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安全力打造高品质民生幸福城,工作生活更安心更舒心

宝安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剑峰/统筹 杨林 刘正金 张萍/文
2022-01-07 14:20
摘要

截至目前,宝安区卫生健康系统共认定六批次卫生A-F类高层次人才148人,其中博士以上学历70人,硕士研究生学历41人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民生不仅是老百姓幸福的关键,也是社会和谐的根本。做好民心工程,是事关人民群众福祉的大事。

果德安教授团队项目落户宝安纯中医治疗医院。

宝安区第七次党代会提出,打造高品质民生幸福城。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全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更可持续,在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上取得新进展,学校均衡布局,医疗机构合理分布,公共住房供给更加充足,新增公办义务教育学位18.7万座。

学有优教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既是国之战略,也是民之所盼!

保障学位供给,是学有优教的硬件基础。2021年,宝安成立由宝安区委书记、区长任双组长的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领导小组,并设立工作专班,在全市首创学位建设制度化、实体化运作模式。宝安区发改、规土、建筑工务和各街道共15个主要成员单位,均派出业务骨干,在宝安区教育局驻点办公,建立面对面、全流程无缝沟通模式,并通过分解责任、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等举措,协力推进学位建设,海乐实验学校、西乡实验学校等多所新校顺利投入使用;全年新增公办义务教育学位2.31万座,创历史之最。

胡逸慧高中毕业于宝安中学,2015年本科毕业入职孝德学校,之后有幸通过选拔成为宝安区“薪火计划”初中英语骨干教师素养提升项目学员。厚积而薄发,她从初登赛场时的区赛三等奖,到2021年市赛一等奖第一名,再到省赛一等奖第一名,飞速成长。“感恩区教育局,为青年教师创设了丰富教学理念、提升教学水平的宝贵平台。”胡逸慧的感言,成为宝安青年教师的共同心声。

2021年11月底,第三届广东省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决赛,代表深圳参赛的15名宝安教师全部获奖,共斩获11个一等奖(其中3个一等奖第一名)、3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一等奖获奖数量位居全省县(区)第一。获奖教师中,平均教龄仅8年,且超三分之一的教师教龄仅5年,胡逸慧便是其中之一。

快速专业成长的卓越师资,成为学有幼教的软件保障。宝安教育力推“雏鹰”“新秀”“薪火”三大教师培养计划,对0~2年、3~5年、5~10年教龄的教师,精准分层、分类培训,持续提供终身学习、主动发展的源动力,不断夯实教育高质量发展基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病有所医 提升健康服务水平

健康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宝安区委区政府为推动宝安卫生健康工作从“病有所医”到“病有良医”转变,把高质量推进宝安区人民医院整体改造工程(二期)等5个项目列入了民生实事。“十四五”期间,宝安区通过重大项目建设,规划建设市属医院3家、区属医院9家,预计新增床位3500张,2025年末宝安区千人床位数将达3.05张/千人(按常住人口474万测算),病床总数比“十三五”期间增长46.4%。

同时,宝安区在人才引进与培养的“软件”领域大做文章,出台了《宝安区促进人才优先发展的若干措施的实施方案》及操作规程(2020年版),加快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尤其是医疗紧缺人才和学科带头人,有效缓解了医疗人才短缺的问题。

2021年12月28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果德安教授中药质量研究与安全合理用药研究团队项目落户宝安纯中医治疗医院。据悉,这是宝安纯中医治疗医院引进的首个深圳市医疗卫生“三名工程”项目。

截至目前,宝安区卫生健康系统共认定六批次卫生A-F类高层次人才148人,其中博士以上学历70人,硕士研究生学历41人。并柔性引才项目认定特聘顾问、特聘团队等66个。同时启动了200名中青年骨干高级医师研修培养计划,选派167名优秀医疗卫生人才赴国内外进修培训。自2018年以来,新增3个市级高层次医学团队,目前全区市级高层次医学团队达到了10个。

宝安区通过大力引进高层次卫生人才及团队,着力搭建系列工作平台,这些人才及团队在医疗、教学、科研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填补了多项医疗技术空白。

近日,广东省中医药局正式发文公布,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通过三级医院等级评审,确定为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这是深圳首个也是唯一的公立三甲中西医结合医院,至此,宝安区共有4家三甲医院,包括宝安区人民医院、宝安区中医院、宝安区妇幼保健院。

“十四五”期间,宝安区卫生健康系统将围绕“1+3+3+3”重点工作,以打造“宝安健康共同体”、加快实现“病有良医”为总体目标,构建“优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强大公共卫生体系、完善社区健康服务体系”三个优质高效体系,打造“国内一流急救网络、中医药工作先行示范、妇幼保健工作全国标杆”三个先行示范医疗高地,搭建“一站式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大湾区卫生健康学术交流、国内领先智慧健康一体化”三个卫生健康平台,全面推动宝安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住有宜居 健全住房保障体系

不久前签约招商臻府公租房项目的王女士迎来了自己的新居,是一套69.94平方米的大两房,朝向很不错。她高兴地说,“一家人的日子稳定踏实了,能在宝安安居乐业很开心。”日前,宝安39区海乐花园的业主邓伟群也拿到了新房钥匙,随着海乐花园棚户区改造项目正式启动回迁入伙,364套高品质新居为业主们敞开幸福生活之门,他和邻居们一直期盼着这一天的到来。他说:“以前小区环境脏乱,配套设施和管理都跟不上,现在不仅有空中花园,还配建了幼儿园、老年日照中心等配套设施,居住环境真是大变样了。”据悉,该项目还将提供272套人才住房。

聚力民生幸福,为更多宝安人构筑宜居生活。记者从宝安区住房和建设局获悉,2021年全区住房项目开工226.1万平方米,公共住房建设筹集13908万套、供应5208套,租赁住房筹集29988套。“十四五”期间,全区将进一步加大住房规划建设力度,不断完善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售并举的住房保障制度,通过新增用地供给、存量用地开发,建设一批商品住房、一大批人才住房,打造与湾区城市发展相适应的高品质居住空间。同时,通过规模化盘活一大批配套宿舍、综合整治一大批城中村,为产业工人、低收入家庭、新市民、新青年提供“成本居中、品质优良”的保障型居住空间,并采取“实物供给与货币补贴”相结合的方式,满足不同层次的居民居住需求,最终形成政府政策引导、市场主体参与、国企引领示范、增量存量并举的全结构住房保障体系。

建安新村许多楼栋新装上了电梯。

物业品质再提升,老旧小区换新颜。建安新村居民孙明翠的小区也发生了新变化,家住在6楼的她日前用上了新电梯。据了解,2021年全区有23个老旧小区100个单元推进加装电梯工作。此外,全区458个城中村基本实现了物业管理全覆盖。新桥社区获评“广东省五星级宜居社区”,“上寮模式”被南方日报社评为最具推广价值案例。

编辑 汪新林

(作者:宝安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剑峰/统筹 杨林 刘正金 张萍/文)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