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建设深圳先行示范区标杆城区 为“双区”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王立德在宝安区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
2021-10-19 08:00
收录于专题:宝安“两会”时间

一、区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的工作

区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抓住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深圳综合改革试点等重大国家战略机遇,感恩奋进、起而行之、真抓实干,胜利完成了区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

坚持创新驱动,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经济发展质量显著提升

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地区生产总值从2015年2694亿元增长到2020年3847亿元。今年上半年GDP首次突破2000亿元,达到2077亿元,增长20.7%(全市9.7%),增速全市第二。1-8月规上工业增加值1235.2亿元、占全市21.7%,对全市工业增长贡献率高达70%、全市第一。

  • 工业能级向先进制造跃升。规上工业企业从2217家增长到4302家,数量全市第一。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提升到64.1%,成为全国唯一区县级国家工业互联网示范基地。

  • 产业形态向集群化跃升。全市20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中,我区9个集群增加值全市第一,形成了智能终端、超高清视频显示等4个千亿级集群,宝安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集聚区。

  • 企业主体向高精尖跃升。科技部认定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5842家,占全市31.2%,居全国区县第二、全省第一。上市企业总数达64家,数量翻番,市值超万亿元。工信部认定的单项冠军企业8家、占全市29%,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52家,占全市31%。

  • 发展引擎向创新驱动跃升。国家级孵化器由2家增加至14家,专利授权总量由1.4万件增长至5.8万件,全市第一。

回望五年来,宝安经济实现高质量蝶变、全方位跃升,历史性跃居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第二、全国工业百强区第五、综合实力全国百强区第八,深圳工业“基本盘”的地位日益凸显,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高地其时已至、其势已成、其兴可待!

坚持一体化规划、全域大开发、组团式发展,城市功能和面貌日新月异

新设航城、福海、新桥、燕罗四个街道,持续推动“强街放权”,深入实施街道“双十项目”“千百亿工程”,十个街道竞相发展。

新安街道高歌猛进

现代服务业占全区60%以上,上市公司和总部企业全区最多,宝安中心区现代都市风貌与前海浑然一体、交相辉映。

西乡街道生机勃勃

百万人在这里安居乐业。腾讯“互联网+”未来科技城动工建设,国高企业、“四上”企业全区最多。

航城街道美丽蝶变

后瑞村上榜全市“十佳城中村”,深圳创新创意设计学院落地黄田凤凰岭,深中通道门户区启动建设,现代化国际化临空新城崭露头角。

福永街道生机盎然

先进电子材料院落户,6台14线的机场东高铁综合枢纽获批建设,机场卫星厅、第三跑道建设提速,成为现代物流业聚集地。

福海街道突飞猛进

单体建筑面积世界之最的国际会展中心建成启用,7平方公里海洋新城完成填海,连片旧工业区整治试点启动。

沙井街道强势崛起

全球领先的立讯高端精密智能模组基地成功落地,全球最大室内冰雪文旅城开工建设,蚝乡湖、定岗湖公园惊艳亮相。

新桥街道精彩绽放

全市最大的“工改工”项目芯桥智城开工建设,激光谷初具雏形,湾区影视基地星光熠熠,清平古墟焕发新活力,主干道“疏林密草、繁花四季”成为样板。

松岗街道蒸蒸日上

国际艺展中心建成开放,沙浦围人才小镇项目建成运营,独具岭南文化特色的五指耙公园成为休闲胜地,深圳西北门户区扬帆起航。

燕罗街道朝气蓬勃

红色燕川成为党史教育基地,茅洲河入选全国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全市首个整街统筹项目规划启动,国际智能制造生态城已露端倪。

石岩街道超常规发展

工业产值今年有望超过2000亿元;石岩科创城链接光明科学城、西丽科教城和鹏城实验室;“一水”搬迁和“三大征拆”艰苦卓绝,山、河、湖连城,处处是景。

回望五年来,全区固定资产投资规模5年增长近2倍,总量全市第一,建设和发展亮点纷呈,十个街道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一年一变样、五年大变样,宝安大地到处繁花似锦、一派欣欣向荣。

