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安:中国在全球网络传播格局中有了和发达国家共同竞争的新态势
深圳特区报驻穗记者 李竹
2021-11-24 15:54

11月24日,以“责任:共治共享”为主题的2021中国网络媒体论坛责任论坛在广州广交会展馆举行。论坛上,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张志安带来了题为《互联网平台治理与平台公共性》的主题演讲,分享了他对中国网络内容生态和互联网平台治理的最新观察。

互联网已深度参与国家治理

“我发现在全世界和中国,互联网已更加深度地参与国家治理中,在过去的疫情防控当中,平台的数据智能、数据分享,都有所体现。”张志安表示,其中有两个重要维度,一是平台的开放协作协议、平台技术发展,以及平台建设连接的能力;另外一个是通过云服务、技术服务成为数字政府或数字生活底层建设的供应者和提供者。

张志安表示,短视频平台在快速发展,包括拥有中国基因的互联网企业在全球的社交媒体版图上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在前不久,TikTok的全球活跃超过10亿,进入全球前五,这意味着在全球的网络传播格局当中,第一次发展中国家有了和发达国家共同竞争和发展的这样一个新态势。

张志安指出,当前超级互联网平台呈现出“基础设施化”的特点。例如像Facebook这样全球化平台已经跨越了国界,深刻影响着网民的生产方式和公众生活,在走向基础化的过程中以近用性、商业性等为主要特征。

“走向基础设施化的平台,其算法和界面进行自动运转,通过商业模式的关系确立和用户的服务条款机制,这就是平台社会。平台的运作逻辑本身有三个维度:一是数据化,最大的价值或者公共价值在于对数据的实时捕获和数据行为的精准预测;二是通过流量来变现,商品化的机制是数据的逻辑;三是给用户提供个性化内容的满足。我们基本上可以通过这三个关键词来概括中外平台本质上的运作逻辑。”张志安说。

算法成为一种新的“把关文化”

平台影响下的新闻生态系统是怎样的?张志安指出,当前,受网络环境影响,内容生态正在发生变化。这通常有一种简单的划分,偏向宣传文化和专业文化是专业媒体,偏向公关文化是机构媒体,草根文化是自媒体,这三种媒体和平台发生关联和互动。

同时,算法正成为一种新的“把关文化”。在2016年以后,算法推荐成为大部分人获取内容的推荐机制,不管你多么喜欢或者不喜欢,算法推荐已经成为更有效的个性化内容分发机制。

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新的“把关文化”,我们国家如何来进行治理?张志安表示,一方面,对于重要的实质内容要进行平衡;另一方面,要把算法作为智能技术,让客户端的主流引导更有效。

因此,国家网信办推出用户可选择关闭算法推荐服务,一是算法透明,二是算法可选择。当然用户也要意识到,当你关闭算法的时候,个性化的信息获取会降低分配效率和用户体验。

平台治理需有更强的公共性

围绕近期中国互联网平台治理的特点与效果,张志安表示,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中国互联网平台的监管力度在不断加大。一是监管力度强化,平台的压力有所增加。短视频青少年保护模式、数字劳动者的保护等监管的重要领域背后,形成了网信办主导、各级的网信部门参与的态势,效果显著。另一方面平台和互联网络空间发展更加良性。比如说新浪微博,积极扩展用户的参与和学者的参与,微博社区志愿者两千多人,每个月有效发现灰色信息三百多万条;微博还有微博委员会,针对有争议的案例,让不同的用户群体参与其中,进行案例判定。

“我们的努力是为了什么目标?平台的互联网的公共治理有三个目标:底层是为了安全、中层是开放多元,最后让不同的利益群体都能够通过互联网平台共享普惠价值。我们可以一起努力,让我们的平台有更强的公共性,让中国的网络空间更加风清气正。”张志安强调。

(原标题《张志安:中国在全球网络传播格局中有了和发达国家共同竞争的新态势》)

编辑 编辑-黄力雯(客户端)审读 吴剑林审核 冻结-党毅浩,新闻网-曹亮
(作者:深圳特区报驻穗记者 李竹)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