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经观|5年总资产增逾3万亿,深圳国资何以能?
南方+
2022-03-04 18:54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日前,深圳国资再度晒出系列成绩单。

截至2021年底,深圳市属企业总资产4.6万亿元,比年初增长11.5%,提前一年实现综改试验确定的“到2022年底总资产达4.5万亿元”目标。全年实现营业收入8991亿元,同比增长12.6%;上缴税金1094亿元,增长15.3%。在全国37个省级监管机构中,资产总额、净资产、利润总额分别排第4、第3、第3。

“经济运行高位有进,区属企业经济效益持续增长,集体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创历史新高。”在深圳市国资委召开的部门负责人会议上,该委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梳理数据记者发现,这样的快速增长并非偶然。

从2016年底总资产首破万亿元大关达1.1万亿元,到如今的4.6万亿元,深国资在全国37个省级监管企业系统中排名也从第14位跃升至全国第四(前三为上海、广东、北京),相当于五年时间增长了一个“深圳”(2021年GDP总量:30664亿元),可谓突飞猛进。

深圳国资何以能?在服务大局、提升城市经济活力和竞争力上深圳国资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其又为中国国资国企改革贡献了哪些宝贵经验?

提起深圳,很多人第一反应:这座城市,民营经济活跃、高科技企业集聚。

事实上,在深圳经济特区创造的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奇迹背后,一直有一股低调坚定的力量,不断跟随城市所需,调整方向和步伐,助推深圳经济和产业蓬勃发展。

这股力量来自国资国企。

从上世纪80年代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主力军”,开创“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到上世纪90年代作为深圳产业升级的先导力量,推动深圳主导产业从加工贸易向高新技术跃迁,到21世纪初完成284家国有企业整体改制,劣势国企从一般竞争性领域中有序退出,再到近些年加快推动国资布局结构调整,帮助民营企业走出流动性危机……

深圳国资一直紧跟时代所需,为深圳发展贡献力量。而做好这份历史答卷的背后,是持续推进监管、放管服、产权、治理、用人、激励等一系列国资国企改革。

将视野拉回最近五年,深圳国资的经济体量的快速增长仍然发轫于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

2015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形成更符合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国资管理体制、现代企业制度、市场化经营机制,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明显增强。深圳市国资委被确定为全国国资系统改革试点单位。

文件发布后,深圳市国资委迅速响应,在2016年的工作思路中,提出了实施“大国资”战略,开展“走出去”并购重组,推动国企并购重组做大做强。同年底,深圳市属国企总资产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达1.1万亿元。

随后,2019年7月,国务院批复《深圳市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实施方案》。方案明确指出,市场导向是深圳国资国企综改的一个基本原则,要实施“上市公司+”战略。到2022年,深圳市属国有企业总资产力争达到4.5万亿元,打造1至2家世界500强企业。

政策的加持下,深圳国资规模迅速增加。公开数据显示,2017年深圳市属国企的资产总额为2.56万亿,比2016年增长了1倍多;2018年深圳市属国企的资产总额迈入三万亿元大关,2021年底,深圳市属企业总资产达到4.6万亿元。

伴随资产规模迅速变大,紧扣“服务大局、服务城市、服务产业、服务民生”功能定位,深国资布局结构持续优化。

数据显示,深圳国资已将80.3%的国有资本集中到以基础设施公用事业为主体、金融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两翼的“一体两翼”领域。

以2021年为例,其完成在深投资2100亿元,机场卫星厅正式启用,地铁20号线一期建成通车,小漠国际物流港开港运营,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香蜜湖国际交流中心、盐田港东港区等项目全面提速,筹建公共住房3.2万套,增创优质饮用水小区271个,完成城中村燃气改造85.7万户。

支撑作用有力彰显。全力落实“六稳”“六保”,机场集团新开通洛杉矶等5条国际全货机航线,高峰小时容量居全国双跑道机场第一位。盐田港集团集装箱吞吐量增长8%,顺利开展国际航行船舶保税燃料油加注试点。

全力做好民企纾困,服务实体。高效落实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四个千亿”计划,仅深圳高新投2021年政策性融资担保业务新增担保额就同比增长62%,全年服务企业家数同比增长36%,服务企业中77%为小微企业,85%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双高企业。全力优化营商环境,“深i企”平台注册企业超过100万。

国资国企的担当作为,让成千上万的市场主体实实在在感受到来自深圳市委、市政府的关心与温暖。

而为强化整合做精做强主业实业,深圳国资还全力加快行业相关领域资源整合,打造了一批板块清晰、核心竞争力强、“小散弱”清零的优势企业集团。严格执行投资项目负面清单,严控非主业投资比例和投向。

