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轲无论如何也想不到
李冬君
2021-08-31 08:04

荆轲刺秦王,是鲁仲连发起“义不帝秦”运动以来最好的一次机会,但命运却偏袒了君王,只给英雄留下一首歌。

荆轲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他在秦国的王宫里,居然碰到了杀手中的杀手,这是一场空前的对决!军队与军队对决,秦军已然无敌;个人与个人对决,秦王依然无敌。

荆轲之于江湖,可谓一等一的人物,然而,就这样一位举世瞩目的高手,竟然在一场纯属个人化的决斗中惨败而死。更何况,那一场决斗,对于秦王并不公平,那是暗算,是行刺,荆轲准备了一切,不仅藏了匕首,连毒药都用上了,但他还是低估了秦王的生存本能,他临死前说了一句:他没想一上来就将秦王刺死,他想抓住秦王,逼秦王签字,让秦国交还各国失地。

但荆轲不知,这位人质的儿子,逃命的本事天下第一,救命的本能,他若说是第二,没人敢称第一。为了救命,他必须反击,宫廷里,有人大喊一声“王负剑”,提醒了他,他拔出剑来反击,结果只用一剑便结束了战斗。

嬴政有两个特点,一个是对于生存的耐受度,他特别能忍,还有一个则是对于死亡的灵敏度,他从幼年到童年,都活在死的阴影里,跟母亲东躲西藏,逢凶化吉,培育了他的死亡意识。

父王死了,从十三岁到二十二岁,九年的时间里,日复一日,他如何度日?有人为他造墓,他就天天关注坟墓,那是与他死亡有关的去处。他才二十二岁,可他的坟墓已经修了八年,一个比孤儿还要孤独的孩子,会像狼一样成长,更何况他还是王,而且是号称“虎狼之国”的秦王,他只用鼻子嗅一嗅,就能闻到冲着他匍匐而来的死亡气息。

十三岁以前,他还可以躲,而今,他无处躲,一切都必须面对,所有都要接受,因为他是王。当荆轲进来,他已经闻到了死的味道!他的每一个毛孔都在调动,但他不开口,谁都不能近王。令人一叹,那便是秦国的法!满朝侍卫和文武百官,居然眼睁睁地看着荆轲追击秦王,而不能一起上前围杀,这是为什么?就因为法,这是法律规定的,没有君王许可,谁也不得上殿。君王生死一线,也是对秦法的考验。在这里,秦人用他们的实际行动作了回答——他们要法!由此可知,秦国何以能那么强大。至于秦王,死到临头,他也没有让臣下违背秦法来救自己,他必须在秦法的范围内解决问题,自己救自己。

没有任何资料显示秦王善于格斗,精于剑法,而荆轲作为刺客早已闻名天下,论单打独斗,荆轲自信能将秦王擒拿,可结果却出现巨大反差,反而被秦王一剑刺中,这刹那间的胜负,胜过所有江湖传奇,所以说,传奇中的传奇,便是这篇太史公的史话。

也许可以试想一下,若荆轲一击而中,那么秦王就像是西方罗马的恺撒,想做皇帝却做不成了,然而,结果正相反,荆轲被秦王剑劈刺,这难道就是命运的选择吗?应该说,历史给了英雄机会,荆轲刺秦王,是鲁仲连发起“义不帝秦”运动以来最好的一次机会,但命运却偏袒了君王,只给英雄留下一首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那是荆轲动身前往秦国之时,同燕太子丹等人相聚而别,在易水边上唱的一首歌。此歌一出,便有了“燕赵慷慨悲歌之士”那样雄伟的称呼。可仔细一看,那分明又是楚风,就像后来刘邦、项羽唱的调调一样,也许是被汉朝人用楚风包装过了。但这并不妨碍它在中国文化中,成为历史的无法消失的余音。

(作者系历史学者)

(原标题:《荆轲无论如何也想不到》)

编辑 特区报-刘彦审读 吴剑林审核 编辑-郑蔚珩(客户端),(冻结)李林夕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