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智能穿戴与大数据技术建设新型基础设施,为校园常态化流行病防管控护航;想在新兴领域“换道超车”,在强化研发的同时必须强化针对新兴领域制造能力的构建……今年全国两会,全国人大代表、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院长刘若鹏带着科技创新等方面的建议参会,疫情防控、新基建、5G网络、新兴技术等是他关注的重点。
智能穿戴与大数据助力校园防疫常态化
聚焦疫情防控,刘若鹏今年提交了关于利用智能穿戴与大数据技术建设校园常态化流行病防管控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议。
“校园的疫情防控不容有失,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打赢校园防疫常态化持久战。”刘若鹏表示,学校易感染者密度高,极易造成传染病的爆发和流行,且学校每年还极易高发如流感、水痘、手足口病等流行病,因此不论是防控新冠病毒还是其它流行病,都受到社会高度关注。
对此,刘若鹏建议构建常态化的流行性传染病防控基础设施,运用智能穿戴与大数据技术建设校园流行病防管控的移动感知网络,形成流行病防管控的常态化机制。比如,通过智能穿戴技术,采用高效率巡检体温设备,大幅度提高校园测温巡检频次;还可通过可穿戴设备自带的人工智能人脸识别算法,准确高效识别学生身份,对温度异常的学生自动匹配学生信息,生成异常记录,做到实时监测,为防疫管理提供预警。
强化制造能力的构建助新兴领域“换道超车”
刘若鹏今年还关注新兴领域制造方面。他表示,近年来我国在新兴领域的科技创新研发方面进入了快车道,一系列重大的科研成果和创新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在新兴领域的制造能力构建上(如GPU的制造、半导体的工艺、微波射频的芯片等)还存在不足与短板。
“国际新兴领域的竞争远不止是科研水平的竞争,更是针对新兴领域制造能力构建的竞争。”刘若鹏认为,我国要想在新兴领域“换道超车”,在强化研发的同时必须强化针对新兴领域制造能力的构建。他建议制定出台新兴领域制造能力构建的发展规划,并建立一批在新型航空结构、新形态5G智能终端、新一代半导体等领域的尖端技术制造基地示范工程,通过投资补贴、精准税收等产业支持政策,强化新兴领域的复杂制造能力建设。
将面向5G网络的新形态智能终端产业纳入重点发展战略
5G是刘若鹏这几年来持续关注的话题。去年全国两会,他曾建议要“要拿出修高铁的决心建设5G网络。”今年,他建议重点发展面向5G网络应用的新形态智能终端。
“5G网络作为高性能通信网络,是数字化社会的公共基础设施,对社会各行业具有深远影响。”刘若鹏认为,要实现5G网络的价值最大化,就需要与能充分发挥5G网络优势的应用相结合,要推广5G网络应用,就需要同步发展与5G网络相匹配适应的新形态智能终端。
“新形态智能终端是5G与垂直行业深度融合的关键突破口。”刘若鹏建议,将面向5G网络的新形态智能终端产业纳入与5G发展相匹配的国家重点发展战略中,全面建设面向5G网络行业应用的新形态智能终端示范基地,推进新形态智能终端的市场推广,并构建融合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AR显示、超材料等先进技术的新形态智能终端技术体系。
编辑 程思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