做强做大做优国有资本、让资产增值保值。

深圳国资还进一步突出资本运作,以“混改+重组+投资经营公司”模式,做好优质企业上市培育,支持产业集团稳妥推进市场化并购,培育出上市公司“深圳国资系”。

上述背景下,近年来深圳国资先后参与多起商业并购。其中不乏万科、荣耀、中集、苏宁、方正微电子等大型品牌企业的股权重组。

还凭借综合性投资平台——深创投、国有资本投资——深投控、国有资本运营——深圳资本、战略性基金管理平台——鲲鹏资本这四大股权投资平台,成为投资界公认的“扫地僧”。

官方资料显示,深创投已发展成为以创业投资为核心的综合性投资集团,现管理各类资金总规模约4266亿元,管理基金包括150只私募股权基金,13只股权投资母基金,19只专项基金等,截至2022年1月31日,深创投投资企业数量、投资企业上市数量均居国内创投行业第一位。

相较于深创投,鲲鹏基金更聚焦国企改革,以多渠道融资募资为手段,布局重点行业和重大项目。截至2021年6月底,资产总额达736亿元。

成立于2007年的深圳资本,是为推进国资管理从管资产向管资本转变、推动深圳国资整体资本运作战略,专门成立的国资辅助履职平台和国有资本运营专业平台。作为全周期投资并购服务平台,深圳资本运作的产业基金涵盖并购基金、新兴产业基金、投贷联动基金、平稳基金等。

与前述三家平台相比,深投控是多家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或前十大股东,是国有资本投资界的“巨无霸”。作为深圳最大的国资运作平台,深投控深耕科技金融、科技园区、科技产业三大产业集群,旗下全资、控股企业41家,包括上市公司13家。截至2020年底,该公司总资产8454亿元,2021年在世界500强企业中排名396位,较2020年上升46位。

撬动资源,引导放大。依托上述平台,深国资也逐渐形成天使基金、创投基金、产业基金、母基金等涵盖企业发展全生命周期的基金群业态。

2021年,鲲鹏资本又与中国国新联合发起设立规模50亿元的综改试验深圳子基金。盐田港集团成功发行全国首批基础设施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水规院、城交中心登陆创业板,全系统上市公司增至35家。

诸多资本运作背后,深圳国资其实有一套清晰逻辑:即任何收购必须要匹配深圳的城市发展战略、深圳国资的战略布局;坚持实现国资保值增值的目标;坚持合作共赢,国企民企“双星闪耀”。

“深圳市委市政府、深圳市民把4万多亿元优质国有资产交给我们进行监管,必须要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所以必须目标明确、指标量化,这是我们对改革的认识。”深圳市国资委相关负责人曾如是说。

“在深圳经济发展过程中,深圳国资一直发挥了基础性、服务性、先导性作用。”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金融与现代产业研究所所长刘国宏表示,先导性是深圳国资一直具有的一大特色。

“国资国企在深圳高新技术发展中,起到了很强的支撑作用。没钱、信用不好,国资给提供增信、贷款。支持高新技术产业不能只是在口号上,如果没有国资支持,深圳市不会有华为等那么多的高新技术企业。我们不能忽视这个事情。”

一系列亮眼数据之外,1月26日深圳市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王勇健在工作报告中还表示,全市国资国企提前半年完成国家部署的三年行动任务,在改革中期评估中获评A级。提前一年完成综改试验主要任务,改革成果被国务院国企改革领导小组向全国推广,改革经验被国家发改委列入47条“深圳经验”向全国推介。

奋力跑出“深圳国资加速度”,打造“深圳国资高质量”。王勇健要求,下阶段深圳国资国企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在支撑城市经济平稳运行上展现新作为;纵深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在先行示范推进战略战役性改革上展现新作为;锻长板补短板优布局,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上展现新作为等八方面工作。

其中在锻长板补短板优布局上,深圳国资将以更大力度推动国有资本向主责主业和资本市场集中。围绕全市“20+8”产业集群工作部署,发展壮大一批科技领军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

在积极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上,深圳国资将在强化硬核科技创新上展现新作为。完善“科技园区+科技金融+人才服务+场景应用+平台载体”全要素创新综合生态服务体系,做强做优全生命周期科技金融服务体系,积极锻造示范引领型硬核科技。

“最好的国企改革经验在基层,在地方,在民间,深圳的国企改革实践,是中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国企管理智库副理事长李锦建议,深圳国企改革的步伐大,具有弯道超车、后发制人的特点,三年的经验需要好好总结。

(原标题《政经观|5年总资产增逾3万亿,深圳国资何以能?》)

编辑 编辑-周梦璇(客户端)审读 吴剑林审核 新闻网-曹亮,编辑-范锦桦(客户端)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