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陈倩雯:建议在大型城市发行碳币,市民环保行为可自动核算并兑换

读特记者 陈雯莉
2020-05-24 14:47
收录于专题:聚焦2020全国两会
摘要

在提升城市环境治理能力方面,陈倩雯建议,充分利用高新技术大力推动“智慧环保”建设,在各大城市逐步建设大气、水体、土壤、噪声等生态环境全要素监测网络,设立自动监测站,全面收集监测数据,构建物联感知网络,实现区域生态环境一体化智慧管控。

如何更好地促进绿色发展,推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深圳市政协副主席陈倩雯带来关于“用科技支撑绿色发展,提升环境治理能力”的提案。陈倩雯建议,通过构建绿色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使用现代科技提升城市环境治理能力,为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动力支持。

全国政协委员、深圳市政协副主席陈倩雯。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绿色技术创新以实现绿色发展为核心追求。”在提案中,陈倩雯表示,通过科技创新来减少自然资源消耗,降低生态环境损害,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能够推动国家城市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对此,陈倩雯提出,探索构建绿色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她建议,国家部委指导、支持和推广GEP统计核算体系,将其纳入地方党政部门绩效考核;在央企、国企普遍建立环保顾问制度,聘请专业机构提供咨询;指导地方政府与大型企业签订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协议,启动有关民事追偿。

为激励群众加入环保队伍,陈倩雯建议,国家可尝试在大型城市发行碳币,推广生态文明碳币服务体系,利用网络技术对绿色出行、垃圾分类、节水节电等行为自动核算并开设兑换渠道,引导市民在日常行为中加入生态文明建设,强化环境保护意识。

在提升城市环境治理能力方面,陈倩雯建议,充分利用高新技术大力推动“智慧环保”建设,在各大城市逐步建设大气、水体、土壤、噪声等生态环境全要素监测网络,设立自动监测站,全面收集监测数据,构建物联感知网络,实现区域生态环境一体化智慧管控。

同时,应对大型污染源实现定点定期监测,利用无人机、无人船、水平衡监测、视频监控、自动采样、溯源预警等科技设备和手段,依托智慧监控提升监管效率。以大型污染源为核心,建立审批许可、生产运行、治污排污、执法处罚的污染源动态信息库,打造从监测预警、智能推送、任务分拨、指挥调度、执法处罚、督办落实、反馈考核的闭环管理模式。

绿色发展离不开法律保障。因此,陈倩雯建议,探索长效机制,夯实绿色发展制度保障。具体表现在加强标准建设和法律保障,分业分类施策,明晰责权利关系和权益保障,支持绿色技术发展;加大资金投入和后勤保障,增强环保科技成果转化利用效能;探索优化管理模式,创新和落实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等。

针对无废城市建设,应建立制度、市场、技术、监管体系,实现“项目化、数字化、责任化”管理。此外,还可探索建立生态环境基础研究、技术研发、工程应用和市场服务全链条人才体系,培育壮大生态环境领域科技人才队伍,推进环保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建设。

(晶报供稿)

编辑 李岷

(作者:读特记者 陈雯莉)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