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知识、体育锻炼、美术绘画、家务劳动……疫情之下停课不停学。3月7日开始,继高三学生返校、四年级以上学生线上教学后,我市条件成熟的学校在小学一至三年级开启弹性学习。面对居家学习的变局,我市各小学纷纷创新教学形式,丰富学习内容,五育并举融合育人,让孩子们在一系好玩、有趣的学习、活动中成长。
“云端”教学
专为低年级学生量身打造空中课堂
7日上午9点30分,深圳教育在线《鹏城空中课堂》开播,在深圳实验光明学校就读一年级的姚沛孜早早地起了床,满怀期待地坐在电视机前认真地上起了语文第一课《春夏秋冬》。这是深圳市教育局根据一至三年级学生年龄特征设计的栏目,专为深圳低年级学生量身打造的精选课程,由全市名师、家长和学生参与开发,每节课15分钟左右,适合低年级的孩子居家学习。
根据市教育局的统一部署,条件成熟的学校可从3月7日起在小学一至三年级开展弹性学习,考虑到小学低年级段学生在没有家长监管和帮助情况下,确实比较难以自主操作线上学习设备,所以市教育局鼓励学校采用多种方式组织学生开展弹性学习。
深圳小学校长王海林介绍,学校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就以学科活动为主展开,通过活动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建构学科知识、发展核心素养的学习方式。各学科组基于学校居家学习教学理念与方式,基于本学科的学习特点,为孩子们设计了一系列好玩、有营养的学习内容。在疫情背景下采用学科活动学习模式开展“云端”教学,最重要的价值在于,转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活动形式吸引学生进行深度学习,不仅保证了学生对学科知识的体验、感知与学习,而且有助于促进学生解决问题、合作沟通、语言表达、创新创造等能力的发展。
创新形式 “五育并举”有妙招
居家弹性学习,体育锻炼不缺席。龙岗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附属知新学校体育科组则根据学生体质和所处环境的不同,通过直播或录播课程,开展课上、课下相结合的居家锻炼指导。从不同专项的“体能训练”到“有氧健身操”,每个动作都有讲解,示范,练习,做到“讲、演、练”结合,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达到在家也能保持和学校一样的运动状态,让学生重视文化课的同时也能兼顾自己的身体健康。
不仅仅是体育锻炼,即便是低年级孩子的弹性学习也在坚持“五育并举”。深圳教育云资源平台提供了除了学科之外的通识课程,包括深圳改革开放成就、爱国主义教育、卫生防疫知识、心理健康课堂、艺术欣赏等内容,供教师、学生选择。而在深圳实验光明学校,学校积极发挥体音美信息心理等课程的育人功能,体育老师布置了相应的运动项目并搭配趣味活动,孩子们在玩耍中强健体魄;科学老师每周布置一个科学小实验,并细致指导方法及反馈上交的实验视频情况,孩子们在探索中开发思维;班主任每天布置一件家务劳动,孩子们在劳动中体验生活……“五育并举”在老师们精心设计的活动中落实,孩子们在丰富多彩的学习内容下全面发展,纷纷成为“小小运动员”“小小科学家”和“小小园艺师”。
居家学习
关注孩子情绪比学习本身更重要
深圳市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李元琳老师表示,低年级的学生家长必须明白:习惯比知识重要,过程比结果重要,情绪比学习重要。孩子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比学科知识更重要,在制定学习计划和作息时间表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有规律的学习生活,并不是只为了考高分,所以不能重智育轻德育。孩子们在学习过程当中收获的认真、坚持、执着、互助等优秀品质、在过程体会到的艰辛不易比学习的结果更重要。也许他认真读书、写字,但是结果并不比别人好,此时的父母应该平静下来接纳孩子,分析原因,而不是一味指责,尤其对人格的贬损。
李元琳还强调,孩子的良好的情绪和感受会带来良好的行为,会更加遵守规则,与人合作,从而更加努力和认真地学习。当孩子出现学习问题和行为问题的时候,我们需要看到孩子背后的情绪,也许他的手工作业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也许他的好朋友突然不理他。当孩子的情绪被看见的时候,行为就会得到改善。
(原标题《“五育并举”一样也不能少!深圳市部分小学一至三年级开启弹性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