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传播观 | 5G背景下主流媒体舆论引导的主要困境与策略建议
2021-09-15 16:18
收录于专题:新传播

凡婷婷

5G时代的到来将重新定义媒介,这对主流媒体引导舆论来说是契机,同时主流媒体也需要面对把关人位置下移、舆论发酵时间压缩以及舆论传播通道增多等难题。主流媒体在新的媒介环境下面临的舆论引导问题也并非难以破解。面对技术所带来的新的媒介环境,主流媒体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通过以技术领先、专业主义取胜的方式抢占高地,同时坚持导向,转变传播模式,联动社会生产者以创新舆论引导方式,使舆论生态在新的媒介环境下获得平衡。

【关键词】5G    主流媒体   舆论引导   舆论生态

舆论引导的意义就在于新闻媒体运用新闻报道或新闻评论影响人们对事物事件的意见生成, 引导人们的思考方向以及行为方向, 维护社会主流价值理念, 传播共识。[1]主流媒体适时的舆论引导是建设“想象的共同体”所必不可少的。在5G时代,舆论生态面对的将是更新更快的媒介技术环境,技术环境的更替势必会对舆论的产生、发酵以及影响范围形成新的挑战。

一、技术之驭:5G之下的舆论生态与主流媒体的责任探讨

(一)新技术对舆论生态带来的新变化

我国中央和地方层面均密集出台了5G产业发展相关意见或行动计划,为加速5G产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据不完全统计,自2019年1月至2020年4月,我国共发布了50余项5G相关的指导意见和行动方案。[2]华为5G首席科学家童文提到:“5年前,在产业定义5G的阶段,我们对5G的技术有明确的诉求:1—20Gbps的峰值速率;10—100Mbps的用户体验;1—10毫秒的端到端延时;1—100倍的网络能耗效率提升。”[3]5G为信息传播带来的最直观的改变必然是传播速度的指数级上升而带来的一系列冲击。从以上四个层面来看,5G技术将给舆论生态的影响将是体现在舆论的发酵、传播速度、内容以及场景等多维度的。

就5G对舆论生态的影响,有研究者以科学想象力将其描述为:技术混合情绪传播带来的舆情新速度、技术增强参与感与表达准确度带来的舆情新形势以及累积与对冲之下引起的舆情再发酵。[4]5G时代虽然依旧是信息超速传播的时代,但5G传播的另一大改变也是不容忽视的,那就是5G传播容量的增多。当无线网络容量出现、AR和VR普及,传播的内容与形式都会更有利于还原事实真相。就媒介环境学派的保罗莱文森的“补偿理论”而言,5G技术可以被视为是对4G所带来的“后真相时代”的“补偿”。只是当全面的“真相”都能被受众全方位观看时,新闻界提倡了数十年的“把关人”的角色面临改变。

5G技术所带来的低延时也值得关注。现实场景在虚拟的信息世界中的投射更轻易,虚拟与现实边界的再次弱化,人们在赛博空间获取信息变得更迅捷,但当获取信息的时间以及舆论的酝酿空间被压缩,也就意味着信息发酵扩展所需的时间更短,热点事件一触即发,舆论把关就更为急迫。

(二)变换与坚守:新舆论生态中主流媒体的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就多次提到舆论引导的重要性。如早在2016年2月19日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就指出了新闻舆论工作在各个方面都要具有导向性。新华社一则关于“舆论引导有效性和影响力研究”课题报告认为主流媒体有如下评判标准:主要是具有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功能;体现并传播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与主流价值观;具有较强公信力;具有较广泛受众群。[5]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人民日报创刊70周年时强调, 主流媒体要“忠实履行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职责使命, 坚持正确政治方向, 弘扬优良传统, 深化改革创新,加强队伍建设, 改进宣传报道, 讲好中国故事, 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不断提升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6]

在传统媒体时代, 专业的新闻记者、编辑不仅肩负着使信息通达晓畅的社会使命,其更重要的责任是具有对社会环境监测的功能。专业的新闻工作者从搜集整理信息到新闻作品创作,需要经过层层严格把关才能进行广泛传播,其所传播的信息通常具备较高的社会价值,能够较好地反映当时的社会环境。而在自媒体愈加发达的时代,人人都成为“记者”,信息传播缺乏把关,真假信息混淆,传播质量更是良莠不齐,不实言论小则混淆视听影响公众认知,大则甚至扰乱社会秩序引起动荡。在众说纷纭的社会事件面前,人们往往围观过热热闹闹的网络舆论之后,还是会将核心关注点交给主流媒体的报道。如在2020年上半年对抗“新型冠状病毒”期间,对于谣言流言,权威的发声才能让民众更加安心,如新华社客户端的“求证”平台、共青团中央的“疫情谣言粉碎机”等官方平台的发声都起着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关键作用。

