试点实践与经验的基础上,把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纳入“十四五”立法规划,加强顶层设计,尽快出台全国性实施管理办法。他认为,立法上应当重点完善筹资、护理范畴、待遇等政策体系,统一护理需求认定、等级评定等标准,健全护理机构及运行机制,为我国长期护理保险提供法律遵循。

在印顺看来,2016年我国开展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工作以来,试点地区主要是城市,受益人口主要是城市职工、市民。而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乡村老龄化水平明显高于城镇。“农村社会服务水平相对滞后,农民收入较低、养老金入不敷出,是长期护理险更为迫切的需求人群。”印顺建议,应在有代表性、条件许可、风险可控的农村地区开展广覆盖、厚基础、实标准的试点工作,确保脱贫成果巩固、乡村振兴战略推进。

印顺还提出,应积极探索创新市场化、社会化机制介入长期护理保险领域,推动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形成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支持、个人参与的工作格局。应激发市场活力,运用市场化、社会化机制拉动社会资本投入,带动产业发展。同时政府应通过政府采购服务、税收等政策优惠、推动医疗机构向医养转型等方式,为产业资本进入长期护理保险领域营造良好环境。

(原标题《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深圳弘法寺方丈印顺委员建议立法完善长期护理险普惠失能老人》)

编辑 编辑-高原(客户端)审读 刘春生审核 编辑-郑蔚珩(客户端),特区报-张雪松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周元春)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