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宝安区司法局致力于吸纳社会资源助力基层一线调解工作,除医疗专家库外,宝安区成立了区医疗公益律师库、“五员五老”专家库、特邀专家库、乡音方言库、特邀评理员库、义工调解员库等,在不同类型的纠纷中灵活调动社会资源力量,化解了多宗久拖难介入的纠纷。尤其在医疗纠纷中,由于患者或患者家属对医院、医护人员存有敌对情绪,人民调解难以介入,这时安排方言调解员以老乡角色介入,让当事人迈开信任的第一步,而医疗专家和医疗公益律师在医学及法律领域的专业性也帮助当事人厘清案情、提出合理诉求。
经过调解,双方达成一致,确保人民调解协议的效力也是关键。2020年初,宝安区司法局创新推出“证调对接”人民调解协议赋强公证业务。
除了在纠纷早期及时介入、为调解完成的纠纷做好善后外,区司法局还想办法在医疗纠纷源头“上锁”。据宝安区司法局基层科科长何雪英介绍,从2018年开始,对涉及医疗纠纷的人民调解案件,区司法局、医调委联合卫健部门及涉纠纷医疗机构负责人全程参与调解,听取当事人诉求,从而让医疗系统有针对性地提升和完善医疗服务。
此外,根据在调解过程中听取的双方的陈述,结合司法鉴定报告,区医调委向卫健部门出具调解反馈意见函,对医方存在的职业操守上的失误、管理上的欠规范等问题给予反馈,意在通过纠纷的问题导向促进医疗系统完善和服务规范化,尽量减少医患不必要的纠纷发生。
“在新时代的基层治理中,人民调解的意义不在于调解的数量,而是预防为先,在纠纷的源头‘上锁’。”何雪英说,宝安区人民调解工作不仅关注调解过程,还在预防和善后方面提供延伸服务,而三调联动合力化解纠纷能帮助从问题导向理顺社会问题,有助于探索如何在社会各类纠纷源头上“上锁”。近年来,区司法局在一些疑难、重特大、久拖不结的纠纷中找准“破冰”切入点,努力发挥人民调解在化解矛盾纠纷中的基础作用,使调解成为社会各界化解矛盾纠纷的首选渠道,经过多年努力探索出一套医疗纠纷“四步法”调解程序,医疗纠纷调解成功率100%。2021年以来,区司法局通过“i调解”智慧管理平台大数据分析,做好人民调解“后半篇文章”,从社会纠纷问题导向推进社会源头治理,推动宝安区在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上走在前列。
编辑 伍偲 审核 刘杰 邹远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