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加速建设一流法治城市
记者 王若琳
2017-03-12 08:50

政治清明,社会公平,民心稳定,长治久安,皆以法治为根本。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依法治国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圳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强调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性。

深圳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也是法治建设的先行者。近年来,深圳在建设一流法治城市的征程上砥砺前行,写下浓墨重彩的篇章。法治,已成为这座年轻城市的鲜明印记。

铸就司法改革“深圳样本”

深圳市第六次党代会报告指出,深圳要率先落实全面依法治国各项任务,加快建成公平公正、安定有序的一流法治城市。广东省委常委、深圳市委书记、市长许勤表示,深圳市委市政府将贯彻落实中央部署要求,全力提供优质服务保障,坚定不移推进司法体制改革,让法治成为深圳新时期的核心竞争力。

作为改革先锋城市,深圳已在新一轮法治建设的历史命题下先行探索。

2014年,法官职业化改革在深圳破冰,其后推行审判权运行机制改革,法官不再为解决待遇而追求“官位”。2016年,深圳法院首批841名员额制入额法官正式宣誓就职,标志着深圳法官员额制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

深圳的检察官职业化改革同样可圈可点。作为广东省司法改革首批试点,围绕建立检察官办案责任制,市检察院大刀阔斧,撤销所有内设业务部门,组建了78个主任检察官办案组织,“检察长-主任检察官”的管理轮廓清晰。新的扁平化组织架构,打破了旧有的权力分配模式,更加突出检察官的主体地位。

2015年初,最高法第一巡回法庭“落户”深圳。同年,深圳法院率先以信息化手段破解执行难问题,树立了全国范本。也是在这一年,深圳开始实施行政案件集中管辖改革,最大限度地排除了地方权力对行政审判干预的可能,提升了司法公信力。2015年,全市法院受理各类“民告官”案件总数首次突破1万宗。

为了“让公平和正义看得见摸得着”,深圳法院率先在全国形成司法公开三大平台:当事人可以登录诉讼服务网查询案件重要节点信息;

“鹰眼查控网”和“极光集约系统”让执行查控工作效率大幅提升;全国第一家破产案件信息公开平台保障了社会公众对破产审判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对于司法公开带来的便利,律师、市民有着最直观的感受。不少律师对记者说:“以前到法院立案,至少要跑两三趟才能办好,现在能享受‘一条龙’服务,而且比以前更加公开透明。”

2016年,深圳司法领域同样亮点纷呈:法院率先制定基本解决执行难实施标准,依托信息化加强执行联动;法院在全国首次全面系统推进案件繁简分流,“简案快办”机制改革;深圳中院在全国率先落实司法责任制改革,进一步明确了法官、合议庭和院庭长的权限和责任;全市检察系统全面加强对创新主体核心权益的司法保护,依法严惩侵犯知识产权犯罪,为科技创新营造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

改革“于法有据” 法治惠及民生

近年来,深圳坚持把“法治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突破口,进一步深化对依法治国和城市法治建设的理解认识,加快一流法治城市建设步伐。

为了让改革“于法有据”,深圳政府推进重大改革的配套立法,充分发挥法治作为改革助推器的支撑和保障作用。2015年至今,深圳草拟质量促进条例和食品安全条例法规草案;制定《深圳市居住登记和居住证办理规定》,规范非深户人员居住登记和居住证的办理;制定《深圳市小汽车增量调控管理暂行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确保小汽车增量调控政策落地;发布新版《深圳市法治政府建设指标体系》,创造城市的“制度红利”。此外还启动人才工作立法,加快形成有利于人才发展的法治环境。

法治政府建设,深圳的成绩令人瞩目。2015年,在《中国法治政府评估报告》所评估的100个地级以上市政府中,深圳位列总分第一。此前,“深圳市法治政府建设指标体系”、“深圳市政府法律顾问制度”还分别获得“中国法治政府奖”。

深圳的法治建设看得见,摸得着,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由市司法局打造的“深圳法治地图”,1673个各类法律服务机构、7813位公共法律服务人员信息一键可查,为市民提供指尖上的公共法律服务。有关人士表示,“法治地图旨在打造半小时服务圈,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法律援助服务。每天都有律师值班到晚上9点,市民的法律咨询在晚上11点之前必须回复,不让问题过夜。”

法治创新前海先行先试

法治创新,前海被赋予厚望。为了努力建设全国首个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示范区,深圳政府大胆创新,在前海先行先试,着力打造对标国际一流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2015年9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在前海设立我国唯一的国家级法律查明“一中心两基地”,填补了国内域外法律查明机制的空白。2016年,市司法局引进首家外资律师事务所进驻前海,推动深圳知识产权法律服国际化的提升。

前海积极推动落实粤港律所联营政策,为内地和香港企业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提供法律服务,为香港法律服务业在内地的发展发挥积极作用。截至目前,前海已有律师事务所分所23家,全国已经设立的9家粤港澳合伙型联营律师事务所中有6家在前海。

2016年底,承担着打造“中国未来法院的样本”使命的前海法院,顺利执行第一宗适用香港法律案件,从立案、裁判到执行,打通了适用香港法处理案件的全部流程,提高了前海区际、国际司法公信力,香港籍、外籍当事人也有了更多在前海投资创业的法治信心。

深圳国际仲裁院也不断推动机制创新:在前海蛇口自贸片区设立中国自贸区合作联盟;成立粤港澳商事调解联盟,开展粤港澳三地专业调解员联合培训和资格互认,逐步构建起多元化国际化的纠纷仲裁和调解机制;发布2016版《深圳国际仲裁院仲裁规则》、《联合国贸法会仲裁规则指引》,让《联合国贸法会仲裁规则》首次在中国落地。

不少专家们认为,前海的实践为国内法治创新提供一条可资借鉴的路径。

规范执法树立法治权威

一流法治城市,离不开一流执法队伍的强力支撑,深圳各级执法机关依法改革,规范执法,树立了法治权威。

深圳公安从建立“深圳警务标准”、探索“前海警务模式”,到户政业务“全城通”、车驾管服务e平台、反信息诈骗热线81234567……共计31项重大改革和208个微改革微创新项目的提出与实践,牵动着这座城市安全管理与服务的脉搏。

经过几年的酝酿蜕变,各项改革红利逐步释放。警务标准的成果率先在为民服务的业务范围中显现,市公安局通过整合内部民生警务数据,让群众一次采集录入、全城全业务链通办通用;户政、出入境、车驾管等民生警务纷纷出台“一站式”预约和办理服务入驻微信平台,市民随时可以网上办理户政、治安、交管、科技、消防、网安、监管等警种的220余项业务。在深圳警队内部,随着警务标准运作体系的建设和推广,“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据可查”的局面逐步形成。

法治化是破解城管执法难题的根本之道。多年来,城管执法难的问题一直存在。2014年,深圳城管沙河执法队在白石街首次尝试“律师驻队”模式,邀请律师随队执法,并对执法队员的瑕疵提出建议。“律师驻队”用法治思维破解城管执法难题,执法队立案执行率迅速提升,如今这一做法已在全市推广。

见习编辑 王雯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