坚持担当作为,勇趟深水区,化解处理一批历史遗留问题

回望五年来,我们勇往直前、知难而进、迎难而上,以硬干部、硬作风、硬措施,完成了一系列看似不可能完成的硬任务。实践证明,有这么一支队伍、这么一股作风,我们将战无不胜、无坚不摧。

  • 水污染治理取得决定性胜利。5年投入431亿元,完成全市最重的治水任务,一举还清40年的污染欠账。成功拔除楔在西乡河32年的“红楼”,9个月平稳搬迁麻布、径贝两个村493栋“一水”遗留建筑。全区66条河流、374个小微水体全面消黑除臭,共和村国考断面达到地表四类水,茅洲河水污染整治成为全国样板,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 城中村环境实现根本性好转。3年投入120亿元,圆满完成361个城中村综合治理,在市考核验收中获评优秀214个、奖补资金28.64亿元,均为全市第一。

  • 敢于向违法建筑亮剑。累计拆除消化违建4200多万平方米,连续5年全市第一。

  • 国资集资改革取得突破。成为全市国资国企综改试验城区,率先建立社区股份合作公司股权分置、流转和退出机制。

  • 基层治理实现网格化精细化智慧化。建立智慧管控体系,被中央网信办、民政部等八部委联合评定为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

坚持把发展红利转化为民生福利,锻长板补短板,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

  • 持续将八成以上的财政支出投入民生领域,民生支出连年保持全市第一。累计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892件、政协委员提案1179件。

  • 群众办事方便舒心。全国首推政务服务“全口径”通办和审批监管服务一体化,建成区、街道、社区三级政务服务体系,实现“不见面审批”1114项,获评“全国数字政务建设先进单位”。构建党建引领的基层治理体系,获评“全国创新社会治理十佳案例”。

  • 基础教育办学质量显著提升。新改扩建中小学校38所,新增学位6.41万座,公办幼儿园从9家增长至183家。成立四大教育集团,中、高考成绩连年保持全市前列。

  • 卫生事业发展摆在突出位置。所有公立医院全面改扩建,新增病床3132张。空海救援医院、儿童医院等5家医院开工建设,建成全国首家纯中医治疗医院。社康中心总量162家、全市第一。

  • 文体设施建设全面提速。新桥、松岗、石岩文体中心和滨海演艺中心建成使用,新、老三馆等项目加速推进,新建公园绿道、跑步道40.25公里,社会足球场地104片、总量全市第一。

  • 平安建设成效显著。十万义警、三调联动、情感家事纠纷智慧联调机制、劳资纠纷源头治理、企业合规建设获全国推广。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八个全市第一。全区各类安全事故死亡人数连续五年下降。

  • 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帮扶龙川、都安、大化高质量完成脱贫任务,作为广东省唯一代表在全国作经验交流。

  • 民生保障持续完善。筹集公共住房6.7万套、5年增加4倍,完成量位居各区前列。建设全市单体规模最大的养老院——春晖苑,获评“全国智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

  • 就业形势总体稳定。新增就业11.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全市低位。

  • 交通基础设施大幅改善。10个街道实现地铁全覆盖。全区新增道路里程290公里、非机动车道128公里。

回望五年来,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全区常住人口新增71万人、商事主体新增47万户,宝安成为了湾区创业、投资的热土,工作、生活的乐园。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

全体宝安人自觉服从疫情防控大局,风雨同舟、守望相助,将涓滴之力汇聚成磅礴伟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经受住了“大战大考”,展现了宝安人民团结奋斗、守护家园的责任与担当。

二、未来五年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

当前,宝安发展迎来了一系列战略机遇和多重利好。

一是深圳进入了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双区”驱动,深圳经济特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双区”叠加的黄金发展期,宝安发展必将插上“双区”腾飞的翅膀。

二是《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正式发布,宝安1/5的范围划入前海,前海2/3的范围在宝安,宝安成为国家发展战略主战场。

三是宝安地处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核心节点,拥有珠江口海域东部岸线的一半。西协发展战略、深中通道通车和前海“扩区”,构成了宝安身居湾区之心、挺立湾区之巅、引领湾区之先的“时”与“势”。

四是坐拥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海陆空“六位一体”的交通网络、全球最大会展中心,在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优势无可比拟,前景无限广阔。

五是宝安占全市1/5的土地、1/4的人口、1/5工业总产值,拥有土地、人口、制造业三大硬核支撑,得天时地利人和,必将创造高质量发展的奇迹,挺立湾区潮头!

