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骤变,儿科门急诊量上升,宝安妇幼儿科专家提醒家长……
深圳特区报记者 罗莉琼 通讯员 刘叮冬
2021-12-29 23:21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晚上10时,宝安区妇幼保健院儿科急诊灯火通明,方女士抱着昏睡的孩子匆匆赶来,家孩子烧到40℃,一家人急得满头大汗。

此时,在儿科急诊等待叫号的患者已经超过了200人,等候区里座无虚席,一旁的分诊台前还有几十人排着长队,护士们忙着分诊患者。

夜晚的儿科急诊

这是宝安区妇幼保健院儿科急诊的一个普通夜晚,从今年9月下旬开始,这样的情景几乎24小时在这里上演。

宝安区妇幼保健院儿科主任周涛介绍:“虽然秋冬季一直都是儿科门急诊的高峰期,但是今年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大家的工作变得更难、更辛苦了。”

晚上在儿科急诊等候的家长和小朋友

秋冬季节气温骤变

给儿科医生带来了新的挑战

由于秋冬季节气温变化加剧、病毒肆虐、儿童身体抵抗力下降等因素,儿童很容易患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腹泻等季节性疾病。

因此,门急诊人数迅速增加,是对儿科工作最直接的影响。

同时,当患者来到医院后,医生首先要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有发热症状的,还要单独进行核酸检测,使看诊的程序和时间明显增加。

儿科急诊外的核酸采样点

此外,在疫情防控工作的需求下,许多儿科医生被抽调至新冠疫苗接种点、隔离酒店等处支援,而留在岗位的其他医生,则需要分担更多的工作量。

总的来说就是:病人变多了、看病变慢了、医生变少了。在这样的三重压力之下,无论在儿科急诊、门诊还是夜诊,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强度。

根据统计,2019年,宝安区妇幼保健院儿科门急诊的最高日就诊量为2500人,但2021年9月以来,几乎每个周末都能轻松突破2600人。每天放眼放去,整个儿科门诊、急诊区域人头攒动,一波高峰之后马上又会有新的高峰。

雾化室里的家长和小朋友

“看到那么多排队等候的患者,我们也很着急。”于是,在医院领导的支持下,周涛主任连夜赶出了一份支援方案,调度全院的儿科医生资源支援儿科门急诊的工作。“我们动员了儿科住院部的一线、二线、三线医师,尤其是副主任级别以上的高年资医生,在做好住院部工作的同时,支援儿科门诊和夜诊”周涛介绍。

“我们有许多在行政科室有儿科背景的医生,也都在晚上下班后或者周末时间支援儿科门急诊的工作。看到等待的患者这么多,我们都希望能尽自己的一份力。”

支援儿科门急诊工作的医生们

在全院上下齐心协力、共同支撑的情况下,目前儿科最多能同时开设17个门诊诊室,8个急诊诊室,不遗余力地满足更多患者的需求。

但是,门诊每天能看的患者总是有限的。因此,有许多家长,因为无法预约门诊号源,或是白天没时间带孩子看病,选择到儿科急诊就诊,又将这一部分压力转移,使得本就忙碌的儿科急诊“忙上加忙”。

病情虽有轻重急缓

但家长的心情总是十分焦急

儿科急诊的“急”,既体现在“患者病情急”、“医生看诊急”,更体现在“家长心情急”。但作为急诊科室,首先要保证的,是不耽误危重症儿童的救治。因此,不断攀升的就诊人数,在分诊患者和时间安排上,也给大家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有的孩子因为急性发作的高热、呕吐、腹泻等疾病,来到医院时精神状况已经很差,甚至出现窒息、休克、惊厥等症状,需要立即进入抢救室。而绝大部分因为感冒、咳嗽、流涕等轻症就诊的孩子,则属于平诊,也就是一般的诊治,等待的时间更久一些。

儿科急诊等候区

分诊台的护士首先会了解每一个患者的情况,为他们测量体温、记录身高体重、询问过敏史、观察精神状态等,综合评估后按照病情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级候诊。所有的患者被分级排序后,会进入同一个队列中,只要有诊室看完上一位患者,立马就会叫号下一位。各个诊室之间互为支撑和补充,就像24小时不停转的“流水线”,没有丝毫停歇。

“9月份以来,我们每天的接诊量都在1100—1400人,已经达到了一个小型医院的业务量。”急诊科主任黄义双介绍,从前大家会分成3个班次24小时轮转,但是现在,每个医生都需要另外再加班3—4个小时。

