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心畬画稿研究展在恭王府博物馆开幕

深圳报业集团驻京记者 陆云红 文/图
2021-12-25 12:59
摘要

展览展出我国近现代重要画家溥心畬在绘画创作研究中留下的临摹画稿、写生画稿和创作画稿16件。

“九朽一罢——馆藏溥心畬画稿研究展(第一回)”12月21日在恭王府博物馆抱厦展厅开幕。展览展出我国近现代重要画家溥心畬在绘画创作研究中留下的临摹画稿、写生画稿和创作画稿16件。

溥心畬(1896—1963),名爱新觉罗·溥儒,字心畬,恭亲王奕䜣之孙。其诗文书画俱佳,在20世纪中国画坛有较大影响,与张大千并称“南张北溥”。他在恭王府度过了前半生的大部分时光,恭王府博物馆也是其绘画作品在大陆地区的重要收藏地之一。

展览以宋代学者邓椿的“九朽一罢”之说为题。“朽”指中国画用土笔(以澄净的白色土裹成的笔)、柳木炭条(柳条烧成后的炭条)等工具起稿,“九朽”形容画家对画面的章法布局和所绘形象进行反复推敲的过程,最后用淡墨描绘成稿,是为“一罢”。艺术创作从无真正意义上的一蹴而就,其根基是艺术家的严谨态度和实践中的千锤百炼。

在一件令画家自己满意的作品背后,往往有着数量可观的画稿的支撑。在临摹、写生、读书、行路等等艺术实践环节的循环往复中,画稿承载着画家真诚、鲜活而生动的生命历程。它们记录了这一实践体系有机运行、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也使后人得以以一种近乎“考古”的方法,了解他们艺术成果背后成长、思考、创造的具体信息,使我们对历史,特别是对文化艺术史的好奇心得到满足。

本次展览即以恭王府博物馆藏溥心畬画稿为研究对象,从什么是画稿入手揭示中国画从临摹到创作的有机运行体系,并通过对溥心畬不同功能画稿的分析,对比宋元明清历代相关名作及其本人的创作作品,展示溥心畬在中国画实践中的临摹、写生、创作过程,帮助观众体会在那些为大家所熟知的完整作品背后所蕴藏的匠心与匠理。

展览持续至2022年3月20日。恭王府博物馆收藏有50件溥心畬在绘画创作研究中留下的草稿和临摹稿,题材涉及花鸟、走兽、人物、山水、楼阁等等。后续还将策划系列展览,从功能、类型、审美体验、相关历史等角度,将此批画稿分回向公众呈现。

(原题《南张北溥 溥心畬画稿研究展在恭王府开幕》)

编辑 特区报-秦天审读 韩绍俊审核 特区报-张雪松
(作者:深圳报业集团驻京记者 陆云红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