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一周 | “稳”是指向标,“稳”是定盘星

深政观察
2022-03-06 17:34
摘要

对深圳而言,现在全市上下最大的企愿可以说也是一个“稳”字——稳控疫情,稳住经济,稳保生活。这个“稳”字,不仅是深圳开年以来,也一定是今后一个时期乃至全年工作的“指向标”“定盘星”“压舱石”。

2022年2月28日至3月6日。

这一周,全国进入“两会时间”。在5日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小政感受最深的就是一个“稳”字。

有人统计,今年的报告中一共提到了76个“稳”。“稳”,既体现在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上,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稳增长”;也体现在具体的工作任务上,如“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稳就业”;还体现在对2022年经济发展的信心上——“中国经济一定能顶住下行压力,必将行稳致远。”

对深圳而言,现在全市上下最大的企愿可以说也是一个“稳”字——稳控疫情,稳住经济,稳保生活。这个“稳”字,不仅是深圳开年以来,也一定是今后一个时期乃至全年工作的“指向标”“定盘星”“压舱石”。

稳控疫情

疫情正考验着这座城市。稳控疫情,深圳打响“以空间抢时间”的巷战、阵地战,不仅要保2000多万市民群众的健康安全,更是以一座城的坚守,换全省全国的安宁、稳定,这是这座超大型口岸城市当下的“国之大者”。

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他所在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特别强调,要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落实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各项举措,完善常态化防控和突发疫情应急处置机制,突出口岸地区疫情防控这个重点,守住不出现疫情规模性反弹的底线。“加强口岸城市疫情防控”,也写入了5日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

深圳这轮境外输入关联本土疫情,由奥密克戎变异毒株BA.2导致,传染性强变异速度快,防疫难度倍增且并无可参考的国内经验。目前内地人口规模1500万以上的城市中,深圳是第一个遭遇奥密克戎大规模侵袭的一线城市。一河之隔的香港疫情形势严峻,深圳抗疫压力山大。

深圳的身后是广东,广东身后是广大的内陆腹地,在没有更加有效的药物、疫苗或者防疫策略的变化为前提下,深圳能做的就是强守,稳控疫情。

目前深圳这一波抗疫严格地执行封控、管控、防范三级措施,在一些辖区划定了较多的封控管控防范区,对核酸检测的要求也比较严格,势必会给人们的日常工作生活造成一定影响。但是想想深圳此时此刻肩负的责任和压力,想想我们面对的病毒之隐匿狡猾、防范难度之大,或许就会更容易理解深圳当下的做法。

此前有专家在采访中称,在深圳目前的抗疫态势中,以空间抢时间,是对全体市民群众生命健康的最大负责,“以快打快”的战法,是非常之举,也是必然之举。

这几天,深圳虽然每天仍有新的病例,但令人略感安心的是,新增病例的数量在下降。今天上午召开的深圳市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通报,5日0-24时,深圳新增17例确诊病例,人数连续7天回落。且新增病例几乎都是在已经隔离观察的密接者和重点区域重点人群筛查中发现的。这也说明目前深圳的战术打法是奏效的,是或许能为其他城市提供经验借鉴的。

希望深圳这轮战疫能继续“稳”下去——新增病例稳定下降,疫情形势稳步好转,抗疫信心稳如泰山。

撑稳香港

因为香港的疫情,深圳遭遇如此压力,很多人为深圳叫冤。小政觉得,撑稳香港,是深圳的主动选择也是必然选择。

维护香港的繁荣稳定,是深圳这座城市的天然使命。且不说毗邻香港是深圳取得今天发展成就的最关键因素之一,深圳即便发展到何种程度也不能忘记这一点,就拿两地地缘相近人员相亲这点来说,香港疫情如不得到稳定控制,一河之隔的深圳绝不可能独善其身。深港一体深度融合已经渗透到经济社会方方面面,邻居老友遭遇困难,伸出手、同肩扛,是深圳的大局观和高素养。

这一周,小政看到,撑香港,仍是深圳抗疫中必不可少的主题。

3月2日,从深圳始发的中央铁路援港班列正式开通发车,标志着沉寂10多年的供港跨境铁路货运列车再次受命重启。

由于铁路口岸线路固定、运载能力强、所需人员少的优势,这条铁路将作为深圳水路供港通道的一个重要补充,实现供港物资铁路、陆路、水路全线畅通。同时,因为运输时效优于海运,该通道可作为应急物资或时效要求较高的生鲜货物供港首选通道。

值得一提的是,这条跨境铁路货运线此前就是供港“生命线”。1962年,在周恩来总理的关心下,为适应供应港澳鲜活商品“优质、适量、均衡、应时”的要求,开创了每日“定期、定班、定点”的“三趟快车”,将猪、牛、羊等供港鲜活商品经深圳抵运香港,为香港的繁荣稳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随着时间的推移,深港跨境铁路货运业务逐渐减少,2007年10月,生鲜供港全部切换为中转仓接驳公路模式,“三趟快车”正式停运。从2010年起,京九铁路停止了深港铁路货物运输功能。