未来五年全区工作总体思路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系统观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充分发挥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双区”驱动,深圳经济特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双区”叠加,深圳综合改革试点、全面深化前海合作区改革开放“双改”示范效应,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各项决策,严格按照省委“1+1+9”工作部署和“一核一带一区”战略布局,对标对表市委“1+10+10”工作安排和“东进、西协、南联、北拓、中优”战略部署,以及区第七次党代会精神和区委工作部署,狠抓工作落实,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任务,奋力建设深圳先行示范区标杆城区,为“双区”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未来五年发展目标

以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高地为总抓手,引领全区各项事业跨越式发展,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000亿元以上,实现由经济大区向经济强区、制造大区向智造强区、出口大区向开放强区、人口大区向人才强区、民生大区向服务强区“五大跨越”,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打造世界级

先进制造城

打造国际化

湾区滨海城

打造高品质

民生幸福城

宝安区第七次党代会给我们描绘了未来发展美好蓝图,作为区政府,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心无旁骛、聚精会神,把目标任务变成施工图、任务书、项目清单,一个声音、一致步调、一张清单、一抓到底。

全面落实前海合作区深化改革开放重大战略 在服务前海、服务港澳过程中推动宝安新一轮发展

  • 举全区之力落实前海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坚决扛起行政区政治责任、主体责任、属地责任、历史责任,以倾其所有、尽其所能、聚其所力的大格局,推动前海“扩区”落地见效。

  • 坚决落实行政区和经济区适度分离的新型管理体制。按照权责清单,做好事务性、基础性工作,甘当“服务员”,让前海轻装前行,专注干大事、要事。

  • 全面融入前海“扩区”战略。加强宝安发展规划和前海总体规划的衔接,推动空间一体规划、民生一体保障、资源一体使用,推动改革创新经验在宝安全域复制推广,融成共同体,打造共荣体,实现“1+1>2”的效果。

  • 共同推进重点片区开发建设。以宝安中心区、机场片区、深中通道门户区、会展新城、海洋新城等为重点,与前海共商共建,共同打造具有国际风貌的城市新中心。

  • 创新发展现代服务业。联手前海探索与港澳合作,加快发展总部经济、数字经济、临空经济、会展经济、海洋经济、文旅经济。

  • ●推进港澳和国际经贸合作。联动前海开展“20-30”全球招商计划,在会展东片区谋划建设2.88平方公里的深港先进制造业合作区。

实施“万千百十”计划 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高地

  • 固定资产投资累计突破1万亿元,年度工业总产值突破1万亿元,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万家(国高企业7000家以上),“四上”企业力争达到1万家,上市企业市值突破2万亿元。

  • 全力实施“13+2”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未来产业集群发展计划,形成先进制造业更大优势。

  • 实施大企业、大项目带动先进制造业发展计划,加快推动第三代半导体IDM项目、华润微电子集成电路等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力争早日投产达产。

  • 推动智能终端、超高清视频显示2个集群产值向2000亿级跃升,宽带网络通信、半导体及电子元器件、工业母机3个集群产值向1000亿级迈进。

  • 加大招商力度,打造千亿级总部企业3家以上。

  • 规划建设燕罗、立新湖—新桥东、前海(会展东)、石岩等4个市级先进制造业重点产业片区,打造“千亿街道”(工业产值)4个以上。

  • 以现代服务业赋能先进制造业发展,力争年度营利性服务业营收超过2000亿元,物流业营收超过3000亿元。

  • 做强工业百强企业,推动工业百强产值达到规上工业总产值50%以上,产值过百亿企业达到15家左右,力争市工业百强企业我区占1/3左右。

  • 打造500亿级制造业链主企业5个以上。

  • 支持中小企业深耕细分领域,打造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100家以上。

  • 力争上市企业数量超过100家,扩大资本市场“宝安板块”的影响力。

  • 支持企事业单位建设国字号、省字号高端研发机构和创新平台,力争总数达10个以上。

  • 每年推动10项重点产业关键技术攻关和成果产业化应用。

  • 打造集研发、孵化、加速和高端制造为一体的10大创新载体。

  • 每年引进战略科技人才10名左右。

  • 力争培育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10家。

对标国际一流 建设大美宝安

以世界眼光抓好城市规划

  • 高水平完成国土空间分区规划编制,完善“一轴四廊五核多节点”城市功能结构。

  • 优化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规划,完成老旧片区更新改造7.5平方公里、土地整备10平方公里。