二、5G时代主流媒体面临的主要困境分析

(一)技术为舆论赋权,把关人位置下移

网络已经使普通民众拥有了一定的话语权。从最初的BBS到以天涯为代表的网络论坛,再到人人网、博客、“两微一端”等社交平台,互联网上形成的舆论场声势浩大。而5G并不仅仅是让通道变宽、网速加快那么简单,5G将是一种全新网络,将万物以最优的方式连接起来。这种全新的移动技术优势,如果扩展到近年火爆的短视频行业并与VR、AR、MR技术相结合,可能将会颠覆人们对信息的认识。5G将传输速率提升了100倍,它意味着网络的传输能力有了巨大的突破,甚至推动新闻事件的“即产即传”。

技术为普通用户赋权,普通民众话语权被放大的同时,主流媒体把关人的地位将会再次被削弱。5G带来海量数据和多样化的终端,以全方位的信息传播方式改革反对一切的“话语霸权”,支持自由探索的精神,谋求平等交流的平台,提供给更多人发声的机会。再加上它极强的交互性,网上网下的万物联动,形成生动活泼的话语空间,所以网络舆论场在5G时代无疑会愈加繁荣。

(二)舆论传播通道众多,主流媒体分身乏术

就传播模式而言,当前的媒介环境下已经扭转了以往主流媒体的绝对权威地位。在以往单向传播模式的媒体环境下,主流媒体是信息的收集者、发布者,充当着社会信息传播的把关人角色,保有着信息发布的绝对权威地位。在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打破了大众媒体垄断信息源的优势,群众参与信息采集,全方位的信息采集严重削弱了大众传媒把关人的地位,传播模式不再是单向性,而是具有实时的交互性。当前的舆论形成模式主要有两种(如图1):一种主要是由主流媒体发起某个议题,群众在网络上进行讨论、转发等进一步扩大传播后影响到主流媒体,主流媒体再次发声引导舆论反作用于群众的循环模式。这也是比较理想的传播模式。而另一种则是,群众自发在网络上发起议题,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后,主流媒体再趁势介入。这种情况下则就对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力有着较高的考验。在5G时代,由于信息传播通道更广,第二种舆论互动作用模式很有可能会成为主要模式。

在5G时代,由于大众凭借技术突破网络之困而达到随时在线,加之4G时已形成比较成熟的UGC(用户原创内容)生产模式,大众发起议题的能力因此成倍增长。而5G带来的“万物互联”让大众实时在线互联,致使大众发起的舆论议题随时形成热点。面对随时爆出的热点,各大主流媒体毕竟人力物力资源有限,很难面面兼顾。而主流媒体如若不能及时发现话题并发出合理的声音,就会造成被动“失语”的尴尬处境,再借势进入引导舆论时话语权也会相对较弱。

(三)舆论发酵时间压缩,媒介环境愈加复杂

5G技术的高速率、高真实性、低延时性则使网络不再是舆论发酵的障碍,不再是信息传播的某道门槛, 而是一种环境、一种实实在在的影响因素。[7]

5G普及之后,缺乏必要素养的媒介在传播一些暴力血腥事件时势必会对媒介环境造成不良影响。5G所带来的信息传播方式恰与人类对信息原本面貌的需求相契合,人们可以轻而易举地获得想要的信息,并且是以最直观的方式获得犹如亲临现场的体验,这种传播方式所带来的信息具有更强的感染力与链接力,让人们对自己所看到的东西深信不疑。同时由于时刻处于5G大链接的群体环境中,人们还会受到群体心理与群体思维的影响,出现群体盲思、从众等现象,个体间情绪、观点及行为的相互传染也会加剧,[8]从而心甘情愿地成为舆论发酵的助力。

三、专业回归:5G时代主流媒体舆论引导策略

在5G时代全面到来之前,主流媒体必须抓住契机,了解5G信息传播的方式与受众需求,利用主流媒体本身所具备的优势,在5G舆论场中占据有利位置。

(一)拥抱先进技术,强化专业生产

主流媒体在率先采用新技术方面有着国家支持、经济支持,这是其他自媒体所不具备的优势。5G技术就首先在2019年“两会”期间由主流媒体使用。在5G普及之后,主流媒体再结合自身的权威性优势,受众的注意力自然主动“回流”。

