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是检验文艺工作者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准

吴长青
2021-12-16 07:45
摘要

因此,文艺工作者需要把德行的要求与艺术创作本质形成一种互为彰显的映照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对广大文艺工作者提出了五点希望。笔者看来,这次讲话精神重点要在“做”上出成果、见成效。因此,需要落实在行动上,体现在成果上。

笔者将五年前的讲话与今年的讲话做了一个对照。五年前的“四点希望”更多体现在方向性的如何做,提到了“坚定文化自信,用文艺振奋民族精神”“坚持服务人民,用积极的文艺歌颂人民”“勇于创新创造,用精湛的艺术推动文化创新发展”和“坚守艺术理想,用高尚的文艺引领社会风尚”。而新一届的讲话精神则是在前面基础上的再提升和具体化。为广大文艺工作者今后的如何做,怎么做和做什么规划了新蓝图也提出了新要求。

笔者认为,讲话精神紧扣时代主题,立足中国实际,同时尊重艺术规律,特别对文艺工作者的个人德行提出了要求。这对做好、做实实际工作,保证优质的文艺作品能够出世、出品提供多维度的参考。

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这就决定了文艺工作者所从事的工作的性质,也是文艺工作者自身必须遵循的价值目标。因此,文艺工作绝非小事,文艺工作者的自身形象关涉到党和人民事业的形象。面对这样的时代伟业,文艺工作者的工作决不可小觑。只有找准位置,定好方向才能保证自身所从事的工作和书写的对象不偏不倚,方向盘不仅关乎目的地,也关涉到安全性。

其次,艺术家要用真心真情深入生活,从火热的生活中来到火热的生活中去。没有真心真情何来“热忱”?又如何体察“恢宏气象”?热忱需要真心实意,需要体验体己。虚情假意,虚头巴脑如何能够写出优秀的作品,无病呻吟、花拳绣腿之作与创作者的创作态度存在着一定的因果关系。真正打动人的艺术作品无不浸透着创作者的爱和光,这是基本的创作伦理和精神价值。因此,需要艺术家们用爱己之心,体贴之情深入生活,走进人民,写出反映时代,体悟人民情感的精品力作。

第三,创作什么?这是每一个文艺工作者必须扪心自问的命题。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对前世作品的评价总结道“观乎后汉才林,可参西京,晋世文苑,足俪邺都;然而魏时话言,必以元封为称首,宋来美谈,亦以建安为口实。何也?岂非崇文之盛世,招才之嘉会哉。嗟夫,此古人所以贵乎时也!”古人尚且知晓作品与时代的关系,我们今天又何尝不能超越前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时代的创造者。”因此,坚持人民立场既是坚持马克思唯物主义历史观,也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立根之基,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这是每一个艺术家的立身之本,也是创作的源泉。肯定人民创造了历史,必须将创作的视角转向为人民而创作,这既符合历史逻辑也是基本的价值立场。“书写人民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也就具有了时代性和历史性。

第四,怎样创作,如何创作?在回答了创作什么之后就是如何创作。对照五年前的讲话,“创新”始终贯穿其中,如果说五年前所提到的“创新”落脚在文化创新发展上,那么这届讲话则提出了更为全面的要求,要以“跟上时代的精品力作开拓文艺新境界”,首先强调要有跟上时代的精品力作,如果没有作品何谈开拓,跟不上时代的作品何来动力和说服力。同时,仅仅满足于当下还远远不够,必须要有一种开疆拓土的力量对文化进行再提升,这是针对我们当前的文化使命和着眼未来文化的历史方向所下的判断。如果没有这样一种提升,缺乏这样一种力量,就会陷入一种重复性的循环。所谓“新境界”既有对传统的继承发展,也有对新的领域和新的文艺样式的创新创造。同时还蕴含着对未来的一种展望和把握,是一种捅破天花板,建立新范式的开放胸怀。

第五,文艺出海,势在必行。这需要具有开阔的视野展示中国在全球的形象。讲好中国故事的前提是必须具有开阔的全球视野,不同民族之间有语言和风俗习惯等等差异,也注定了这将是一项长期不懈的事业。“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需要艺术的再塑,并通过文化交流源源不断地向世界输出,同时需要文艺工作者立足本民族的实践进行提炼,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鲜活的中国经验。如何在国际文化艺术领域赢得一席之地,并通过文化输出展示中国形象,将成为一项重要而具体的工作,中国气派和中国风范的国际形象须得经受这样的过程。这也将是对所有文艺工作者面对的新任务和新使命。

最后,如何保证以上的工作能够顺利达成,不仅要求思想的精深、艺术的精湛、制作的精良,更要求文艺工作者有德行的保证,否则一切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优秀的艺术家需要一种高于常人的“气节”,所谓“三代春秋,虽沿世弥缛,并适分胸臆,非牵课才外也。”强调的也是从作者的“本心”“本性”出发,而不是来自刻意的外在的因素。同时从艺术创作的本质规律出发,突出了艺术创作与人品行之间内在的默契关联。因此,文艺工作者需要把德行的要求与艺术创作本质形成一种互为彰显的映照关系。不断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和德行标准,真正达成艺高德卓的完美境界。

新时代、新征程。文艺工作者肩负使命,责任重大,需要在广阔无垠的艺术实践中检验自己的才智,并以实践行动和优秀的成果回馈伟大的时代,这也必将成为每一位艺术工作者的行动指南和行为准则。

原标题:《如何“做”是检验文艺工作者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准》


编辑 特区报-刘彦审读 吴剑林审核 特区报-张雪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