如今,在深港携手抗疫之际,为保障香港医疗、生活等方面的物资供应,铁路货运再次启动,为援港抗疫再添一条“生命线”。

更值得一说的是,深圳落实中央部署,在内地援港抗疫专班指导下,快速响应,全力筹划,与香港特区政府相关部门紧密沟通配合,在深圳海关、深圳边检、广铁集团、中铁集装箱广州分公司等多个相关单位协同努力下,仅用不到一周时间就完成了班列开通运行各项筹备工作。

小政还了解到一个后续的故事:3月4日的援港班列上,10个车厢满载亚辉龙生物科技公司生产的80万人份新冠抗原检测试剂盒奔向香港;同一天,3个集装箱装载的48万人份、2个货柜车装载的20多万人份检测试剂盒分别通过盐田港和深圳湾口岸运出。

而就在一天之前,企业还在为运力发愁。这时深圳市区多部门迅速响应,从反映问题到解决问题,只用了11个小时。“政府部门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深圳光速’,让我们深感震撼!”亚辉龙生物科技公司负责人说,他们将开足马力生产,每天检测试剂盒的产能可达650万人份,确保供应充足。

而就在今天,3月6日,中央援港应急医院项目也正式开建。据新华社消息,项目承建商中国建筑第一批管理人员和工人今早已经抵达香港落马洲河套区项目所在地,应急医院建成后可提供1000张床位,将进一步提升香港救治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的能力。

稳住经济

5日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今年5.5%左右的GDP增速目标。

商务部经贸政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党委书记余淼杰接受小政采访时就谈到,5.5%左右的增速预期,是比较稳健的目标,体现了面对新的下行压力,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可以为进一步深化改革、推动创新、促进高质量发展营造更为宽松的环境。

“正如报告中所说,这是高基数上的中高速增长,体现了主动作为,需要付出艰苦努力才能实现。”

有不少专家认为,尽管这是十年里最低的预期增速,但仍是“超预期”的。2021年,我国GDP规模达到114万亿元,一年GDP增加了13万亿元,这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是第一次;折合3万亿美元的一年增量,让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比重多了1%。这个增幅,也堪称世所罕见。

内外部环境形势,让“5.5%左右”充满挑战,也承载了特殊的要求和期望。面对新的下行压力,报告提出要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特别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切实担负起稳定经济的责任,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

深圳作为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去年经济总量刚刚站上3万亿新台阶,余淼杰也指出,在全国去年114万亿元的GDP中,深圳一城就占比2.6%,在其中要承担的任务自是与别不同。特别是在稳投资、稳外贸、稳消费等方面,深圳更是承载着更高期待。

稳住经济就是稳住就业,就是稳住饭碗。

“一手抗疫情、一手谋发展”的关键时刻,针对稳市场主体减负纾困,国家已给出了一系列针对性政策——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加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有效支持、推动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等等。预计全年退税减税约2.5万亿元,其中留抵退税约1.5万亿元,退税资金全部直达企业。

这周,广东也传来好消息——

3月3日,广东印发《进一步支持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纾困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从降低生产经营成本、开拓市场需求、加强企业权益保障、加大融资支持力度、强化企业人才支撑等七个方面共提出了25条支持政策,对于在深圳市场主体中占比巨大的中小企业和个体创业者来说,都是真金白银的利好。

其中很多政策专门针对受疫情影响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无疑是雪中送炭。

比如,将此前关于减免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政策实施期限延长至2023年6月30日,关于工会经费返还补助政策实施期限延长至2022年12月31日。支持银行机构对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市场化续贷、展期。对受疫情影响较大、但有还款意愿、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中小企业,通过续贷、展期等市场化方式纾困解难等等。

“5.5%左右”的预期增速所传递出来的积极信号,全国、全省的“解渴”政策,为深圳在全力抗疫的同时稳住经济、稳住市场主体提供了“定盘星”。

深圳自身也在全力“稳中求进、稳中向好”,支持帮助一切有条件的企业复工复产,推动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比如完成全市1100个工业园区转供电改造,清理转供电环节不合理加价;比如,政府过紧日子的同时,持续增加产业投入和民生支出,将资金重点投向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水污染治理、轨道交通、机场、保障性住房、医院、产业园区等领域,把资金用在发展紧要处、民生急需上。

稳控疫情,稳住经济,稳保生活,对于这个“稳”字,深圳有信心。

(原标题《深圳一周 | “稳”是指向标,“稳”是定盘星》)

编辑 编辑-黄力雯(客户端)审读 刘春生审核 编辑-范锦桦(客户端)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