当然,要提升主流媒体的竞争力,更要坚持内容为王的新闻专业主义。尤其在纷繁复杂、瞬息万变的网络环境下,主流媒体及时对新闻事件进行剖析,还原事件真相,传达正确信息给受众,才能避免流言、谣言带来的不良后果。《新京报》的微信平台在技术与新闻专业主义结合方面就可圈可点,它的“动新闻”栏目总是在事件发生后,调查采访用最快的时间利用3D建模用三维动画还原新闻现场,包括之前的天津滨海新区爆炸案、贵州公交车坠湖救援细节以及四川广汉花炮厂爆炸事件等一系列报道,都获得了较高关注度。目前,主流媒体凭借自身引进新技术的资源资金优势,已经走在采用新传播技术的前列。

(二)找准角色定位,转变传播模式

主流媒体一贯是“把关人”的角色,认为只要把好信息“关口”就能站在舆论制高点。但在5G技术到来之后,人们获取信息的速度更快、方式及端口更多,对信息的渴求也将更强烈。因此,主流媒体必须跳脱出媒体单向输出、受众被动接受的模式,重新定位自己,坚持走中性平实的道路,工作方法上要少一些灌输、教化,多一些引导、互动。并且及时更正错误信息,调查还原事件真相,只有这样才能重塑媒体公信力。

主流媒体上的宣传如果盛行官话则难以吸引公众注意力,公众就只好涌到网络上发表意见。近年来主流媒体在这方面已有突破,如《人民日报》推出的“走转改”专栏,记者编辑深入基层了解民生民情,聚焦普通百姓,以朴实的话语、贴近生活的事件受到群众一致好评;《新京报》时事评论版的“微言大义”栏目则通过精选网友的评论,刊登在报纸上,以线上线下互动的形式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在5G时代,信息传播方式将与更多大众喜闻乐见的模式如AI、AR技术相结合,短视频、直播也将会是5G时代传播的主要方式,主流媒体传播模式也必须做出改变。

(三) 坚持正面导向,创新引导模式

新闻工作首先是党的喉舌,是党和政府的宣传阵地,那么主流媒体的舆论工作就应该体现党的意志和主张。在新闻报道中注意要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弘扬主旋律,团结鼓舞广大人民群众,共建和谐社会。

其次,新闻媒介也是社会公器,具有反映现实社会的职能,那么就应该反映民生民情,做好社会监督者的工作。在5G时代,新闻传播速度再次迎来革新,“信息超速”所引起的舆论场失序的情况很有可能会在技术的驱动下加剧。当网络谣言、流言出现时,大众最期待的是主流媒体能够发出权威声音。而由于信息繁杂,主流媒体新闻工作者毕竟有限,已经出现了各种“后真相”报道。因此,主流媒体在5G时代也必须发动大众力量。但同时更应该注意对社会生产者进行基本的新闻专业素养及知识的普及,以公益讲堂的形式普及新闻专业知识,也提高了公民的媒介素养。

四、结语

工信部原部长苗圩在2019年博鳌亚洲论坛的年会上表达了对5G技术的重视与期待,他认为以往的通信技术主要是改变了生活,而5G技术则会改变社会。舆论引导是主流媒体不可推卸的责任,主流媒体也是维护整体舆论生态平衡不可或缺的力量。5G技术不久就将渗透到大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它将不仅改变信息传播的速度与效率,更重要的是,5G技术本身作为一种“媒介”,对其他媒介的黏合作用将会对新闻传播的方式、受众需求有着前所未有的改变。如今主流媒体在5G技术的应用上已经占有优势,怎样利用好5G技术所带来的传播方式以及受众需求转变的这一重要契机重新掌握舆论引导的主动权,这一问题的解决对主流媒体来说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1]冯莉,丁柏铨.以媒介融合之力提升舆论引导水平[J].传媒观察,2019(04):10-17.

[2]唐绪军,黄楚新,王丹.“5G+”:中国新媒体发展的新起点——2019—2020年中国新媒体发展现状及展望[J].新闻与写作,2020(07):43-49.

[3]童文:5G到底有哪些能力[EB/OL].[2019-01-18].http//sh.qihoo.com/pc/96fecc34af144068?Cota=4&refer_scene=so_1&sign=360_e39369d1.

[4]刘珍,曾苗.5G通讯对舆情流动作用方式的新特征分析[J].新闻春秋,2020(1).

[5]匡文波.5G将彻底颠覆主流媒体的概念[J].编辑之友,2019(07):11-16.

[6]习近平致信祝贺人民日报创刊70周年[EB/OL].[2018-06-15].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8/0615/c1024-30062103.html.

[7]蔡雯,翁之颢.专业新闻的回归与重塑——兼论5G时代新型主流媒体建设的具体策略[J].编辑之友,2019(07):5-9.

[8]彭兰.连接与反连接——互联网法则的摇摆[J].国际新闻界,2019(02):20-37.

作者系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20级博士研究生,陕西师范大学科研助理

编辑 刁瑜文  审读 李 诚   审核 詹婉容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