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读报告 | 特殊之年 特别报告 深圳关注

读特记者 崔霞
2020-05-22 14:23
收录于专题:聚焦2020全国两会
摘要

报告提出若干举措,其中涉及深圳、值得关注的有多处。

5月22日上午9时,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代表国务院向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

在这因新冠肺炎疫情带来巨大影响和挑战的特殊之年,政府工作报告与往年相比也有很多特别之处。报告字数刚过1万字,为近年来最短篇幅。而且总理在作报告时还有意加快了语速,作报告的时长在一个小时左右,为近年来时间最短的一次,这是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的特别选择特别安排。尽管报告短而精,但其中仍有很多值得深圳关注的看点。

报告没提经济增速具体目标

疫情冲击下中国经济增速年度目标怎么定?今年全国两会,这个话题备受各方关注。与往年不同,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没有提出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政府工作报告中对此专门作出解释说明,没有提出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主要因为全球疫情和经贸形势不确定性很大,我国发展面临一些难以预料的影响因素。这样做,有利于引导各方面集中精力抓好“六稳”、“六保”。“六保”是今年“六稳”工作的着力点。守住“六保”底线,就能稳住经济基本盘;以保促稳、稳中求进,就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基础。显示了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中央集中精力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的决心力度。

综合研判形势,报告提出今年的预期发展目标是:今年要优先稳就业保民生,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努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6%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5.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5%左右;进出口促稳提质,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重大金融风险有效防控;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努力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

对当前困难问题的研判

报告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面临风险挑战前所未有,要清醒看到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这些困难和问题包括:受全球疫情冲击,世界经济严重衰退,产业链供应链循环受阻,国际贸易投资萎缩,大宗商品市场动荡。国内消费、投资、出口下滑,就业压力显著加大,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困难凸显,金融等领域风险有所积聚,基层财政收支矛盾加剧。政府工作存在不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仍较突出,少数干部不作为、不会为。一些领域腐败问题多发。在疫情防控中,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等方面暴露出不少薄弱环节,群众还有一些意见和建议应予重视。

这些困难问题既是国家层面的问题,也是地方层面的问题,深圳作为典型的外向型经济城市,有些问题也许尤为突出,更需要以建设先行示范区的担当作为,努力改进工作,切实履行职责,积极应对、提供示范。

增加1万财政赤字规模,1万亿抗疫特别国债

值得关注的是,报告提出一项特殊时期的特殊举措:今年赤字率拟按3.6%以上安排,财政赤字规模比去年增加1万亿元,同时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上述2万亿元全部转给地方,建立特殊转移支付机制,资金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主要用于保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包括支持减税降费、减租降息、扩大消费和投资等。

记者了解到,特别国债应专款专用,扶持特定重大项目,往往与解决重大金融或改革问题高度相关,一般是以提高收益为主要目标。此次是我国历史上第三次发行特别国债,前两次是在1998年和2007年,额度为2700亿和1.55万亿,分别用于补充四大行资本金,以及作为国家外汇投资公司资本金。

在经济遭遇疫情影响下,财政优先保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生活,这给企业和百姓吃了定心丸。报告明确提出,基本民生支出只增不减,各级政府必须真正过紧日子,中央政府要带头,中央本级支出安排负增长,其中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压减50%以上。这一增一减之间,显示出的是一种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继续减税降费降成本,全年新增减负超过2.5万亿

报告中释放一个非常明显的信号:今年将进一步加大减税降费力度,放水养鱼,助力市场主体纾困发展。

在这方面的制度安排上,报告提出继续执行下调增值税税率和企业养老保险费率等制度,新增减税降费约5000亿元;前期出台的包括免征中小微企业养老、失业和工伤保险单位缴费等六月前到期的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执行期限全部延长到今年年底。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所得税缴纳一律延缓到明年。预计全年为企业新增减负超过2.5万亿元。

在推动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方面,降低工商业电价5%政策延长到今年年底。宽带和专线平均资费降低15%。减免国有房产租金,鼓励各类业主减免或缓收房租,并予政策支持。

在强化对稳企的金融支持方面,中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再延长至明年3月底,对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应延尽延,对其他困难企业贷款协商延期。鼓励银行大幅增加小微企业信用贷、首贷、无还本续贷。报告在这里用了两个“一定”:一定要让中小微企业贷款可获得性明显提高,一定要让综合融资成本明显下降。

