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田埂上的女博士:30年如一日扎根田间地头

惠州日报
2021-12-20 21:34
摘要

刘凤沂是市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一级主任科员、农业博士,是惠州首位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荣誉获得者。

“刘博士,这玉米已经开始灌浆了,可是最近叶子上长了好些黄点,是不是锈病,要怎么处理?”昨日上午,在惠城区汝湖镇仍北村的一片玉米地里,惠州市茂农农产品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畅新向刘凤沂仔细询问。

“锈病主要因为干旱或气温过高引起的,严重的话会影响光合作用,导致减产。”刘凤沂仔细观察后说,“这片地里锈病目前没有扩展,而且玉米进入灌浆期,很快就要上市了,建议不要用药。”

刘凤沂是市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一级主任科员、农业博士,是惠州首位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荣誉获得者。她还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农业先进工作者、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等荣誉。从事农业技术工作30年来,她抱着学农爱农、知农为农、强农兴农的初心使命,坚持以热情的服务态度、务实的工作作风、扎实的专业能力,坚守在农业技术推广、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一线,被老百姓誉为“卷着裤脚行走在田埂上的女博士”。

浓“农”情怀

“从小我就想着长大后要为农业发展做点什么”

刘凤沂出生于1968年,是黑龙江省佳木斯人,自小在农村长大,广阔的农村天地赋予了她知农爱农为农的先天“基因”。“以前家里条件不好,很难吃上面条、米饭,经常用东北旱玉米和南瓜代替主食。”刘凤沂说,“从小我就想着长大以后,要为农业发展做点什么。”

抱着这份初心和情怀,1988年高考填报志愿时,她毅然选择了农业专业。后来又攻读了硕士、博士,掌握了丰富的农业科学理论知识。2008年,刘凤沂作为高层次人才被引进到惠州。

虽是农业博士,但刘凤沂从不以高学历自居,而是经常到农村菜地、稻田、果园做病虫害调查、了解生产实际,遇到问题虚心向同事、基层农技人员甚至老乡求教。通过频繁下乡、不断学习,很快她就掌握了南方各种农作物病虫害发生与治理、肥水管理、栽培技术,并成了行家里手。

“耕了几十年田,还没见过这种情况……”2017年,惠城区马安镇部分农田的晚稻出现稻株矮缩、不抽穗等情况,稻农们使尽各种招数也无济于事,产量大为缩水。刘凤沂到稻田取样研究,并连续观察稻株成长状况后,确定这是“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此后,每到水稻育秧期间,刘凤沂就深入田间地头,手把手教稻农施“送嫁肥”、洒“送嫁药”。在刘凤沂及其团队的努力下,“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在惠州得到有效遏制。

每年,刘凤沂及其团队指导全市300多万亩水稻、蔬菜、果树等作物的种植,解决生产疑难杂症上千个,及时为农民挽回作物损失。“这十几年来,不是在用电话、微信联系,就是在田间地头,几乎每天都和农民打交道。”刘凤沂说,“做好技术服务,不让粮食果蔬因为病虫害导致减产,这就是我这份工作的最大意义。”

为民服务

“国家培养了我,我应把所学知识加倍奉献给群众”

在为农民服务的过程中,刘凤沂特别重视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广大农民群众是主力军。”刘凤沂说,教会他们科学防治病虫害知识,提升他们的种田技术,就能增加他们的收入,助推农业现代化。

汝湖镇仍北村村民王畅新从小就跟着父母种田。“以前都是靠经验,成立合作社后,种植面积大了,我发现光有经验不够,还得有技术。”他说,自从认识了刘凤沂后,就经常向她请教病虫害防治知识。

高空测报设备、自动虫情测报灯……站在大片的田地上,王畅新自豪地向记者介绍这些病虫害防控设施,“合作社成立七八年来,多亏刘博士的指导,让我们学到了很多新知识新技术,减少了农药的使用,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合作社效益也不断提升。”如今王畅新所在的合作社带动100多户农户种植甜玉米、水稻、蔬菜等。王畅新也成为当地的种植大户,还被评为“惠城区十大农业状元”。

为了让更多农民学到最新的病虫害防治知识,刘凤沂还经常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

夏天讲草地贪夜蛾的防控,冬天讲黄曲条跳甲和小菜蛾的防治,经常讲红火蚁防控……每次讲完课,大家都像粉丝一般围着她,要她开“方子”,向她要微信号。

微信里的农民朋友越来越多,刘凤沂还开起了“微信课堂”,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民朋友建立了多个“农业科技微信群”,时常发送农事管理、病虫害预报等短视频或PPT课件,及时指导田间生产。

这些年,她在下乡期间曾掉进过水沟、崴过脚,摔伤过胳膊,还因身体原因多次住院接受手术,但始终没有放弃过。她和团队每年举办各类培训100多场,培训农民近万人次,广泛传授最新的、实用的病虫害发生与治理、肥水管理、栽培技术等农业科技。“国家培养了我,我理应把所学知识加倍奉献给群众。”

科研创新

“用农业科技现代化推动‘三农’高质量发展”

眼下,在惠阳区良井镇矮光村的一个蔬菜种植场,东北大葱、旱黄瓜、油豆角等北方蔬菜长势喜人。看着眼前绿油油的一片,经营该菜场的惠州市添信有机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洪志桥特别兴奋。

“北菜南种,既丰富了惠州当地市场蔬菜品种,更好满足了市民需求,也提升了菜场的市场竞争力。”洪志桥说,大约4年前,刘凤沂博士来菜场指导病虫害防治时,极力鼓励他种植北方蔬菜,并提供了大量技术支持,几年来给菜场带来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如何让北方蔬菜适应南方气候、土壤特性,是实现北菜南种要攻克的技术难题。”刘凤沂说,为此,她和团队反复试种改良,推动了樱桃小萝卜、油豆角等10余个北方菜品种在南方种植推广。

多年来,刘凤沂矢志创新,帮助农业企业、农户解决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探索新的农业发展增长极。“科技创新是影响农业现代化的首要因素,要用农业科技现代化推动‘三农’高质量发展。”她说。

“刘博士对科研工作执着的态度和敬业精神,深深感染和激励着身边的每一位科研人员。”惠阳区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技术人员张燕雄说,在刘凤沂带领下,很多基层农技人员得到了专业锻炼,提高了服务“三农”的水平。

来惠州至今,刘凤沂先后提出“水稻两迁害虫抗药性监测与治理”“控制蔬菜农药污染关键技术”“农药协同增效减量创新技术”“重大害虫防治与农药减量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等多项研究,创新性地总结出水稻、蔬菜等农药减量提质增效技术成果,解决了过度使用农药的问题。她主持的科研项目获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科学技术奖(技术推广类)三等奖、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等国家、省、市级奖励近20项,在国内外发表论文40余篇,提出重大理论与技术创新经推广应用,产生了巨大经济效益。

(原标题《惠州田埂上的女博士:30年如一日扎根田间地头》)

编辑 (冻结)董雯静审读 韩绍俊审核 新闻网-曹亮,编辑-范锦桦(客户端)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