  • 优化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规划,严格管理饮用水源保护区,精准提升森林质量。

  • 严守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推动现代都市农业绿色发展。

  • 优化“六位一体”交通建设规划,推动宝安进入交通“主轴时代”。

以最高标准抓好城市建设

  • 优化城市建筑景观设计,勾勒优美城市天际线。

  • 推动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建成机场第三跑道、卫星厅及T4航站楼。

  • 推动对外重要通道建设,建成深茂铁路、深大城际、穗深城际二期和机场东高铁综合枢纽,完成深中通道、沿江高速二期、机荷高速改扩建、妈湾跨海通道建设。完善与东莞的联络通道,推进宝鹏通道建设,结合地铁工程加快107国道市政化改造。

  • 推动城市轨道网络建设,建成地铁12、13号线,力争地铁9号线三期(宝安段)、15号线、20号线二期、26号线等线路纳入城市轨道交通第五期建设规划。

  • 推动区内主要道路建设及改造,实施45条主干路,以及76条次干路、145条支路建设工程。

  • 推动公交网络和慢行系统建设,新增一批快线、微巴等多类型公交线路,开工建设便民人行天桥、地下过街通道100处,新建非机动车道200公里。

  • 加快实现重要路口电子警察全覆盖,综合施策全力压降交通事故。

以绣花功夫抓好城市管理

  • 重塑城市综合管理体系,打造素质高、执行力强的综合执法队伍。

  • 建立健全环卫标准体系,提升市容环境质量和水平。

  • 开展“无废城区”建设行动,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50%以上。

以铁的手腕抓好生态保护

  • 开展“六水”共治行动,完成铁石水库水源水质保障工程,新建3座自来水厂,完成3座污水厂扩建工程。

  • 开展“宝安蓝”行动,PM2.5年均控制在24微克/立方米以下。

  • 开展宁静生活行动,声环境功能区夜间达标率达75%以上。

  • 开展土壤安全利用行动,提高受污染土地安全利用率。

  • 开展绿色低碳行动,加快清退散乱污危企业,严控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建设。

实施文化软实力跃升行动 加快推进文化强区建设

  • 加强公民文明道德教育。

  • 深入实施文体惠民工程。

  • 创建体育消费试点城区。

  • 提升文化产业发展水平。

加快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全面打造展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样板城区

  • 构建共建共治共享基层治理格局。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探索走出一条特大型城区治理路子。引导更多社会组织有序参与社会治理,让社会更加生机勃勃、井然有序。

  • 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宝安。加快推进公安第三代指挥中心建设,严打各类违法犯罪,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分期分批改造基层公安派出所。

  • 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持续完善、不断创新“十万义警”“三调联动”、情感家事纠纷智慧联调、信用体系建设等经验做法。进一步加强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建设,建设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全国试点样板城区。

  • 提升城区安全韧性水平。完成全区各行业领域安全风险评估,动态更新风险点位电子地图,建设区级消防数据库及社会火灾防控预警中心,打造食品药品安全智慧监管平台。

聚焦“民生七优”目标

打造高品质民生幸福城

超常规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 加快推进学前教育发展,新增学前学位2.96万座,其中2021年5100座、2022年2500座、2023年6500座、2024年6200座、2025年9300座,公办园和民办普惠园在园儿童占比达85%。

  • 促进基础教育均衡优质发展,新改扩建学校64所,新增公办义务教育学位18.7万座,其中2021年2.31万座、2022年2.92万座、2023年3.49万座、2024年4.55万座、2025年5.43万座。

  • 高起点开办5所区属高中,集团化办学覆盖率达50%。

  • 规划凤凰岭应用科教城,建成深圳创新创意设计学院。

  • 推动中职教育高端发展,争创国家级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

高标准推进健康宝安建设

  • 加快推进9家公立医院新改扩建,新增病床3500张。争取“三甲”医院达5家。

  • 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坚决守牢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严密防线。

