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8日上午,坪山区2022年寒假坪山区资源化利用花果种植综合实践活动火热启动。坪山区10组亲子家庭走进厨余垃圾预处理中心学习厨余垃圾循环利用知识,并通过农耕体验体会珍惜粮食、“光盘”的意义,充分践行了“环保教育、生态体验”理念。本次活动由坪山区城管和综合执法局和教育局联合举办,坑梓街道及金沙社区积极组织落实参与。
劳动实践之前,大家走进坪山区厨余垃圾预处理中心学习垃圾处理基础知识。“厨余垃圾都去了哪?”“哪些因素导致厨余垃圾产生难闻的味道?”。钟老师为大家生动讲解了这两个问题。“现在的科技发展真是日新月异,厨余垃圾除了可以转化为富含氨基酸、微量元素等多种成分的速效小分子营养肥,方便农作物直接吸收,还可以用于喂养黑水虻,成为鱼、虾的美味食物,这种‘零排放、全利用、高效率’的生物能源转化真是太酷了!”听了讲师的生动讲解,来自同心外国语学校的陈同学有了很深的体会:“噢,原来厨余垃圾的异味,主要是因为食物发酵的影响,而未及时收运将加剧食物腐败,从而产生难闻的臭味,以后一定要拒绝垃圾混投,从源头正确分类,减少后期处理的难度”。
基础知识“热身”完毕,大家摩拳擦掌,准备马上投入到劳作当中。经过抽签,每对亲子家庭“分到”一块土地,而主要任务则是将土地里面的“宝贝”——大块石头、水泥块等杂物挖掘出来,为后期育苗做好基础工作。钟老师强调:“树有多高,根就有多长,打好了土地基础,独木也能成林。”两个小时热火朝天的集体劳作驱散了寒冷,随着一个又一个的“宝贝”被挖出、打包装袋、运走,原本荒凉的土地上,播种了大家的热情、汗水和爱心。
在活动分享环节,孩子们感慨道:“活动虽然很累,但通过劳动才知道农民伯伯有多辛苦,回去之后会呼吁同学们爱惜粮食,并建议有浪费习惯的同学到基地参加劳动,相信就能更深刻的体会到粮食的来之不易。”值得一提的是,曾经饱受餐厨垃圾恶臭影响的居民何先生谈到活动的最大感受:“一是在互帮互助的劳动实践中深刻体会到父辈的辛苦,对孩子的示范带动具有深刻教育意义;二是没有了难闻的味道,入眼是一片整洁和干净,感觉小区到基地的距离更近了,真的是实现了华丽的转身。”
本次花果种植综合实践活动,进一步丰富了孩子们“双减”政策下的假期生活,得到了参与家庭的一致好评,让孩子们充分实现了“劳而获、劳而健、劳而乐、劳而美、劳而智”。下一步,坪山区还将开展系列综合实践活动,持续加大垃圾分类环保理念宣传力度,在“碳”路新征程,不断为深圳市建设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贡献坪山力量,努力书写垃圾减量、分类蔚然成风的坪山新篇章。
编辑 刘思凡 审核 汪新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