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溶栓地图”将向全国推广 深圳脑血管病救治质控中心成立

读特记者 余海蓉 通讯员 深卫信 文/图
2017-05-06 16:56
摘要

2016年11月12日,深圳医疗卫生系统在全国率先推出第一个“溶栓地图”,由政府主导,由“脑卒中定点救治医院 + 1个质控中心 + 120急救网络”串联组成,能让中风病人在最短的时间内由专业的120急救人员精确识别,并快速送到有溶栓能力的定点医院进...

为了让中风(脑卒中)病人的抢救更快更精准,深圳于2016年11月在全国率先推出“溶栓地图”。这张救命的地图正引起全国的关注。在深圳的带动下,目前烟台、苏州、沈阳等城市都在陆续建设“溶栓地图”。6日,“深圳溶栓地图”全国研讨会在市第二人民医院召开,全囯30多个城市的专家,来深“取经”。

中风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两种。其中,缺血性脑卒中(俗称的脑梗)占了80%。这种情况下,脑组织的血供中断,2分钟内脑电活动停止,5分钟后就会出现严重不可逆性损伤。2015年,深圳的脑卒中就有15000多例。

在发病3-4.5小时内,通过溶栓药物或手术早期开通堵塞的血管是决定中风病人生死的关键。2016年11月12日,深圳医疗卫生系统在全国率先推出第一个“溶栓地图”,由政府主导,由“脑卒中定点救治医院 + 1个质控中心 + 120急救网络”串联组成,能让中风病人在最短的时间内由专业的120急救人员精确识别,并快速送到有溶栓能力的定点医院进行规范救治。

“溶栓地图”推出后,深圳能够开展静脉溶栓的医院从14家增加到23家,能开展血管内治疗的医院从7家增加到11家,院前系统从呼救到到达现场时间也从15分钟58秒缩短到10分33秒。

2016年深圳全年溶栓例数为568例,“溶栓地图”推出后仅2017年第一季度溶栓例数就达到213例,预计全年可达900例,较2016年全年增长58%;2016年,深圳全年动脉取栓例数60例,2017年第一季度动脉取栓例数35例,预计全年将达到140例,较2016年全年增长130%。

6日,“深圳溶栓地图”的枢纽——深圳市脑血管病救治质量控制中心也在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正式成立。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早在2011年就成为广东省首批、深圳市唯一的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2014年建立了全市首个一站式溶栓绿色通道,2015年又建立了深圳第一个国家级高级卒中中心,并于2016年11月牵头推出第一个溶栓地图。

这个质控中心将负责制定全市脑血管病救治质量控制评价标准,协助市卫生计生委开展全市质量控制评价与技术指导,组织对专业人员的技术培训和学术交流;推进专业信息化建设,建立本专业的信息资料数据库;定期对全市本专业医疗质量现状进行调研分析,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据悉,下一步,深圳将会建设更多溶栓定点医院,扩大“溶栓地图”的广度和深度。所有定点医院将建立健全软件服务系统,能够第一时间与国家卫计委脑卒中筛查与防治数据库、中国卒中中心数据库和深圳市脑血管病救治和质量控制中心数据库进行数据互通。此外,深圳还准备购买国内第一台一张移动式溶栓车,让病人在车上就可以进行溶栓,将急救的时间缩到更短。

编辑 曹亮

(作者:读特记者 余海蓉 通讯员 深卫信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