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援助志愿者,激励保障有明确规定了!
人民日报政文
2022-01-13 19:06

按照办法规定,法律援助志愿者的服务范围除了提供法律咨询、代拟法律文书等一般的诉讼服务之外,还强调了外语、少数民族语言、盲文、手语翻译等无障碍服务的提供,并将心理辅导咨询服务纳入援助范围,有助于缓解和消弭受援人所遭受的精神损害和不安情绪,促进纠纷的依法、顺畅解决,使受援人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

办法鼓励高校将法律援助志愿服务纳入学生的学习、实训和实践课程中,有助于法律援助走进高校课堂。法律援助需要全社会的积极参与,将法律援助志愿服务与高校课程、实践活动等相对接,能够推动更多优秀年轻人踊跃投身法律援助事业,充实法律援助力量,促进法律援助事业持续发展。

办法明确,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可以组织从事法学教育、研究工作的人员和法学专业学生作为法律援助志愿者,依法为经济困难公民和符合法定条件的其他当事人提供法律咨询、代拟法律文书、案件代理、劳动争议调解与仲裁代理服务。高校法学专业学生具备专业基础,在经过系统培训后,具有接待纠纷当事人并为其答疑解惑的能力。允许法学专业学生提供代拟法律文书、案件代理等法律援助服务,给在校学生提供了实践学习的舞台,为其今后从事法律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建立法律援助志愿者的激励保障机制是办法的一个亮点。法律援助服务是一项相对复杂的工作,志愿者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办法专设“激励保障”一章,从直接费用支付、人身权利保护、政策优待以及配套机制等方面,为志愿者及其服务活动提供了全方位的物质保障与精神激励,有助于确保法律援助志愿服务的良性发展。

办法明确,组织可能发生人身危险或为期一年以上的专项法律援助志愿服务活动的,法律援助机构等招募单位应当与志愿者签订服务协议,为志愿者购买相应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法律援助志愿者在提供志愿服务过程中受到人身、财产权益侵害的,法律援助机构等招募单位应当提供必要帮助,依法维护法律援助志愿者的合法权益。

与此同时,办法要求,司法行政机关协调参与法律援助志愿服务相关部门,建立健全法律援助志愿服务激励机制,推动法律援助志愿者在就学、公共服务等方面享有优惠奖励政策。

编辑 洪鹏辉 审核 刘杰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