  • 落实三孩生育政策和配套支持措施,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多层次优化民生需求供给

  • 筹集公共住房8万套以上,其中2021年1.1万套、2022年1.5万套、2023年1.7万套、2024年1.8万套、2025年1.9万套。

  • 全面强化就业优先政策,推进湾区社保服务通,每年面向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现役军人随军家属等重点群体,提供优质就业岗位5万个。

  • 实现街道长者服务中心和老龄化社区长者服务站覆盖率达100%,春晖苑投入使用,养老床位达到4500张。

全方位强化民生兜底保障

  • 严格落实退役军人安置政策,做实优抚优待和“双拥”工作。

  • 开展残疾儿童精准康复服务,建设无障碍城区。

  • 探索分层托育模式,建设妇女儿童友好城区。

  • 抓好国家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试点。

  • 健全分层分类救助体系,大力发展志愿服务事业。

  • 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高水平建设宝安数字未来城

打造数字化样板城区

  • 筑牢数字化城市底座。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千兆光网+千兆5G”通讯网络。2023年建成全市各区面积最大、存储能力最强的新一代数据中心,2024年完成智慧城市云平台扩容,2025年建成多功能智能杆8000根以上。

  • 打造数字化智能中枢。建立开放共享的人工智能中枢,2022年全面升级数据中台、业务中台、管控指挥体系,打造宝安自进化智能体。2023年完成综合管网可视化管理系统,2024年完成重点园区、重要公共建筑等BIM建模,完成全时空新型三维地理信息CIM平台建设,构建数字孪生宝安。

  • 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创建“5G+工业互联网”应用示范园区30家,企业上工业互联网平台突破5000家。

  • 提升数字化治理水平。深化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政府治理“一网统管”、政府运行“一网协同”。

  • 构筑数字生活新图景。建立国内一流的智慧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车路城”协同智慧交通体系,探索海陆空无人体系试点。

三、全力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一)打造国际一流的生产环境,让好企业“有好空间可落、有好土地可用”

  • 大力开展“百平方公里级连片改造行动”。每年选派百名干部深入一线,开展国土空间提质增效“百日攻坚”等行动。

  • 重点实施四大片区空间拓展计划。加快推进燕罗整街统筹,加快新桥东芯桥智城建设,加快推进石岩科创城建设,加快福海、福永会展东片区7.6平方公里连片旧工业区整体综合提升。

  • 开展国有企业、社区股份公司为拓展优质空间作贡献活动。鼓励引导区属国有企业和社区股份公司建设100万平方米高标准产业保障房。

  • 滚动实施“产业空间保障计划”。实现土地供应、空间租售、租期租金稳定可预期。

(二)打造国际一流的生活生态环境,让“推窗见绿、四季见花、处处是景”与创新创业者相伴相随

  • 构建穿山达海的城市慢道。建成255公里碧道,沿海岸线规划建设50公里滨海观光休闲带。

  • 营造优美舒适环境。到2025年,新建和提升改造城市公园、社区公园35座。

  • 持续提升城中村品质。

(三)打造国际一流的要素市场配置环境,让企业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

  • 增加有效金融服务供给。拓宽企业投融资渠道,支持企业上市,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增资扩产。

  • 提供优质人力资源服务。组建区属国有人力资源公司,联合香港打造湾区职训中心,推动国际学校建设。

  • 打造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鼓励科研机构、龙头企业或产业联盟建立开放共享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 推进知识产权强区建设。

(四)打造国际一流的法治环境,为市场公平秩序护航,为企业家厚植发展土壤

  • 依法平等保护市场主体。

  • 有效规范涉企监管执法。

  • 推进企业合规体系建设。

  • 弘扬企业家精神、工匠精神。

(五)打造国际一流的政府服务环境,让企业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快捷,让惠企政策像快递一样精准直达

  • 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

  • 实施政务服务入园行动。

  • 做强区、街道两级企业服务中心。

  • 开发启用亲清政企服务直达平台。

(来源:宝安日报)


编辑 汪新林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