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湾圆桌 | 隐性“撂荒”
2022-01-11 16:32
收录于专题:新传播

丁时照

“撂荒”这个词有点生僻,是农耕时代的遗词遗句,不知稼穑者,不知其意。简而言之,就是有田不耕、有地不种、任其荒芜。陶渊明说过,田园将芜胡不归?其意大体类此。

撂荒古今皆有,绵延至今已不限于耕地,拓展来看很有普适性,譬如媒体融合里面的自有平台和商业平台之间的关系问题。

从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来看,“撂荒”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的“撂荒”,就是放弃自己的平台建设,将宝贵的生产力投放至商业平台,做公号,出爆款,以“全网浏览量”作为收成,其结果必然是“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这是典型的“种别人的田,荒自己的地”。而所谓的“爆款”,就是在别人平台上结出的硕果,对于自有平台来说无补丝毫事,有虚名,没实利。所谓的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我们从沙中浪底千淘万漉而来,极是辛苦与辛酸。

隐性的“撂荒”因为不为人关注而危害更烈。表面来看,一些媒体有独立于商业平台之外自己的新媒体平台,但是在搞“农田基本建设”的时候,舍不得投入,导致土地瘠薄,水系不畅。在排兵布阵上,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组成的“混成旅”,步兵、骑兵、炮兵、工兵、装甲兵等多兵种集于一身,看似啥都有,其实事难成。如果冀望这样一支混成的部队纵横四海,独步天下,容易失望。在品牌建设上,常见的问题是手段不多,步子不大,都想从商业平台上蹭流量,更有甚者,幻想免费从别人那里获得下载量,这如同与虎谋皮让自己斑斓如虎一样不现实。

如此一折腾,自己守的“土”,比如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的内容为王的阵地,以及自己建设的网站、客户端等新媒体抓手,出产水平大大降低,物产更是不丰饶。这样的下场,不仅让传统媒体显得技不如人,而且在有的人眼中连格局都比别人低下。

土地是财富之母,更是衣食之源。中央一直要求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如果守不住,就保不住饭碗。但是,处于基础地位的农地总是面临着被蚕食或鲸吞的威胁。此情此景,与媒体何其相似乃尔。

解决隐性“撂荒”,就是要理直气壮地让大家回到自己的责任田,精耕细作,精采精编,精益求精。让传统媒体内容为王,让新媒体平台渠道为王,然后互相背书。

作为地方媒体,首要的,就是集中精力深耕本地,培养员工的恋土情节。如果民族的就是世界的,那么本地的就是全网的。保住了脚下的“沃土”,就保住了“米粮川”。

为渊驱鱼,为丛驱雀,为别人的田地驱赶劳力,造成了内容和平台的隐性“撂荒”。究其原因,主要是我们缺乏定力,自信不足,田里长草是因为心里长草。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从今天起,凝神聚力,像辛勤的农人那样,善待绿水青山,把自己的责任田侍弄得麦苗油油,稻花飘香。

作者丁时照系深圳报业集团总编辑、深圳特区报总编辑、高级记者

编辑 采访-严偲偲审读 舆情研究部-李诚审核 编辑-詹婉容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