薯田埔社区垃圾分类物联感应管理平台正式启用厨余垃圾“码上回收”

深圳特区报记者 周宏博 通讯员 余巍巍 覃汉慧
2021-09-01 22:56
摘要

同时,为降低使用难度,社区在原有商铺编码的基础上,制作了商铺厨余垃圾投放“身份证”,商铺可直接带着它去扫码投放

“有了这个智能秤,再也不怕雨水、油渍把我的台账记录弄脏了,工作也轻松很多!”马田街道薯田埔社区厨余垃圾暂存点督导员李大哥兴奋地告诉记者。近期,该社区在龟山公园暂存点安装了垃圾分类智慧监管设备,采用“垃圾分类物联感应管理平台”,对“三小场所”及其产生的厨余垃圾量,进行智能化精准采集、监督,社区厨余分类成效得到进一步提升。

据了解,该“垃圾分类物联感应管理平台”正式投入使用后,商铺店家前来投放厨余垃圾时,只需在注册好的微信小程序里打开个人二维码,轻放到扫码口扫码,再将厨余垃圾放置到秤台上,待语音播报后即完成识别和称重,随即便可投放到旁边的厨余垃圾桶,整个过程方便快速。相比之前的手动登记,自行估量,人工整理表格的方式,商铺的投放效率有效提高,还实现了投放信息共享,能有效减轻社区人工的投入。同时,为降低使用难度,社区在原有商铺编码的基础上,制作了商铺厨余垃圾投放“身份证”,商铺可直接带着它去扫码投放。

马田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为快速有序推进“码上回收”工作,街道、社区工作人员通过注册、引导使用和后期监督三个阶段推广“垃圾分类物联感应管理平台”。经过前期志愿者与社区工作人员入户走访商铺,推广注册该小程序,并教会其正确使用,截止目前已有200家商铺注册该平台,注册率已达到90%。随着近期引导使用工作的开展,该平台的使用率正在节节攀升。相信随着平台的推广应用,能加快实现薯田埔社区“三小场所”厨余垃圾的应分尽收,不断提升街道生活垃圾分类法治化、精细化和智慧化管理水平,加快文明城市建设步伐。

编辑 刘思凡 审核 谭凤希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周宏博 通讯员 余巍巍 覃汉慧)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