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面水质由劣V类提升Ⅲ类并保持稳定,坪山河成为市民亲水游玩好去处;
空气质量优良率提升至96.5%,蓝天白云、夕阳美景成为朋友圈常客;
功能区声环境质量稳定达二类标准,“远程喊停”工地噪声监管机制获全国推广;
四星级宜居社区实现全域覆盖,宜居、宜游、宜业生态城区建设全速前行。
回顾过去的五年,坪山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坚持“倒逼发展与激励发展并重”“攻坚作战与治本作战并重”“执法监督与高质量发展并重”,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圆满完成“十三五”主要目标任务,取得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胜利,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2020年,坪山区在全市生态文明建设考核中,目标评价考核、工作考核均为良好,排名均为第4名,且均为考核进步单位。
突出精细化管控
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提升
水环境精细化管控。按流域划分管控单位,明确各管控单元内各类污染源分布特征及污水汇流走向,厘清监管责任,建立精细化管理长效机制、动态管理模式;依托物业管理进河道、排水管理进小区,构建水质异常溯源长效机制;深入推进“区-街道-社区”三级纵向、“河长办-成员单位”两元横向治水,压实小微水体管理保护主体责任。提前完成黑臭水体治理任务,11条国考黑臭水体落实“长制久清”,如期完成99条小微黑臭水体整治任务,辖区水体全面消黑消臭,饮用水源水质达地表水Ⅱ类标准;坪山河上洋断面地表水由劣V类提升至Ⅲ类,氨氮、总磷分别降至0.45µg/m3、0.19µg/m3;龙岗河西湖村断面水质由劣V类提升至Ⅲ类,氨氮、总磷分别降至0.79µg/m3、0.17µg/m3。
大气环境精细化管控。持续开展“深圳蓝”可持续行动,坚持精准治污,按照A、B、C三级,对重点区域VOCs污染源实行分级精细化管理并动态更新,实现主要目标与重点任务双控,摆脱“看天吃饭”固定模式;强化推进扬尘污染防治精细化管控,全面接入在建工地TSP和视频监控数据,将工地扬尘纳入区绩效考核及生态文明考核,实施“每日一巡查、每月一通报、每季度全覆盖、每工地必整改反馈”闭环管理模式。PM2.5年均浓度由33微克/立方米降至18.2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率稳定提升,在2019年、2020年分别达到95.3%、98.6%,蝉联全市第一。
声环境精细化管控。积极探索非现场执法模式,建立完善建筑工地“远程喊停+视频执法”闭环管理机制,开出全市首张以线上监控视频作为执法证据的超时施工“罚单”,切实提升执法监管效能。坪山“远程喊停”监管模式被生态环境部正式采用,在全国推广。辖区声环境功能区昼间、夜间噪声值稳定达二类功能区声环境质量标准。
创建机制体制
打通“两山”双向转化通道
建立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体系,巩固“绿水青山”基底。以生态保护为底线,先后出台资源环境承载力预警机制、区管党政领导干部任期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制度、生态文明建设为主导的实绩考核评价机制,强化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职责,铸就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堤坝”,实现生态文明建设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重大跃变。
聚焦生态产业发展机制,“金山银山”助推“绿水青山”提质升级。以发展生态经济为发展方向,出台经济领域企业准入负面清单,提出涉及17个涉及污染环境的行业门类的限制及禁止条件,建立较完善的生态产业引进决策机制,引进新能源、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高端创新企业,以生态环境保护倒逼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能源资源节约,构建以更少的资源能源消耗和更低的环境代价助推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绿色经济发展态势。2020年,新增生物医药企业230家,增长53.5%;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城投智园等重大产业项目开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06.7亿元,增长6.1%,增速排名全市第二。
构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充分利用马峦山、聚龙山、坪山河等高品质山水资源,以及客家文化、红色文化、中医文化等人文资源,提出“旅游规划的全景式、旅游体验的在地化、旅游服务的智慧型、旅游产业的互生性”四大策略,打造“旅游即生活”城市名片,优质的生态人文环境已然成为坪山经济新增长点。2020年,启动东纵纪念馆修缮工程,完成盘龙世居、罗氏大屋等修缮保护,坪山记忆馆开馆运营,新增坪山城市书房2个;坪山文化聚落辐射力显著增强,书城、影城开业,图书馆、美术馆、大剧院知名度不断提升;深圳东部文化高地初具雏形。
建设“公园城区”
打造高质量城市环境品质
积极融入森林城市创建,强化城区绿化美化,打造“四季花海”聚龙山公园,重塑马峦山郊野公园千亩梅园的梅海绿道景观,中心公园焕然一新、牛角龙荒地变“网红”花田、坪山大道花团锦簇,截至2020年底,辖区共有公园83个,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6.98平方米。
持续推进道路绿化及立体绿化建设,推进坪山区文体中心屋顶绿化项目等立体绿化项目,建成区绿化覆盖率57%。森林及湿地资源得到有效保护,森林覆盖率达44.68%,坪山区公共文明进步指数全市第一。
创新开展“坪山全域自然博物”项目,目前已建成金龟、碧岭和红花岭3条示范段研习径以及线上小程序。
接下来
坪山区将把绿色低碳
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生态文明高水平建设的重要抓手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加快推进城市净化、绿化、美化建设
提升城市生态颜值
构建蓝绿相融的高品质生活空间
以创新发展卓越成效
向全市全区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答卷
为坪山争当先行示范区建设新标兵
打造粤港澳大湾区
低成本创新创业新高地
作出更大贡献
编辑 刘春雨 审核 麦苗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