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罗马医疗卫生制度为何由兴转衰
王睿逵 冯兴元
2022-02-15 09:02

提要

恺撒采取的办法不是由政府投入巨资成立公共机构或者补贴,而是通过适当的优惠政策,鼓励更多的医生和教师开办个人诊所和学校,让他们在自由市场进行公平的竞争。

相对于瘟疫肆虐的中世纪,远在1000多年以前的古罗马帝国,科技应该更不发达,有的城市人口密集,其人口总数超越了欧洲当时的任何城市。在一个横跨亚、欧、非的国家里,流行瘟疫的次数却少得惊人,且危害程度也不大。这是为什么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有必要对古罗马的公共卫生体系做个简单介绍。

先谈谈预防。我们知道预防疾病,干净的生活用水是少不了的。古罗马从公元前312年开始建设水道系统,通过规模庞大的高架和地下水道,把附近山区的泉水源源不断地引入城市,至公元三世纪共建造了十一条之多,干线全长600多公里,供水总量超百万立方米,实现了全城覆盖。

有上水自然也要有下水。古罗马人建造的下水道也一样是全城覆盖的。有的现在还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此外,他们还发明了公共厕所。

保持个人卫生是减少疾病的重要条件,古罗马人爱洗澡也为很多人所熟知。在古罗马,每个大、小城市都有很多的浴场,甚至在最前线的军营里,也建有供前线士兵使用的浴场。

他们的浴场里不仅有冷、热水沐浴,也是市民的休闲、健身、购物中心。浴场装饰豪华,价格却很便宜。据考证,其门票价格为半阿斯,仅相当于一个面包和一杯葡萄酒的价格。而且,士兵、公务员、儿童还是免费。所以被罗马的民众称为“我们穷人的宫殿”,而罗马人都养成了洗澡的习惯也就不足为奇了。

再谈谈医疗。翻阅古罗马地图,我们会发现,在他们的各大城市的诸多公共建筑里,没有发现一所大规模的医院。

我们不禁要问,难道古罗马人对医疗不关心吗?不是,古罗马特别重视医疗。不包括军队内部,古罗马的医疗全部私营。古罗马的执政者对医生是特别优待的。恺撒在就任十年期独裁官的第一年(公元前46年),着手进行了许多改革,其中之一就是授予医生本人公民权。即无论来自哪里,是不是解放奴隶,只要在罗马行医,就可以获得罗马的公民权。

恺撒此举的目的在于解决医疗人才的短缺,而且效果非常明显。但他采取的办法不是由政府投入巨资成立公共机构或者补贴,而是通过适当的优惠政策,鼓励更多的医生和教师开办个人诊所和学校,让他们在自由市场进行公平的竞争。

市场的竞争,也促进了行业分工的细化,医生的种类也分成了研究医生、家庭医生、开业医生和军医。而医生也更加专业化,出现了内科、外科、妇产科、眼科、耳鼻科、牙科等专科医生。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古罗马巨资建造遍及整个帝国的公共设施,包括道路、桥梁、上下水道、浴场等,并不是建立在大额征税的基础上的。事实上,他们的税率远远低于现代社会的任何国家。与政府的大包大揽不同,古罗马的主要道路和桥梁是军队利用战争间隙建设的,基本不需要增加额外的开支;建造上、下水道的费用由罗马国库开支、地方自治体自筹和私人捐赠,并交由私人建筑商建设;道路支线和城市里的公共建筑如浴场、会堂、神庙、竞技场等则大多是私人捐赠的。

但到了公元4世纪的时候,罗马帝国把基督教定为国教,一切都改变了,在友爱和慈善的教义感召下,医院、学校全部公办,费用全免。在教会的主导下,医生和教师职位待遇的高低不是市场竞争的结果,比医学知识和教育水平更重要的是信仰的程度。不久位于罗马帝国东方的雅典学园和亚历山大博学园也停办了。怀疑是研究的根本,与基于思想统一的绝对信仰是难以兼容的。遍布古罗马帝国的浴场也由于与不在公众场合裸露身体的宗教观不相符,逐渐关闭了。由于维修经费不足、年久失修和外族入侵的原因,大部分上、下水道也逐步废弃了。医院、学校公办后庞大的开支,需要高额的财政收入来支撑,而高额的财政收入,又是通过货币贬值、对其他重要必需品市场的限制或公营来实现的,这对经济的扼制是致命的。在基督化半个世纪以后,这个横跨亚、欧、非的大帝国轰然垮塌,淹没在了历史中。

有人说,古罗马(西罗马)的灭亡源于外敌的入侵。不过,经济学家米塞斯不同意。他在《人的行为》中写道:“罗马的式微与其文明的衰落,其原因是这种相互的经济关系的解体,而不是野蛮民族的侵入……一个发挥社会秩序的正常功能所必需的那些行为,如果被‘道德标准’反对,被国家法律宣布为非法,被法院和警察看作犯罪来惩罚,社会秩序注定要崩溃。罗马帝国的冰消瓦解,因为它缺少了自由精神和自由企业。干涉政策和政治上的必然结果毁了强大的帝国,这种政策和这种主义,也同样要瓦解和毁灭任何社会组织”。

(王睿逵:国研融生智库与东南智库联席研究员;冯兴元: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编辑 特区报-刘彦审读 刘春生审核 特区报-党毅浩,特区报-张雪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