这一系列惠企政策,对于深圳企业尤其是深圳广大中小微企业而言无疑是及时雨,深圳前期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稳企政策,拿出真金白银帮助企业共渡难关。此次国家层面的制度性安排,必将推动各地再出台新一轮配套政策,将对提振企业信心、助力企业尽快走出疫情影响发挥重要的导向性作用。

改革创业板并试点注册制

在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增强发展新动能方面,报告提出若干举措,其中涉及深圳、值得关注的有多处。

比如深化“放管服”改革,这也是深圳近年来改革“头号工程”营商环境改革的重要内容。比如,加快建设国家实验室,重组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发展社会研发机构。实行重点项目攻关“揭榜挂帅”,谁能干就让谁干等等,都是对深圳创新的极大利好信息。

深圳高度重视国家重大科技研发平台的落地,目前已经成为第四个国家综合性科学中心,社会新型研发机构是深圳一大特色,在国家的重点科研项目“揭榜挂帅”中,深圳多家企业和单位凭借硬核实力揭榜重点项目,在这种不论出身、不论资历、只论实力的游戏规则下,靠着过硬的技术实力和深厚的落地积淀傍身的深圳企业和科研机构,将能争取到更大的机会。

值得一提的是,深圳不仅在国家科研攻关中积极“揭榜”,而且近日还首推了全球悬赏科研攻关,首批主要针对“战疫”科研项目,立项资助2640万元。这无疑是科研领域的一场影响深远的“市场化”“供给侧”改革。

再比如,改革创业板并试点注册制,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中央深改委会议刚刚审议通过《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总体实施方案》,这是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提升资本市场功能的重要安排,着眼于打造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推进发行、上市、信息披露、交易、退市等基础性制度改革,坚持创业板和其他板块错位发展,找准各自定位,办出各自特色,推动形成各有侧重、相互补充的适度竞争格局。这对深圳乃至全国资本市场以及经济稳增长都是一项重大利好。

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3.75万亿

扩大有效投资也是今年拉动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手段。报告提出今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75万亿元,比去年增加1.6万亿元,提高专项债券可用作项目资本金的比例,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6000亿元。重点支持既促消费惠民生又调结构增后劲的“两新一重”建设——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和重大工程建设。其中,在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拓展5G应用,建设充电桩,推广新能源汽车等新基建方面,深圳发力点很多,深圳近年来也越来越重视地方债的杠杆作用,此次应抓住这一重大机遇,激发新消费需求、助力产业升级。

发挥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

在推进新型城镇化方面,深圳也应有更大作为。报告提出发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综合带动作用,培育产业、增加就业。就在近日,广东省委省政府印发《广东省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若干措施》,“点名”广东五大都市圈——广州、深圳、珠江口西岸、汕潮揭、湛茂都市圈。相比以往名称、范围、目标都全新升级的“深圳都市圈”浮出水面,不再局限于“深莞惠”,而是进一步将河源、汕尾纳入“势力范围”,GDP占广东的40%左右,2019年末常住人口为3290.39万,经济总量42746亿元,放在全国乃至全球,都不容小觑。这意味着深圳将迎来推进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的全新机遇。深圳都市圈、广州都市圈的命名,更有对标东京都市圈、纽约都市圈的意味。标志着以广州、深圳将进一步增强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

此外,报告还提出加快落实区域发展战略,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以及“发展海洋经济”。今年是深入实施粤港澳大湾区战略的关键一年,也是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与粤港澳大湾区“双区驱动”的关键一年,尤其在疫情影响下,大湾区内更要目标一致步调协调;发展海洋经济,深圳作为全国海洋经济科学发展示范市责无旁贷,向蓝色经济进发,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勇当海洋强国尖兵也是深圳近年来确定的一个重要战略目标。

赋予自贸区更大改革开放自主权

面对外部环境变化,报告提出要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稳定产业链供应链,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其中,在积极利用外资方面,提出赋予自贸试验区更大改革开放自主权。今年深圳将全面深化前海改革开放,推动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双扩区”尽快落地。以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建设为引领,深圳拟借鉴自由贸易港政策,助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等。“双扩区”如能叠加“更大自主权“,将为深圳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打开更大想象空间。

编辑 夏岩青

(作者:读特记者 崔霞)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