“病人实在太多了,所以上早班的医生会晚上回来加班,中午和晚班的医生就第二天再回来加班。”

“平均下来,每个医生每天要看10多个小时的病人,吃饭的时间都是挤出来的,每天要靠咖啡提神。再加上看诊的压力、患者病情变化的压力,大家的负荷都达到了最高。”

儿科护士正在指导家长正确使用雾化器

然而,在这样紧张的工作节奏下,各种突发的状况也层出不穷。最多的问题来自急诊“按病情就诊”的分诊方法,并不一定能得到家长们的理解。遇到周末看诊人数多、等候时间更长的时候,有些平诊的家长会在分诊台拍着桌子质问护士:“我们已经等了这么久了,为什么后面来的却要先看?”

医护人员们只能顶住压力,一边安抚家长的情绪,一边仔细说明候诊的情况。“家长爱子心切的心情我们都能理解,但我们也尽了最大的努力在安排。遇到这种情况,真是既疲惫又无奈。”

急诊科护士长于佳解释道:“如果孩子的情况真的很危急,没有医生会袖手旁观的。但如果只是一般的平诊,我们却顺从他调整了顺序,这样对其他孩子也不公平。”

同心协力共克时艰

这份支持温暖又有力量

对于每个医护人员来说,在岗位上的默默坚守,不止是希望能够看好病人,同样也带着对彼此的理解与关照,希望能为其他同事提供及时、有力的支持。“记得有一天凌晨3点,儿科急诊的病人增多,值班医生看不过来,给住院总医师打电话之后,我们的医生立马就赶了过去,当下分担了不少压力。”周涛说道。

工作中的周涛

儿科专家刘纯义医生今年9月退休后,被返聘为儿童保健部顾问,仍坚持在儿科专家门诊出诊。作为儿科的“老专家”,有许多慕名而来的家长,即使约不上号,也会在诊室外一直等待。“看见生病的孩子,我肯定不能不管,能加号的都会尽量帮他们加号。”为了给患者省出更多时间,在出诊前一天,他还会提前准备好一本加号的纸条,方便患者直接跟导医确认。

“最多的时候一天加了30多个号,只给自己留了半小时吃午饭,虽然一天下来身体也有些吃不消,但是能给患者看好病,减少其他同事的压力,也就值得了。”刘纯义说道。

刘纯义提前为加号患者准备的纸条

护士谢燕已经在急诊科工作了17年,今年中秋节当天,由于同为医务人员的丈夫在外支援防疫工作,孩子也在外地上学,家中只有她一人过节,心情本就有些低落。谁知到了夜里,她突然觉得后背疼痛难忍,只好自己起身去到附近的医院看急诊。好在检查结果并无异常,第二天她便照常回到了工作岗位,没有跟任何同事提起这段经历。

再回忆起那夜的无助,谢燕的眼眶有些泛红,但问她为何不趁隙休息时,她却坚定地摇了摇头:“如果我临时休息,那其他同事的工作就会加重了,这段时间大家都很辛苦,不能因为我影响了原本的工作节奏。”

这样的高峰还会持续多久?大家的身体还吃得消吗?黄义双叹了口气,说道:“按照往年的经验,就诊高峰会一直持续到1月下旬春节前,接下来的这段时间,大家还是要咬紧牙关、共克时艰。”因此,他也一次次在例会中强调:“到了能够休息的时候,大家一定要好好享受休息日,要保持好的身体和心理状态。”

工作中的黄义双

“目前,虽然我们已经尽量减少了儿科医生的外出支援工作,但其他方面的现实需要也不能忽视。尤其是目前3-11岁儿童接种新冠疫苗,更需要专业的儿科医生在疫苗点驻守,方便应急处理学生们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周涛介绍,在医院领导的支持下,人事科已经紧急启动了儿科医生的招聘,希望能尽快充实儿科专业人员的队伍,适当减轻大家的工作压力。

宝安区妇幼保健院提醒市民,秋冬季气温变化加剧,儿童极易患病。家长要注意适当给孩子增减衣物,做好室内通风,尽量避免到人群聚集的公共空间,并做好防护,注意手卫生和清洁。家中大人生病,也要及时就医、做好防护,避免传染给小朋友,健康平安过冬。

(原标题《秋冬气温骤变,儿科门急诊量上升,宝安妇幼儿科专家提醒家长……》)

编辑 编辑-周梦璇(客户端)审读 刘春生审核 新闻网-曹亮,编辑-范锦桦(客户端)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罗莉琼 通讯员 刘叮冬)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