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党旗在光明科学城高高飘扬,光明区以高质量党建引领经济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宝安日报记者 黄国焕
2022-01-04 19:05

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2021年,光明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不断深化基层社会治理改革,打造更高水平、作风过硬的干部队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为建设高质量高颜值的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光明科学城示意图。

效能提升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改革走进“智慧图景”

在东周社区木墩新村,社区党委通过“治理通”和“微家园”两个智慧平台,可以对社区治理情况“一屏通览,一网通管”,相比过去节省了大量人力的同时提高了事件处置效率,居民也能通过手机方便地与社区党委互动,参与到社会治理和社区建设之中。

木墩新村走进智慧治理和智慧服务新图景,基层治理效能大幅提升,是光明区深入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的一个缩影。光明区以党建为引领、以人民为中心、以全周期管理为目标,历经3年试点、探索、实践,于2021年出台《光明区全面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改革工作实施意见(试行)》“1+5”文件,全面实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改革工作,有效破解了在快速城镇化进程中的一系列治理难题,筑牢与世界一流科学城建设相匹配的治理基石。光明区整合原有1734个基础网格形成122个全科网格,归并精简4000余名治理力量,梳理196项巡查整治事项,打造“治理通”“微家园”信息系统,治理事件基层化解率达99.6%或以上。

此外,光明区创新流动党群服务“大篷车”,打造3个“筑梦·红色家园”党群服务阵地,在31个社区便民党群服务大集市,5期活动服务群众10万余人,大大增强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全市“党建引领城中村全周期治理”现场会在光明召开,群众诉求服务“光明模式”在全市推广,“便民服务大集市”“筑梦·红色家园”获《人民日报》刊载,相关案例获2021年深圳市“党建杯”机关创新创优竞赛三等奖、入选2021年深圳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十大精彩案例”。

贴心服务

科学城党建联席会议制度助力人才创新创业

以“问诊会”的方式面对面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为科学城人才解决实际困难;开展“上市培育”专场活动,贴心服务“专精特新”企业,助力更多企业上市;举办“人才沙龙”联谊活动,促进科学城人才之间的交流共享、休闲放松……

光明区坚持将高质量党建贯穿科学城建设的方方面面,保证科学城建设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并贴心服务科学城人才的工作、生活。光明区提早布局科学城党建工作,建立健全党建联席会议机制架构,制定《章程》《公约》,把加强党的建设写入科学城发展规划,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到单位发展、科学研究、人才建设等各个方面。线下打造“1+N”党建阵地体系,搭建线上、线下党建平台,推动各单位共享生命大科学装置等78项资源。搭建“问诊会”“上市培育”“人才沙龙”“治理研讨会”等服务载体,解决人才住房等120余项实际困难。相关案例获2021年第九届省直机关“先锋杯”创新大赛一等奖、入选第二届广东基层党建“全省优秀案例”。

开拓视野

“院士进光明”系列活动培训干部近万人次

光明区围绕“创新能级提升年”目标,以光明科学城规划、智慧城市、海绵城市、信息、材料、生命科学与技术等科技创新前沿领域为主题,邀请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孟建民、刘科、陈湘生等科学家,连续举办8期“院士进光明”系列讲座,累计培训干部9000余人次。通过打造光明科学城特色的培训品牌,全区各级干部抢抓“双区”建设重大历史机遇的意识显著增强,党员干部国际化视野进一步拓展。

党旗飘扬

打造“知事识人、序事辨材”专题调研区级版

光明区积极学习借鉴市委组织部先进经验做法,部署开展“知事识人 序事辨材”大调研,从全区抽调60余名精兵强将,成立6个特色专题调研组,用近2个月的时间开展调研,对全区各项大事、各种岗位、各类人员的情况进行全面摸排,深入洞悉“事、岗、人、能”客观规律及其内在逻辑,梳理处科级重点调研对象212名,为区委决策提供科学参考。

在开展“知事识人 序事辨材”的同时,光明区把党的建设、机构编制以及干部工作五大体系中其他四大系统纳入调研内容,实现调研广覆盖。调研时赋予各调研组充分的自主权,不对调研方式作硬性规定,调研组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提出了“机动式”“调研式”“贴身式”等灵活务实的多种调研模式。在各调研组成立临时党支部,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让党旗在调研一线高高飘扬。

光明区人才月系列活动丰富多彩。

人才驱动

打造“三先三后、分类追踪”高效引才新模式

人才是创新发展的第一驱动力。为精准引进一批产业转型升级、科技创新急需的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和关键技术研发人才,光明科学城创新打造“三先三后、分类追踪”的精准引才新模式,助力一流人才引进,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针对“找不到”问题,先调研企业需求后对接科研人才,以人才与岗位“两个画像”,实现人才与岗位的精准匹配。针对“招不来”问题,先智能筛选高端人才库后人工匹配适配项目,以人才与项目“两次匹配”,打通企业与人才信息沟通“壁垒”。针对“留不住”问题,先线上对接后现场签约,分类追踪未达成意向的企业和人才,高效实现人才精准引进。

依托这种模式,光明区组织开展了“万名博士聚光明”活动,吸引116名海内外名校博士参加,近8成达成签约意向。其中,仅卫光生物就签约15名博士,节省企业猎头服务费用超过100万元。

编辑 洪鹏辉 审核 刘杰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